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人际关系现状和构建和谐农村的建议
——基于山西省11个县区的调查

2018-04-03郭倩宇王秦俊

山西农经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夫妻关系传统美德关心

□郭倩宇 王秦俊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晋中 030800)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3 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 305份。调查对象性别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分布均匀,调查范围涉及的县区村庄经济状况、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且在走访过程中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农民群众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生活需求,科学地分析当前农村农民人际关系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农民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1.1 一半以上农民遇事向配偶说

问卷中以“当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您首先想到向谁说”的题目设立了以下选项:“父母、兄弟姊妹、配偶、朋友、亲戚”。3 305份有效问卷中,有52.92%的农民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首先想到向配偶说,20.06%的农民选择朋友,选择父母和兄弟姊妹的分别占到13.95%和9.98%,选择亲戚的仅仅占到2.99%。

在被调查对象中,文化程度越高,以“配偶”为选项的比例越低。不识字的调查对象为64.3%,小学文化的为55.1%,初中的为56%,高中的为48.8%,专科以上的仅为27.7%,说明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人际交往圈在发生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程度越高,以“朋友”为选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不识字的调查对象为9.7%,小学文化的为15.7%,初中的为18.8%,高中的为25%,专科以上的为37.8%。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首先和朋友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在人际交往中的显著作用。不识字的在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有10.2%选择了亲戚,说明他们的人际圈局限在家人亲戚,而专科以上的群体选择亲戚仅占到0.4%,且我们注意到,文化水平越高,选择亲戚的比例在不断减少。

1.2 农民在与爱人讨论问题时,观点和想法基本一致

问卷中以“您与您爱人在讨论问题时,观点和想法基本一致的机会”为题目设立了3个选项:“多、一般、少”。在3 305份有效问卷中,有1 446份问卷(占比43.75%)选择了多,有1 505份问卷(占比45.54%)选择了一般,这两项加起来达到89.29%,这说明农民在与爱人讨论问题时,能基本达成一致,夫妻间存在一定的默契。但调查中仍然有354份问卷(占比10.71%)选择了少,说明夫妻之间在交流过程中存在问题,心理交往距离扩大,没法达成一致。通过对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观点和想法基本一致的比例达到48%,夫妻关系一般的家庭比例达到20.3%,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比例达到14.6%;子女关系对于观点和想法基本一致的选项上,子女孝顺的比例达到46.6%,一般的占比为25.8%,不孝顺的为13.3%;经济状况对于观点和想法基本一致的选项上,特困家庭占比为33.9%,困难家庭占比为36.2%,一般家庭占比为43.1%,中等家庭占比为45.1%,富裕家庭占比为56.1%。这些数据说明夫妻和睦、子女孝顺、生活富裕的家庭在讨论问题时观点和想法基本一致,家人更偏向理性化一些,家庭氛围融洽,更容易理解和包容,家和万事兴。还有在信仰方面,有宗教信仰的农民与爱人讨论问题时,达成一致的比例为33.4%,没有宗教信仰的比例为43.1%,说明信仰状况对夫妻间交流有影响。

1.3 大部分农民认为在遇到困难时,家人对自己很关心

问卷中以“在您遇到困难的时候,您的家人对您”为题干设立了以下选项:“很关心、一般、关心少、不关心”。3 305份有效问卷中,有72.74%的农民认为家人对自己很关心,也有21.72%的农民认为一般,认为关心少和不关心的分别占到4.57%和1.06%。在这里我们欣喜地发现,绝大部分农民认为家人对自己还是很关心的,说明亲情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依然是占主要地位的。而也有21.72%的农民认为对自己一般,少部分认为关心少或者不关心,这也说明在传统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农村人际关系网络正在发生着变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年龄、文化水平、经济利益关系等因素对农民人际交往关系的变化有很大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农民认为家人对自己很关心,表现如下:16~19岁为 65.4%,20~29岁为82.3%,30~39岁为 76.3%,40~59岁为 69.9%,60岁以上为70.4%。值得注意的是,16~19岁所占比例最少,可能处在青春叛逆期,对家人有不理解,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20~29岁占比最高,说明到了成家立业之时,家人对自己很关心。调查中认为家人对自己一般或关心少、不关心也在不同年龄段占据了一定比例,突出表现在:40~59岁分别占到24.1%、5.1%、1%,60岁以上分别占到23.3%、5.3%、0.9%。这组数据说明年龄大的农民家庭可能存在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孝顺的情况。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在遇到困难时,家人对自己越关心,表现为:不识字占到65.3%、小学的为69.4%、初中的为73.4%、高中的为73.7%、专科以上的占到82.3%,这组数据说明接受更高教育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家人对自己重视,说明人际关系偏向理性化。经济状况不同,受家庭关心也不同。认为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家人很关心,特困(需救济)的占到60%、困难(温饱型)的为68.8%、一般的为75.3%、中等的为72.7%、富裕的为60.3%。这组数据中出现两个极端,特困(需救济)和富裕比例是最小的两个,说明经济利益关系影响家人情感关系。

