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民谣的整理与解析
2018-04-03杨铃
杨 铃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一、中山民谣概况
中山民谣作为一种地方文学载体,长期以来都得不到重视,传世文献不多,研究论著更是少见。目前所见的中山民谣文献有:《中山市志》下册有介绍中山粤语民谣、中山闽语民谣和中山客语民谣山歌;1989年中山市文化局编辑出版了“中山市民间文学三集成”其中的《中山歌谣》;1993年整理出版的《中山民歌》CD碟以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中收集了十多首中山的咸水歌。
中山旧时的民间民谣与现今流传大众歌曲相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中山旧时民谣主要是底层人民群众使用本地区方言或白话传唱的、没有配乐的民间民谣,它们往往反映一般人民群众的社会家庭生活内容和日常劳动生活内容,尤其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居多,专门为儿童编写的童谣也不少。
二、中山民谣分类
高尔基曾说过,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懂得劳动人民真正的历史。想要了解中山人民过去生活的真正历史,中山民谣就是一个重要窗口,它能够从另一个角度给年轻一代人提供中山这座城市旧日的生活面貌。中山民谣的内容十分丰富,题材也很广泛,涉及国家政事和社会家庭,主要分为劳动民谣、时事民谣、仪式民谣、爱情民谣、生活民谣以及儿歌。
(一)劳动民谣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始终是围绕着生产劳动而展开的,劳动自然成为民谣的一大内容。中山的劳动民谣主要分为农事民谣和行业民谣两小类。
1.农事民谣
农事民谣着重刻画了农民种田、采茶、放牛等方面的生活画面。像这首《锄头歌》:
新打锄头响叮当,扛起锄头好下乡,支援农村大生产,工人大哥好帮忙。
农民手里不离锄,哪怕春夏雨水多,翻起土来筑堤坝,修好水利好长禾。
朝朝摞锄到田中,锄去锄来泥土松,亩亩锄出千斤产,遍地黄金笑融融。
手拿锄头掘山坡,栽树一棵又一棵,今春栽下千千万,来日山区木材多。
(记录者:甘土旺、甘容木区域:五桂山)
既完整地描绘出农民耕作的繁忙和辛勤,又赞美了这种乐观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人不禁想起另一首描写放牛人的民谣《看牛仔》:
看牛人仔甚奔波,
手执牛绳冇奈何,
水浸田基冇定坐,
日落西山冇路摸。
(记录者:关龙山区域:中山市各地)
在农村,看牛人为了将牛养壮,到处寻找野草茂盛的地方,四处奔波。而且天黑后连回去的路都没办法看清,反映出当时他们的劳作十分艰辛。
除此之外,还有一首活泼有趣的《采茶歌》:
正月采茶茶正青,三月采茶茶正黄。
妹在房中绣手巾,到处田中驶牛郎。
两边绣出兰花样,驶得牛来茶又老。
中间绣出采花人,摘得茶来秧又长。
(记录者:陈玉池 区域:五桂山)
正月采茶还太早了,三月采茶时间正好。这位女子在家中绣着手帕,心仪的男子一直迟迟未来提亲,女子内心十分焦急,想着等到她年岁渐长,男子就错过了。读完让人莞尔一笑,期待着男子快快来娶亲,好让女子能够在最美的年纪嫁出去。
2.行业民谣
与农业耕作相对的是商业经营。当时很多人为了谋求生存,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打工,最常见的就是到码头当搬运工。
《小隐好》
竹扁担,
软悠悠,
八乡渡,
靠码头。
先挑货物走丰埠,
再挑香蕉运广州。
风凉面,
汗洗澡,
朝肚饿,
晚来煲。
勒紧腰带顶硬上,
一朝粮米苦中求。
哪里走,
哪里投?
