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18-04-03杨兴成马风伟
□杨兴成 马风伟 王 瑞
(贵阳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5)
1 天麻的概念及作用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e)是与真菌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无根、无绿叶,是异养型兰科植物。天麻以其干燥块茎入药,具有祛风通络、息风止痉的功效。随着天麻共生菌的研究及选育,天麻人工栽培技术获得突破和发展,不仅为医药消费市场的天麻供应提供保障,也为野生天麻资源的保护提供支撑。
2 天麻人工栽培技术
2.1 天麻共生菌的选育及菌材培养
天麻栽培首要环节就是要有好的菌及菌材。天麻种子萌发和生长分别需要担子菌小菇属萌发菌[1]和担子菌白蘑科的蜜环菌[2],萌发菌和蜜环菌在天麻的生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1911年发现蜜环菌是天麻生长的营养来源后[3],关于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才真正发展和实现。人工栽培天麻需要先培育蜜环菌材,菌材要求发菌迅速、无杂菌污染,一般选用板栗树、桦树、杨树、榆树等阔叶树树种。
菌材一般在接种蜜环菌前10 d左右砍伐,晒至半干后,将树干截成1 m左右长度,并在树干上砍制鱼鳞口,鱼鳞口深至木质部,口间距5 cm左右,便于接种共生菌。菌材的摆放一般按照鱼鳞后的方向,正—反—正—反的方式依次平行摆放,上层覆盖一层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再按照上述方式摆放菌材,最后覆盖约20 cm厚的土层,表面做成龟背状便于排水。
2.2 天麻无性繁殖栽培技术
天麻的无菌栽培技术主要有菌床种植法、菌材伴栽法和菌材加新椴材种植法等,其中菌床种植法较为常用,其操作如下:在建好的栽培池中,除最底层菌材不动外,移出上层全部菌材,然后在菌材鱼鳞口及两端处播种天麻种(白麻或米麻),播种密度视麻种大小而定,一般10×10 cm即可[4]。也有报道采用“三下窝”法栽培天麻,即将蜜环菌种、麻种和新鲜椴材同时放入栽培池中进行栽培,该方法虽简便易行,但天麻生长较慢。
2.3 天麻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无性栽培天麻会出现品种退化、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而有性繁殖技术是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利用杂交优势,解决无性栽培出现的品种退化和种源缺乏问题,提高天麻质量和产量的新技术。有性繁殖技术最重要的是人工授粉和种子萌发。
天麻的人工授粉需在开花前完成。,人工授粉后,一般20 d左右种子成熟,采收种子的时机非常关键,一般以种壳的纵沟变凹陷,手捏发软为最佳时机。天麻种子萌发必需在小菇属真菌的帮助下完成,而种子萌发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优良菌株的筛选和培养的研究是天麻有性繁殖栽培的关键。
3 结束语
目前,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无性栽培技术出现如种源缺乏、品种退化等一些问题。虽然有性繁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繁殖系数和产量,但关于天麻种子萌发及生长过程的共生菌群的研究有待深入。除此之外,人工栽培涉及的选地、菌材培养、采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技术体系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