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03

关键词:理论课精细化教学内容

郝 悦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在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人生价值定位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课要帮助学生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其勇于承担自身的历史使命。因此,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尤为必要。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强化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2]教育部把2017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彰显了国家对高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

为了应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种种挑战,许多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现有文献大都从现象出发进行论述,如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扩招引发的师生比矛盾,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原因,思想认识不足等,而从宏观整体教学规划及设计理念角度进行思考的较少。因此,如何全面系统、开放前瞻地解决目前高校思政课困境,更值得深入探索。[3][4]

一、精细化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的现状

随着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深入发展,“三进”目标逐步完成,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等有了深入理解,对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可和喜爱程度均有所提升,相关学生社团也随之成立。与此同时,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和网络信息化深入发展,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挑战也日益明显,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学生对思政课意见综合反馈

大学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对于改进思政课教学提出了较多意见。意见覆盖范围较广,总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概括。

1.涉及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大体包括:教学方法、形式较为单一,单纯的理论教学较为枯燥;教学内容未能贴近学生实际,理论性较强而生动性不足;考试形式侧重背诵,不能有效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性,特别是不能有效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而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较少,参与性较差。

2.涉及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自身学业压力较重,加之功利主义影响,认为这门课不如专业课重要,所以放松对政治理论课的认真学习。由于高中分文理科教学,很多文科学生高中就熟知的原理知识点,理科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掌握,普遍认为思政课较难。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要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教师认为当前思政课面临困境

高校思政课教师认为除了从自身抓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之外,客观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1.教学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除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外,顺应网络发展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式应用较少。例如,翻转课堂、幕课、微课等应用受限,网络平台、思想政治课公众号等还没有真正得到广泛运用。

2.实践教学方面亟待加强。尽管高校努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接触和分析社会的能力,但由于高校思政课面对的是全部大一、大二学生,人数多而经费少,加之教师数量不够,又受实践基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参加校外集体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

3.社会反面因素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但社会或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往往会直接抵消部分学校教育的成果,这是教师普遍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

二、通过精细化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可能性分析

随着教师对教学理念进行逐步深入的研究,现代管理领域的一个概念——“精细化”出现在教学管理领域,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已经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其倡导的精细管理、精准评价、精品成果等也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探索的重要理论源泉之一。[5][6]

(一)精细管理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提高效率

虽然为了保证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国家对师生比、课堂规模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扩招和学校发展重点等实际原因,思政课师生比还很难实现中班教学、小班研学讨论的目标。[7]精细化教学中的精细管理能通过课前学习准备、课堂学习过程、总体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精细化,使教师加强和细化对教学的管理,改善一部分学生“厌学”“混学”等消极情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大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二)精准评价给高校思政课以更好的导向

思政课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其目标不限于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长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而,如果单纯地将其考核评价方式等同于其他课程,会使学生无法将重点放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中,而只是满足于知识的背诵、分数的获得。精细化教学中的精准评价注重过程积累和多样考查,既能解决教师“一卷定成绩”及学生“出勤不用心”等以往考查评价方式遇到的问题,还能通过专题小结、实践报告、研修论文、“一卷多样”试卷等形式,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同样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力求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给高校思政课以更好的导向。

(三)精品成果促进高校思政课成果共享

思政课因其理论性和科学性而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它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其学习主体——大学生也迫切需要课程教学能有更优质的资源,更贴近其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精细化教学中的精品成果建设,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推动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按教学大纲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研究,并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形成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成果;另一方面,随着共享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共享意识的不断提升,精品成果将得到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传播,惠及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进而不断促进思政课与时俱进。因此,有必要探索在精细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全方位精细化教学实践,构建思政课精细化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力求为解决上述难题,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精细化视阈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在思政课教学中,不仅要倡导精细的意识、认真的态度,以达到思政课教学的目标要求,更要求精益求精地谋划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开展精细化教学的相关尝试,稳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

(一)以“三精”为前提,夯实思政课教学基础

在实施思政课精细化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精”与“细”的关系,“精”是战略上的要求,“细”是战术、细节上的策略,二者不可偏废,最佳做法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此,实施思政课精细化教学,首先必须强调以“精”字为前提,夯实思政课教学基础。

1.精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并有效运用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是进行精细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精细化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只有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及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遵循基本规律,科学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精通《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基础理论,在掌握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针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教学,保证思政课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2.精心研究大学生身心特征。大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思政课主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中开设。因此,必须要全面了解大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规律,用心理解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可塑性强的特点,同时认识到大学生心理矛盾交织的普遍性。这样才能深入把握90后及00后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驱力,明确他们所面对的困惑、疑虑及对知识的渴求,精心研究他们的个体、群体差异,进而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优化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重点,实施精细化教学,增强思政课的影响力和思辨性。