走江湖,
跑码头。
千走万走唔似小隐好,
朝穷晚富有步头。
(记录者:郑锦轶区域:张家边)
真实描写了农民在码头打工的现实状况。一大早工人就挑着扁担、坐着船来到码头,还要忍着饥饿,等到晚上运完货才能吃饭。深刻揭示了当时农村人在城市打工地位低,被压榨的生存状态。
(二)时政民谣
时政民谣集中表达了当时中山人民对战争和敌人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歌颂,分为激励、讽刺和歌颂三小类。
1.激励
当一个民族处于危险境地,整个民族的爱国和救国意识会空前地被激发,比如这首《誓死保卫我中华》的民谣:
日本兽性强横霸,
占领我东三省,
侵略我中华,
亡国唧危险,
想起我心痛岔,
占得一省又一省,
别省岂有唔占霸,
亡省即亡国,
亡国就系亡家,
亡国亡家兼亡种,
你睇安南高丽的摩罗叉,
好比做牛马。
叫声亲爱的同胞,
快快醒来吧,
打倒日本鬼及汉奸汪精卫,
誓死保卫我中华,
誓死保卫我中华!
(记录人:庄励区域:中山市全境)
强烈表达了对日本强行霸占中国东三省的愤懑之情,以及中山人民对广大中国同胞发出一起抗日保卫中华民族的号召。整首民谣节奏昂扬激奋,震撼人心。
2.讽刺
讽刺民谣是针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对当时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批判和嘲讽。
《鸡公仔》
鸡公仔,喔喔啼。
五更天,来咗几个呵呵鸡。
拍门兼拉伕,
个个知消息,
人人都走晒,
只得抢野又抢食,
呢埋劏猪共杀鸡,
吃饱就训觉,
你话抵死唔抵死?
鸡公仔,喔喔啼,
游击队来左一个小兵哥,
佢帮人帮到底,
捉住呵呵鸡,
缴番几条枪,
你话架势唔架势?!
(记录人:杨荫清区域:中山市全境)
五更天刚亮,就有散兵过来拉人当奴役,周围的居民只能纷纷逃走。从这些真实场面中,可以想象出当时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士兵到处搜刮百姓财物的真实丑态和罪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痛恨之情。
3.歌颂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各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人们纷纷开始歌颂新生活。
《歌唱新生活》(节选)
问:乜花开来一层层?乜花开来在海深?
乜人领导功劳大?乜人恩情海样深?
答:木花花开一层层,铁树花开在海深,
共产党领导功劳大,毛主席恩情海洋深。
这首民谣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生活的各种新变化,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党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三)仪式民谣
仪式民谣囊括了中山人民婚嫁习俗、节令经验等方面,对推动中山本地的风俗文化保留和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婚嫁
尽管旧时中山农村的生活水平较低,但大多数家庭对婚嫁的礼节依旧十分重视,以此来庆祝和保佑新成立的家庭能够和睦和幸福。
《姐妹送嫁》
(左装右装)大兄今日接亲白布帐(好弟呀罗),青天白日抢我哋贴心姑娘。
(滴滴呔呔)大兄接亲唔论细大(好弟呀罗),戽虾面桶俾弟叻埋。
(千真万真)今日我姐过年唔再慌时唔在震(好弟呀罗),接亲人仔唔会吞人。
(滴滴兜兜)我姐手巾褛头叫姐绕实手,俾得大兄抢到竹仔扯蒲。
(记录人:李正思区域:横栏镇)
这是一首传统的送嫁民谣,将迎亲和送嫁两方面描写得十分传神:左看看右看看,哦!今日有人来迎亲,要抢走“我”家的好姑娘。迎亲的唢呐吹得越来越响,迎亲的人还挑起了新娘的头巾。有趣地还原了中山农村地区旧时婚嫁那种喜庆、热闹的场面,十分有感染力。
2.节令
由于耕作是中山广大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农民为了有稳定的农作收入,琢磨出对天气、季节的变化规律,融汇成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节令民谣。
《月份歌》
正月闹元宵,
二月土地诞辰将炮烧,
三月鸭仔满田叫,
四月舞龙入大庙,
五月龙舟通海飘,
六月禾秆满田边,
七月烧衣和打蘸,
八月补碌炖炖摇,
九月重阳放纸鸢,
十月担禾人好笑,
十一月冬,
十二月年。
(记录人:黄冠海区域:中山市郊区)
这首民谣将人们一年中每个月最重要的活动都一一囊括在内:一月有热闹的元宵节;二月有土地诞辰日;四月舞龙进入大庙;五月划龙舟比赛;六月收割稻子;七月烧祭拜神;八月柚子熟了,九月重阳节放风筝;十一月过冬至;十二月要过新年。集中再现了昔日中山广大地区人们生活的共同节奏和普遍内容。
(四)爱情民谣
旧时中山的爱情民谣虽没有现今流行歌曲那样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配乐,但是突显了人们那种追求爱情的朴实和真挚。
1.试探
在中山一些农村地区,当时民风十分开放,人们能够直白、热烈地追求爱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山人活泼淳朴的精神面貌。
《情歌》(节选)
男:请问大姐住在何方住在何处地?
