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与为何:重温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2018-04-03刘建民吕家辉
刘建民,吕家辉
(河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家庄 050018)
在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中,无论是对其历史内涵、现实意义的分析,还是关涉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传承创新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有益于我们更好认识、理解与坚持毛泽东思想。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站在后来者的高度深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去讨论,诸如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阐述,大生产运动中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动分析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后中断的思考。或许,我们能从这看似独立实则存在内在关联的环节中挖掘出蕴藏其中的规律。这有益于我们仔细审视20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体会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时代脉搏跳动。
一、经济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
毛泽东在观察近代中国社会时,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性论断诸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置于现实语境中,创造性地加以诠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视角,勾勒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在毛泽东看来,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是有机整体,在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中表现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实质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国情的必然结论。
在一定意义上,毛泽东强调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又是对中国社会实际进行深刻分析后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也就是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其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在此种经济基础上,是表现为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生产的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1]29。所以,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之运动,总是会在政治领域的矛盾及斗争中表现出来,自然需要用经济基础的视角来解释上层建筑建立、崩塌及至重建的本源。以此为出发点,毛泽东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进行了比较,指出从清末、北洋时期及至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虽然社会的具体环境不尽相同,但各个阶层所表现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一个共同特点:“全依他们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来决定。”[2]638即归根结底要看其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多少。显然,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从历史发展中得出的认识弥足珍贵,也反映在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中:“工业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基础。只有工业社会才能是充分民主的社会。”[3]184毛泽东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即必须建立起稳定的、有序的、进步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以支持民族解放战争语境下的新民主主义政治发展。
同样,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考,也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结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产生于社会的物质活动中,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等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4]591。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这也反映在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审视上:“近世以来救亡图存的历史中,无论是太平天国迷失在神权与俗事的争斗中,洋务运动沉没于黄海的汹涌波涛中,还是维新运动在强权面前的溃败,辛亥革命的令人扼腕与叹息,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历次运动的失利,莫不是其所奉行的指导思想、意识结构,与当时的社会存在不相适应。”[3]109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毛泽东所阐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必然有着独特乡土气息与民族特点。对此,毛泽东有着深刻揭示:“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3]192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生命力,源自于这块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土地,反映着人民群众朴素的思想感情,这也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与表征。以文学作品为例,《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李家庄的变迁》《种谷记》《高干大》《原动力》等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反映了因物质生产资料的变动而导致人们之间关系、立场和态度的变化,成为革命战争、救亡图存所需的精神食粮。
马克思说,社会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所蕴含的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诠释与解读,并且找到了这种变化的源动力——无处不在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运动,这也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例如已成为标签的大生产运动。