3.精确定位思政课教学目标。精确定位思政课教学目标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精细化教学的必要前提。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1]这“四个正确认识”明确了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当中的首要地位,也指明了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方向,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因此,在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精准定位并积极推进教学目标的实施。同时,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根据五门思政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兼顾大学生不同年龄、身心特点及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精确定位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二)以“三细”为重点,完善思政课教学过程

思政课精细化教学中的“细”就是在“精”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前提下,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全面详细地规划教学过程,细化各个教学环节,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把工作做到细微入理。

1.详细确定思政课教学内容。第一,研究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体系。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为指导,把各门课的具体课程标准作为最基本的参照,结合不同专业具体要求,适度调整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同时,与时俱进地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第二,细化进度管理,完善教学内容安排。在宏观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按照月、周、日进行具体化,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作出具体布置和安排。第三,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在调整反馈中促进教学内容设置及落实的科学化。特别是针对文理科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本专科及合作办学学生因起点不同而对概念原理的认知理解水平不同等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2.仔细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实施精细化教学要在教学方法选择上遵循多样化原则,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第一,合作探究法。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实现思想碰撞。通过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疑难并解决问题和困惑,进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第二,菜单式教学法。倡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关注点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则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为学生提供思想困惑指导和学习帮助。[8]第三,督导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根据实际内容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改革成就展、历史情境剧等,加深认识和理解。教师则担当督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互动、自主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其独立学习的能力。第四,换位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调换角色,让学生按照教师上课的步骤积极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并主持课堂教学。而教师通过换位思考,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3.做细实践教学各个环节。[9]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除了课堂教学外又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见》中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因此,要积极探索,切实做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设置全方位实践模式、设计多样化实践形式,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要在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形成有效协同合力,需要多方配合,而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可以集思广益、尝试探究。

以三种实践教学形式为例:一是组织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学习以及知识竞赛。通过学习最新理论,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提升实践教学吸引力。二是开展社会考察。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加集体组织的社会考察,考察后撰写考察报告并在班级进行交流。三是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设置每学期均有变动,如以“寻找巨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围绕家乡、家庭、家族的变化展开,从小处着手全方位了解现在的国情,使学生在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建设的长期性,效果非常理想。

(三)以“三化”为原则,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普遍认为“精细”是关键词,对于精细化的“化”字少有深入思考和展开。思政课精细化教学过程中的“化”字中包含教学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为指导,辅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兼顾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手段,从而使思政课精细化教学模式逐步完善。

1.思政课教学理念人本化。以人为本是精细化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思政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以人为本,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大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因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同还会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对参与教学的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前提。第二,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10]根据所掌握的学生情况优化教学设计,针对其思想特点以及认识程度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同时,帮助其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第三,以人为本,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强化思想引领、成长导航这一要务,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促使每个学生提升思想觉悟,实现全面发展。第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是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归根到底要达到德育的目标,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思政课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政课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通过优化一系列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更加和谐。[11]第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吸收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思政课教学特点,创新双主体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模式最优化。第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遵循基本教学原则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合理进行课堂设计,编排教学内容,设计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简单高效的目标。第三,优化课堂时间控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规划时间比例,包括讲授与研究型探讨的时间分配,重点教学内容与非重点内容的时间分配,探究学习、互动交流与其他方式时间分配的比例,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利用。

3.思政课教学信息数据化。信息化在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走信息化之路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第一,课堂参与全体化。通过“蓝墨云”“课堂派”等平台,创设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问题回答、场景模拟,使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并且记录下相关互动数据,作为学生平时表现成绩,这些都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学习反馈可视化。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以及与其他学生的对比情况。尤其是通过开放性的讨论题目设定,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其他学生的态度和反馈也直观可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第三,考核评价数字化。通过保存学生每节课的学习信息建立学习档案,能够全面掌握各个阶段教学效果,突破了以往考试只是一张考卷定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局限,把平时课堂表现的过程和最终考试相结合,增加评价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在大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艰巨课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探索精细化教学之路,并将其作为思想理念和逻辑设计的起点,以“三精”为前提,以“三细”为重点,以“三化”为原则,实施精细管理,进行精准评价,共享精品成果,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18-03-07].http://www.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3] 潘静.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的内在理路[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4] 刘卫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

[5] 黄敏,方丹,周敏,等.精细化教学管理视域下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9).

[6]李彬,季志,胡晓斌.“三个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

[7] 李芳.以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华中师范大学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7(5).

[8] 刘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及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

[9] 陈仁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6).

[10]刘川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8(2).

[1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猜你喜欢

理论课精细化教学内容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