有何事干特豋行来。
女:小妹住在新会大敖,
清闲无事特豋行来。
男:红纸入门来借问,
借问大姐返家食人茶礼定是唔曾。
女:你大兄问妹年龄有乜意思?
小妹生得雷堆蠢钝弊过煨燶番薯。
男:我又笑口咪咪情愿拆屋洗街住近你,
女:大兄唔嫌小妹啰唆小妹唔嫌哥你粗糙,
同哥有情有义结合罗丝。
(记录人:李正思区域:横栏镇)
歌谣中男子对女子一见倾心。女子开心但又碍于害羞,只能嘴上说自己又丑又笨,男子笑嘻嘻地说愿意把房子拆了想要住得离女子更近一些。女子马上坦率地表示愿意和他一起生活。从相识到相爱,男女双方都只见过彼此一面,尽管略显仓促却十分单纯真诚。
2.离别
爱情中的离别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处于战争时期,许多男子都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为保家卫国而奋斗,与情人面临分别。
《新买笠麻圆叮叮》
新买笠麻圆叮叮,
送比亚哥去当兵。
亚哥今天去打仗,
机关驳壳挂满身。
亚哥有情妹有情,
老妹系我有情人,
亚妹有情来送饭,
捱到解放才翻身。
(记录人:战勇区域:五桂山)
望着男子身上挂满机枪弹壳,女子怕他路上淋雨,特意买了一顶新的草帽给他戴着走,还亲手准备饭菜给他。仔细刻画了两人分离时的场景,将他们之间的依依不舍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爱情的伟大。
3.相思
家庭贫穷的状况,使得丈夫为了能够挣钱养家不得不选择去异乡谋求工作,留下妻子在家等候丈夫定期归来。
《望夫归》(节选)
正月望夫夫不归,我夫出路去广西,
广西有个留人洞,广东有个望夫归。
二月望夫夫不归,春花开透满园齐,
有心种花无心插,头发懒梳花懒围。
三月望夫夫不归,不觉清明又到来,
有仔山头挡白纸,几时望得我夫归。
四月望夫夫不归,黄梅结籽吊高低,
有心种梅无心摘,熟透黄梅跌落泥。
五月望夫夫不归,龙舟鼓响把人催,
出街睇见人千万,不见我夫转回归。
六月望夫夫不归,禾红米熟燕双飞,
有钱人家收谷米,家中无米收空围。
七月望夫夫不归,七夕佳期节又来,
牛郎织女银河会,我夫何日得回归。
八月望夫夫不归,中秋日月更光辉,
家家赏月欢歌宴,有人欢喜有人啼。
九月望夫夫不归,重阳纸钱满天飞,
纸钱又高线又短,望长望短望夫归。
十月望夫夫不归,北风阵阵冷凄凄,
独睡罗围真闭翳,梦中相见我夫归。
十一月望夫夫不归,满天风雪冷凄凄,
立冬寒冷衣衫少,长流珠泪望夫归。
十二月望夫夫不归,夫妻分散各东西,
为妻懒食饭和菜,一年到晚望夫归。
歌中将妻子整一年对丈夫思念的各种表现都一一进行了描写:一月丈夫离开了,多了一个望夫石;二月春色满园,可丈夫不在无心打扮;三月清明到了,丈夫还没回;四月黄梅熟了,任由它们熟透掉地也不摘;五月划龙舟,成千上万的人却没见丈夫;六月稻谷熟了,家里依旧没米收;七月七夕佳节,丈夫仍没回;八月中秋家家团圆,丈夫在哪呢;九月重阳烧纸钱,丈夫依旧不在;十月开始刮北风,梦见丈夫回来了;十一月冻得衣服都不够穿,只能流泪等着丈夫;最后到了十二月,妻子连吃饭都吃不下了,一心只想盼望着丈夫归来。
大概这就是昔日中山众多留守在家的妇女的真实生活写照吧,一生之中有一大半的时间用来等待丈夫的归来,孤苦凄凉。
(五)生活民谣
生活民谣囊括了中山人喜怒哀乐的各个方面,唱出了百味人生。
1.诉苦
面对压抑、愁苦的生活境况,很多家庭妇女内心的痛苦都得不到排解。如这首《妇人怨》:
金竹仔,
银竹仔,
家婆伶俐恶服侍。
洗净灶头安碗箸,
洗净墙头安筲箕。
洒干筲箕去量米,
问知安人量几多,
安人话量三升半,
老爷话量四升多。
开开柜门冇乜餸,
开开横门摘个冬瓜仔。
问知安人蒸或煮,
安人话蒸老爷话煮,
蒸蒸煮煮唔中安人意,
拍台拍登骂“畜生”。
三个细姑三把口,
四个细叔四个拳头。
三朝打断三条夹木棍,
四朝跪烂四条裙。
返去爹爹妈妈都唔信,
爹爹妈妈话我大条虫,
解开裙带血淋淋,
拈埋条绳去吊颈,
看见多人吊唔成。
(记录人:杨荫清区域:石歧镇)
处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旧封建社会,中山地区的妇女也不例外,大多常常在婚后会遭到男方家庭的打骂。在这首民谣中的女子就是一位受尽欺凌的典型妇女形象。尽管女子嫁到男方一直任劳任怨,依旧还受到丈夫一家人的刁难和打骂,使她生活在痛苦之中。最后被逼回娘家,连父母都指责她。尤其从她准备上吊自杀却因太多人上吊反而吊不成这一细节,可以联想到当时广大妇女婚后备受欺凌和抛弃的悲惨境况。
