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及应用实践微探
2018-04-03张建华
□张建华
(鄄城县阎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菏泽 274609)
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食品种类不计其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能够起到提高玉米产量、总产值和玉米在食品相关领域中的地位。研究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1 玉米种植在我国的现状
玉米是我国农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1978年,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仅仅为0.2亿hm2,面积只有小麦、稻谷种植面积的68%和57%。然而到了2002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了小麦,2007年超过了稻谷,成为我国生产面积最广的农作物。到了2011年,玉米的种植面积突破0.33亿hm2,一直到今天,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慢慢开始出现缩减现象。据我国各省份玉米的种植相关情况(包括其面积、产量等相关因素)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的产量和种植面积在全国范围内提高程度十分显著,然而对于部分地区来说,衰落的情况仍然没有消除。追究其原因并非单方面的,近几年我国全国的降水量在各个省份并非呈现均匀的分布,很多的地区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天气影响,所以玉米的产量同样没有提高,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玉米种植的技术并非单一的,不同地区根据实地情况采用的玉米种类、生产技术以及农民的经验等很多方面,差别比较显著,这些情况都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原因。
2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
2.1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实现的过程
要实现玉米的宽窄行种植,首先要对品种进行选择。对阎什镇来说,农户选择的是抗病、耐旱并且丰产、优质的玉米品种郑单958,且该品种属于紧凑型。其次要进行深松整地,同时注意施肥时一定要足量,要求深松大于25 cm,并且整地一定要精细。整地后做到土壤细碎,不能有大的土块,要求地面平坦并且土壤质地疏松,耕作的表面要有一层细土进行覆盖,在整地完成以后要进行镇压。核心环节即种植模式:玉米宽窄行栽培种植技术是改变了传统的等行种植将其变为宽窄行种植,要求宽行为70 cm,窄行为40 cm,根据品种特性有所差距,株距选择为25 cm,玉米密度的选择在4 800株/667 m2上下[1]。在完成种植模式的设置后,需要播种,播种之后要立即镇压,并在9~11叶大喇叭时期进追肥,追施尿素为25 kg/667 m2。播种后,土壤表墒较好的情况下,可使用播后苗前土壤药剂,土壤表墒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适量的除草剂封闭式处理。玉米苗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还需要进行杀虫处理。
2.2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应用的研究结果
在2015年,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在鄄城县的推行达到了10 000 hm2。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比常规均匀垄种植增产超过10%。
3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普及
部分地区使用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获得了成功,使得该技术得到了推广,而且在土壤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效果比较显著。在很多地区比如河南,对该项种植技术的研究加入了因素控制法和变量控制法等,从而实现了技术的提升,促使人们对技术的认知更加深入和透彻。据有关数据显示,不同地区使用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也呈现出了比较大的不同,但是纵观总体,产量上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因此,玉米宽窄行技术运用于玉米种植的过程优势十分显著。
4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弊端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部分地区而言效果极为显著,但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地域的特征差异,土壤条件存在差异都是影响其实施的局限性因素。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仅仅适合于特定的土壤条件下,同时该技术对于土壤的条件要求比较严苛。对于我国很多地区来说,都不具备使用该技术的土壤条件,这个因素阻碍了该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使用时,没有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天气情况或者土壤状况等来作出相关的调整,导致当地农民对该项种植技术的应用承担了一定的经济风险。
5 结束语
通过分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在我国的现状,阐述了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由于该技术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有关专家应继续对该技术进行研究改善,逐渐地完善玉米种植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