二、大生产运动的兴起与吴满有的形象解读
在毛泽东看来,并非偶然出现的大生产运动,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时代诱因,中国共产党利用其来破局,并展现了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所应有的勇气和智慧。从外部来看,日本调整侵华战略后,国民党在对共产党的态度上发生了很大转变,因团结御辱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濒临破裂,军事摩擦、停发军饷、截留捐款、经济封锁,一系列的不友好甚至敌对行为接踵而至。而边区自身经济发展滞后,薄弱的工商业很难为财政提供有力支持,政府运行能力极大削弱,人民群众负担不断增加,党群关系一度紧张。天灾又连年不断,自然灾害多次侵袭着边区,《解放日报》曾报道:“留守店至二十里铺附近立刻变成一片汪洋,把都已长得和人差不多高的玉米、高粱、麻子和黑豆、蔬菜、瓜果、糜子、谷子等秋禾都卷进河心,连根也不见了。”[5]295此类灾情只是连年灾荒的一个缩影。毛泽东深为焦虑:“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6]892经济与战争、政治斗争纠缠在一起,这对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宣传和社会动员下,大生产运动成为军民广泛参与的自救式群众运动。曾在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郁彬回忆说:“中央医院捻线的羊毛是从妇女合作社领回来的白羊毛,白羊毛发给大家捻线,捻好的线交回妇女合作社,合作社用烟灰把白线染成灰色,再发给我们织袜子。那时候年轻,手快,一晚上就能织两双袜子,而且袜筒长长的那种袜子,大家都是编织能手。”[7]37在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大生产运动中,这种人民群众热情的表达更为充分。当然,热情只是一方面,延安地形独特,条块交错,沟壑纵横,又受限于生产技术及畜力,开展互助合作成为必然。毛泽东以特有的敏锐眼光观察着各地的生产实践:“以自愿的五家六家或七家八家为一组,有劳动力的出劳动力,有畜力的出畜力,多的多出,少的少出”,在此基础上,“人口密集的乡村,还可集合多少互助组为一互助社”,最终发挥“效力极大”的作用。[8]771毛泽东在《延安县一九四二年八万亩的开荒计划是怎样完成的?》中以一个大“?”提醒人们注意与思考,并提出了学习“延安经验”的号召。
我们还可以尝试通过个体人物的悲欢离合去透视当时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也许,吴满有是个不错的选择。吴满有成为历史人物,与大生产运动密不可分。是吴满有抓住历史机遇,借助大生产运动成为路人皆知的劳动英雄?还是大生产运动造就了吴满有,在特殊年代的语境中成为风云人物?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把目光投在吴满有身上时,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刻地审视大生产运动。
吴满有有着大多数农民身上吃苦耐劳的特质,惯于在田间劳作;但他又有普通农民身上不具备的一些“闪光点”,头脑灵活、善于钻研,乐于在田间劳作。这样一个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农民,一旦遇到施展聪明才智的空间,其爆发的能量可想而知。但如果事情仅限于此,也许吴满有只是千万个大生产运动中的种田能手之一。在被新闻媒体发现进而挖掘加工后,吴满有成为了延安的风云人物,被罩上了一层耀眼的“偶像”光环。在自上而下的宣传与自下而上的“崇拜”中,吴满有达到了认同上的一致。吴满有是劳动英雄,代表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勤劳致富”,而这一切源自于他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对革命运动的全身心支持。“吴满有方向”即经济上“要努力成为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成为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9]这种革命道德在吴满有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影响其他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用长满粗茧的双手挥舞着锄头支援革命运动。“假若吴满有把他的名字和某些新的事物连结在一起,并且在他的田地里试种,农民就更乐于接受,他是教育运动后面的推动力量之一,他虽然既不能读也不能写,他却要把本村学校变成其他学校的模范。”[10]76局外旁观的斯坦因显然也注意到了吴满有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对于吴满有来说,不管是自身对党的热爱,还是延安那让人心潮澎湃的氛围,都推动着他追求更高层次的进步。朱德寿辰,吴满有前往祝寿:“你和毛主席到边区不过十年,人民已经丰衣足食,我们庄上秋田可收二百石,平均可做到耕一余一,这些都是毛主席和你操心领导的结果;可是蒋介石不高兴,要来进攻,所以我们加紧准备自卫战争,来向你祝寿。”[11]从感恩到自卫,吴满有的政治觉悟和敏感性由此可见一斑。在一次大型集会上,周恩来、彭德怀与习仲勋演讲完后,吴满有走上主席台大声疾呼:“胡宗南的路走错了,不要让他逃掉,全部消灭他!全边区人民都参军呀!我老五明天就正式参加正规军。留在家里的要努力生产,参加担架运输,支援前线,切不要错过好时光。”[12]于是可以想象的是,1947年5月14日,54岁的吴满有参加了解放军,以二纵民运部副部长的身份投入到战争的大潮中去。如果不是被俘,如果不是有至今仍笼罩着迷雾的“投降变节”,也许吴满有会以大生产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形象而载入史册。当然,历史没有如果,特别是“在两个兵戎相见的军事力量团体之间,在两种矛盾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挤压下,农民的真实话语和本来意愿被遮蔽扭曲了”[13],让我们难以完整探寻吴满有的心路历程。但吴满有曲折的人生经历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社会大变动,大生产运动是他一生中最春风得意的时刻,而他只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身影。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之精髓,在大生产运动中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反映。生产资料、阶级利益、革命运动、民族战争以及最重要的个体——鲜活的人,在生产实践中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幅革命历史年代独特的经济画卷。
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中断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清楚表述:“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如果“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3]1060。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经济只有充分发展,推动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后,蜕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才算完成历史命运。那么,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何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之际中断而退出历史舞台呢?