2.家庭生活
记录家庭的生活民谣珍藏着许多中山人宝贵的回忆。比如这首《鸡公仔》从侧面展现夫妻感情恩爱的家庭生活民谣,内容十分诙谐有趣。
《鸡公仔》(节选)
鸡公仔,尾初长,
婆婆寿诞捉来劏。
娇妻便对才郎话:
“个只鸡儿不可劏。
个只鸡儿中我意,
朝朝啼醒我梳妆”。
“个只鸡儿真可恶,
朝朝啼醒我妻房”。
(记录人:关龙山区域:中山各地)
从公鸡的叙述角度来描写夫妻两人的对话:妻子说这只公鸡不能杀,它天天提醒我准时起床梳妆;丈夫却认为这只公鸡太可恶了,天天吵醒妻子,想杀了它。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公鸡天生就从五更开始啼叫,并非故意吵醒妻子,分明是丈夫爱妻子的表现。
(六)儿歌民谣
儿歌这一类民谣是专门为儿童所作,在儿童之间以口头的形式广为流传,更是许多中山人童年时光的共同回忆。
1.嬉戏歌
儿童天性喜欢游戏和玩乐,因此很多儿歌民谣都是围绕孩子们之间的玩乐为主要内容。
《凼凼转》
凼凼转,
菊花园。
炒米饼,
糯米团。
亚爹叫我买铜钱,
买唔到,
买个金鸡母。
(记录人:梁仲蜚区域:沙溪镇)
《凼凼转》几乎是每位中山人童年回忆,既通俗浅白又朗朗上口。凼凼转是当时流行在孩子们之间的一种游戏。孩子们会手牵手围成一个圈转动,一边转动一边开口唱这首歌,直到捉人者捉到人代替他的位置。等到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又会唱起歌谣,周而复始,尽情地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之中。
2.教诲歌
带有教育意义、启发孩子的中山童谣也是独具特色,比如《白鹤仔》和《唱条歌仔解婆心》。
《白鹤仔》
白鹤仔,
企银台,
爹爹送我读书来。
读过三年会写字,
再读三年做秀才。
(记录人:关龙山区域:石岐镇)
《唱条歌仔解婆心》
鸭仔落塘打丁泵,
猫儿上树看花冧。
亚婆唔吃三朝饭,
唱条歌仔解婆心。
(记录人:关龙山区域:石岐镇)
第一首童谣旨在给孩子灌输从小要努力读书的思想,让孩子自小培养读书写字的良好习惯。《唱着歌仔解婆心》则描写了孩子看见一位婆婆不肯吃饭,特意去她跟前唱歌逗她开心的场景,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孝敬、尊爱长辈。
3.摇篮歌
摇篮歌是父母为了抚慰孩子入睡而哼成小调的简短民谣,包含了父母对孩子满满的关爱。
《嗳姑乖》
嗳姑乖,
嗳姑门楼打饭斋。
一边春粉二边搓,
三边做得好茶果,
四边做对好花鞋。
花鞋花脚带,
人人行过都话姑乖。
(记录人:高民川区域:石岐镇)
以前大多数妇女常常一边嘴里哼着摇篮歌哄孩子入睡,一边干活。由于它简单容易上口,这种摇篮曲至今在中山地区依旧十分流行。
三、中山民谣的修辞艺术和社会价值
(一)中山民谣的修辞艺术
中山民谣尽管是民间创作,但是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增强它们的艺术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展开论述。
1.起兴
“起兴”是诗歌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中山民谣在创作中也大量运用这种手法。例如:
《海底珍珠容易搵》(节选)
(1)男:海底珍珠容易搵,真心阿妹世上难寻。
女:海底珍珠大浪涌,真心阿哥世上难逢。
(2)男:筷子一双同妹拍档,两家拍档好商量。
女:生食藕瓜甜又爽,未知何日筷子挑糖。
(记录人:郑胜区域:沙田地区)
首段男子与女子分别以“海底珍珠”起兴,表明这世上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很难。紧接着第二段马上描写男女双方在迫不及待地商量婚事,暗含了男子与女子彼此的爱慕之情。民谣的氛围十分欢快,利用海底珍珠来引向男女双方喜结连理。不难发现大多中山民谣一开头都运用了起兴,是中山民谣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
2.设问
运用设问往往为了引人注意,引起思考,比如《猜谜语》:
问:口字入门来借问,大姑贵姓名。
答:三划一句系妹姓,半天览食系妹名。
