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
2018-04-03徐婕
徐婕
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中医医院公共卫生科,山东青岛266400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A16、EV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急症,常发病于学龄前儿童[1]。患儿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较高,例如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等。AFP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肌力和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等[2],因此该病并不是单一病种,而是以上述表现为主的一组症候群,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否则很容易导致瘫痪等后遗症。为保障患儿身心健康,该文2014年4月—2017年4月将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其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进行治疗的70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及急性迟缓性麻痹相关诊断标准,并已排除不符合该次研究的脊髓灰质炎患者等。根据是否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性2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47±1.15)岁,上肢瘫痪12例(34.29%),下肢瘫痪23例(65.71%)。对照组35例,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38±1.22)岁,上肢瘫痪14例(40.00%),下肢瘫痪21例(60.00%)。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病毒、降低颅压、补充维生素B1、B12、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等。观察组患儿以此为基础,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①按摩:上肢瘫痪患儿按摩大椎穴、肢肩井、曲池、阳池等穴位;下肢瘫痪患儿按摩腰部肾俞、患肢内外侧、踝关节等,5~10 min/次,2次/d;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浅后深;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硬,刺激新陈代谢,恢复神经营养功能。②针灸:上肢瘫痪选择肩贞、曲池、合谷等;下肢瘫痪选择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等;针灸治疗,1次/d,2次/周,刺激神经功能恢复。③锻炼:结合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嘱咐家属帮助患儿进行被动活动,促进肌力恢复;循序渐进,逐渐由被动活动向主动活动过渡,辅助患儿活动患肢;进行局部刺激,包括外展、外旋上肢,屈伸肘关节、膝关节,提高肌张力,促进反射弧建立;20 min/次,1次/d;训练患儿起坐,使患儿能够逐渐支撑身体,进行简单的抓玩玩具;逐步开展走路练习,锻炼手指灵活度;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案,按照小儿性格特点,采取游戏及娱乐活动等训练方式,避免使用强迫手段;治疗周期3个月。
1.3 评价标准
参考诊断学肌力级别相关标准,分别于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好转:治疗后,肌力增加2级。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对比[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小儿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EV71、埃可病毒等感染引起[3]。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常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分析其原因,可能与EV71病毒有关。EV71是常见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迟缓性麻痹的主要原因[4]。患儿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高热、出现典型手足口皮疹、非对称性肢体麻痹、下肢瘫痪率高于上肢、肌力明显下降且不易恢复等。同时,在持续高热、颅高压等影响下,患儿病毒性脑炎危险较高[5]。
为促进患儿神经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应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的好转率(68.57%、8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28.57%、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儿修复受损神经系统,有利于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研究认为[6],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在能力和结构上存在重组和代偿,而康复训练能够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刺激运动反射弧重新建立,预防肌肉萎缩,避免关节脱位或畸形。
康复训练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是药物治疗无法代替的。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神经系统损伤后,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成年人[7]。早期的功能训练干预,其目的就是重新建立的运动模式和条件反射,通过采取按摩、针灸、锻炼等多种方式,患儿康复效果良好。此外,有研究显示[8],患儿上肢瘫痪恢复率低于下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肢瘫痪患儿应格外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肌力恢复情况,采取针对性、个体化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儿,应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帮助患儿恢复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高明,郭熙英.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治及重症的早期识别[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2):63,66.
[2] 刘冬芝,尚清,马彩云.综合康复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急性迟缓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121-122.
[3] 冯英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19-21.
[4] 张岩,尚清.蜡疗对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31):35-37.
[5] 华静,董庆.中西医康复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186-187.
[6] 刘洪德,魏华娟,郑浩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4):538-540.
[7] 霍振云,贾秀英.“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重症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5,39(3):284-285.
[8] 黄建萍.重症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D].郑州:郑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