以往研究中,对国际局势、意识形态、现实挑战等因素皆进行了深入讨论。但必须要注意,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是在革命年代根据地建设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生存与建设中形成的,时代印迹的影响极其深远。这也是贯穿其逻辑思维的重要着力点。例如,关于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思考。毛泽东一度认为,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革命即开始,中间不能有过渡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显然,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巨大转折的重要标志,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就应该马上开始。但如此一来,新民主主义就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百废待兴的局面正向欣欣向荣的局面转变,新生政权的生命活力日益彰显;另一方面,从党内到党外,从上层人士到普通民众,认为在终于摆脱了“万恶的旧社会”,资本主义进入历史坟墓越快越好者并不在少数。结果是,毛泽东选择了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经济自然要退出历史舞台。
再如,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有个变化过程,这既反映了社会大变迁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毛泽东个人的认知变化。在革命年代,从土地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到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令人感触颇深,自然不能采取敌视乃至消灭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而主要是实施了积极利用的政策。当内战形势日趋明朗,共产党逐渐占据主动权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提出:“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14]1432显然,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存在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其形式、内容乃至存在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变化是紧密相关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必须置于当时的历史场景,我们才能凭借后来者的优势得出符合史实的判断。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虽然过早离开了历史舞台,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贡献,而且为中国革命运动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影响深远。
四、余论
学术研究的价值不是简单重复或标新立异,而应展现学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抽丝剥茧,以宽广的视野梳理碎片化的信息,从而得到整体认识与价值认同。自然,重温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意在从回顾中获得有益于现实的判断,尤其是当我们将这种思考置于新时代语境中的时候。
第一,如何看社会的和谐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论述,实际是在探讨三者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互动关系中,阐述了社会要和谐发展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深刻认识的重要判断与结论,并对此后党的社会治理思想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进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十九大强调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认识轨迹。而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是在谈生态文明重要性的问题,从更深一层次来思考,何尝不是在说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
第二,如何科学激发人的潜力。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实践中,尤以大生产运动突出体现了劳动者的热情、智慧和斗志,特别是在当时农业经济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这不仅仅是从经济角度来说,更是体现在政治宣传和社会动员的需要上。这告诉我们,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应该充分调动、发挥生产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造力与战斗力。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我们一方面看到政府为生产者不断创造就业创业环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旗帜下鼓舞着无数怀揣梦想者去奋斗;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了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全面提升了劳动力就业质量,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如此一来,劳动者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发展中,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希望的“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
第三,如何判断社会的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对社会发展阶段的精准判断;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断,与毛泽东对社会发展阶段和党情、国情、世情的判断是分不开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内分析了改革开放进入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对外把握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下行的现实困境,创造性地做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了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相继提出的“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论断,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做出精准定位后的宣言。而新时代的提出,则是对中国国情的重大科学判断,重大历史性影响已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得到体现,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金星.亲历延安岁月: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哈尔滨:东北书店,1948.
[9] 关于吴满有的方向[N].解放日报,1943-03-15(1).
[10] 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11] 劳动英雄吴满有到延安总部拜寿[N].人民日报,1946-12-3(1).
[12] 人民解放军彭副总司令演说,我军民团结力大无敌定能全部消灭蒋胡军[N].人民日报,1947-5-23(1).
[13] 朱鸿召.吴满有的两段人生[J].炎黄春秋,2011,(6).
[14]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