(记录人:郑胜区域:五桂山区)
这种简单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会迅速集中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思考民谣中女子的姓名究竟是什么,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另外,通过连续使用一问一答形式,则更能突出民谣的中心内容,如《埋咗社永不忧穷》(节选):
问:乜字写来力字顶通,
点样得到永不忧穷?
答:穴字写来力字顶通,
埋咗社内永不忧穷。
问:乜字冧篷谷字顶通,
几多谷石笑溶溶?
答:一点冧篷谷字顶通,
社内千斤每亩笑溶溶。
问:乜字写来曾字顶近,
乜野发展一层层?
答:尸字写来曾字顶近,
社内副业发展一层层。
整首民谣以这种势不可挡的气势,突出了“埋咗社永不忧穷”的主题,一层层的问答实际上是在夸赞入社后的各种益处,鼓动人们纷纷入社,读起来十分顺畅又充满力量。
3.铺陈
铺陈,是指在言语之间讲究铺张和排场。具体表现为民谣中人们常常运用数字一到十,视为吉祥好兆头,也是中山地区固有的一种心理文化。
《拜年歌》
第一拜花拜盒金,
第二拜花拜盒银,
第三拜花拜出三联和合家家有,
第四拜花拜出四季兴隆家家有,
第五拜花拜出五谷丰登,
第六拜花拜出六国大封相,
第七拜花拜出七姐下凡还重有,
第八拜花拜出八仙贺寿在家堂,
第九拜花拜出久久长长还重有,
第十拜花拜出十足收成永无穷。
(记录人:郑胜区域:横门镇)
在这首拜年歌中,从第一拜到第十拜都展示了它背后独特的蕴意和祝福。可以看出中山人一直以来对家庭和睦、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正因如此才造就了今天中山这座繁荣美丽的城市。
4.顶针
顶针这种修辞手法与我们幼时常玩的“成语接龙”游戏很相似,在民谣中体现为句子结构整齐,使得上下内容环环相扣,朗朗上口。
《月光光》
月光光,
照地塘。
年卅晚,
吃槟榔。
槟榔香,
吃子姜。
子姜辣,
吃蒲达。
蒲达苦,
吃猪肚。
猪肚韧,
吃田银。
田银坏,
吃海带。
海带四个耳,
买盘糖饱拜土地。
(记录人:梁仲蜚区域:沙溪镇)
《月光光》在中山地区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民谣,尤其为儿童所喜爱。从“吃槟榔”到“吃海带”巧妙运用了顶针来让人联想到孩童们欢快地拍手、唱歌、吃零食的热闹场景,一气呵成,让人回味无穷。
(二)中山民谣的社会价值
中山民谣流传至今,深受广大中山人民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背后所蕴藏的社会价值。而这种社会价值对中山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1.社会风俗史价值
在旧时进行劳动生产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一起唱着同一首民谣,哼同一个曲调。像“一钵又一钵,耕田人仔真快活,一碗又一碗,利钱打过本,一杯又一杯,埕埕烧酒满屋堆,一煲又一煲,年年谷围年年高。”这首《丰收谣》生动地营造了一种人们下田干活时相互鼓舞士气的氛围。不仅体现了中山人民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大丰收的一种美好希冀,而且当他们面对繁重艰苦的生产任务时,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热情和效率,团结和协调动作,缓解精神上的疲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山民谣对整个城市的劳动生产起着积极的作用,催生着中山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价值观的形成。
2.鲜明的时代特征
无论中山这座城市跟随时代的发展会有多大的变化,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山人而言,它曾经的模样都是无法忘怀的。中山民谣则记录了中山人过去生活的点滴。像这首《抗战日子不易过》所描写:“抗战八年唔易过,和平三日吊砂锅。抗战八年捱到够,和平三日吊沙煲。”是对抗战时期人们饱受战争的伤害发出的真实呐喊。也有《党政关心热爱渔民》唱道:“叮叮当当地豆花生,党政关心热爱渔民,干部工友医生学生,各个阶层带过来礼品,衣衫被帐,件件皆新,党委书记来临来慰问(呀哩好妹呀罗嗨)(好妹哩)关怀(呀嗨)彼此似一家人(呀罗嗨)。”赞美了党对底层百姓的关心。若是缺少了中山民谣,我们又如何能清晰地了解和铭记过去的历史,由衷感激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3.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中山民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娱乐功能。《心肝》便是这样唱道:“久里唔曾见心肝,一见心肝心就宽,一见心肝心欢喜,唔及心肝舔心肝。”趣味性地将男女相互思念的心情通俗地进行了刻画,既亲切又不缺乏韵味,带有明显的娱乐色彩。同时,民谣本身所具有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气息也很浓厚。比如在上文谈到《廿四孝歌》(节选)与中山人一直以来浓厚的孝敬父母的传统氛围有着密切联系。甚至更多时候,人们通过民谣可以看到以前旧社会的缩影,以此来对当下社会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省和认识:《麻雀仔》中提到“麻雀仔,飞入祠堂化老糠。”“阿公阿婆唔关事,阿哥返来有得尝。”折射出旧社会男尊女卑的普遍现象,衬托出今天男女平等的开放文明思想的难能可贵。还有《对月自叹》描写旧时有些女子为生活所迫做妓女为生,却被心爱男子所骗无人可依,所发出的凄凉感叹:“早知共你难偕老,期初岂敢离娘身。无缘割断情和义,叫天无应地无闻。今生不得同食枕,唔望人间重做人。”劝诫日后的女子在社会上要培养独立谋生的能力。
四、中山民谣的未来发展
如前所述,中山民谣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其目前的处境却实在让人担忧。为了更好地传承这种艺术文化,我认为必须偿试如下措施:
首先,积极开展调查、抢救和传承工作。一方面,中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民谣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摸清中山民谣的现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时积极倡导民谣保护和传承,在社会上营造爱护珍惜民谣的良好氛围,比如建设专属于各个镇区的民谣展览馆、出版各个镇区的民谣歌集等等,吸引更多人积极投身到中山民谣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育者要恰当地让中山民谣走进学校贴近学生,使青少年从小就在校园中接受优秀民谣的良好熏陶,加深对民谣的喜爱,成为优秀的中山民谣传承者。
再者,要对民谣进行创新。中山民谣历史悠久,要让它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自身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于流传已久的民谣要增加有用的文字备注,使阅读和演唱者能更方便地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和趣味。同时要积极鼓励人们根据现有的中山民谣进行新的民谣创作。另外,中山民谣是一种民间音乐,若能够将它与中山传统音乐相互结合,不仅会使民谣变得更加丰富生动有趣,而且会被更多的中山以外的人们所广为接纳和喜爱。
五、结语
本文对中山民谣的内容、修辞手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初步论述了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同时对中山民谣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为中山民谣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