1.4 近一半的农民看重好友在关键时刻能给予帮助

问卷中以“您最看重您好朋友什么”为题目设立了以下4个选项:“关键时刻他帮你、平常能与他交流思想、与你有共同的娱乐活动、与你有业务往来”,在3 305份有效问卷中,有1 652份问卷(占比49.98%)看重好朋友关键时刻给予帮助,有1 150份问卷(占比34.8%)选择平常能交流思想,剩余问卷中有9.62%选择有共同的娱乐活动,5.69%选择有业务往来。所以,近一半的农民还是看重好朋友在关键时刻能给予帮助。

对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和问卷选项之间进行交叉后,我们分析,在“关键时刻他帮你”的1 652份问卷中,男性占到53.4%,女性占到45.8%;在“平常能与他交流思想”的1 150份问卷中,男性占到31.3%,女性占到39%。剩余问卷中,在“与你有共同的娱乐活动”选项上,男性占到8.8%,女性则为10.5%;在“与你有业务往来”选项上,男性占到6.5%,女性占到4.7%。这组数据说明男性和女性在与好朋友情感交流方面需求不同,男性看重义气,女性看重思想交流。在经济状况上选择“与你有共同的娱乐活动”的选项比例为:特困9%、困难11.2%、一般8%、中等14.5%、富裕1.7%;选择“与你有业务往来”的选项比例为:特困9.5%、困难5.5%、一般4.5%、中等7.4%、富裕17.2%。这组数据说明,个人经济状况影响农民择友的标准,富裕的农民需要跟朋友有业务上的往来。夫妻关系和睦的选择“关键时刻他帮你”比例为51.1%,一般和不和睦分别为46.2%和46.9%。而不和睦的夫妻关系选择“与你有共同的娱乐活动”和“与你有业务往来”分别为14.3%和16.3%。说明夫妻关系和睦与否影响其对朋友的认定,和睦的家庭更看重朋友关键时刻的帮助。

1.5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前农村传承情况一般

问卷中以“您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在当前农村传承情况怎么样”为题目设立了3个选项:“很好、一般、基本消失”,以此来考察农民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知程度。在3 305份有效问卷中,有1 199份问卷(占比36.28%)选择了很好,有1 942份问卷(占比58.82%)选择了一般,有164份问卷(占比4.9%)选择了基本消失,这说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农村传承过程中被淡漠。

年龄不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认知也不同。各年龄段认为传统美德在当前农村传承的一般的比例依次为:16~19岁 75.6%、20~29岁 57.4%、30~39岁59.4%、40~59岁58.1%、60岁以上58.6%,突出表现在16~19岁的年轻群体,这说明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缺乏对青年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公民意识淡薄。

夫妻关系和睦与否影响其对传统美德传承的认识。认为传统美德在当前农村传承的很好的比例依次为:夫妻和睦38.8%、夫妻关系一般27.2%、夫妻不和睦18.4%;认为传统美德在当前农村传承的一般的比例依次为:夫妻和睦56.9%、夫妻关系一般66.2%、夫妻不和睦73.5%。这组数据反映了夫妻关系和睦与否跟其对传统美德的理解传承存在正相关性,不和睦的家庭大多缺失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和谐农村的建议

2.1 加强农村经济基础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良好的经济状况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物质基础。在调查中看到,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夫妻关系和睦、人际交往广泛。农民只有吃饱穿暖生活富裕,才能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整个人精神风貌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使每一位农民加入到经济建设过程中,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减轻生活负担,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不再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家庭矛盾。

2.2 提高农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构建和谐人际网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维护离不开健全的农村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当前,农村人际关系出现利益化和复杂化态势,不再仅局限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为了个人利益而产生冲突和矛盾。为了构建和谐农村,需要基层领导组制定相应的农村治理体系和制度,作为村规民约规范农民的日常行为活动。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画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3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乡村德治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坚持对农民教育引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其次,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同时还可以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潜移默化的引导农民加入到乡村德治队伍中。

2.4 大力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调查中发现,近一半农民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在当前农村的传承情况表示一般,农民之间角色转变、思维方式、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导致农村人际关系出现不和谐因素。对此,在农村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建设和谐农村,惠及全体村民。作为村民个人,要积极提升个人道德素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尤其是青年群体,要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勤俭节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结束语

通过对山西省11个县41个村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研究发现在农村人际交往方面,农民遇到不高兴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配偶;在与爱人讨论问题时,想法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农民遇到困难时家人对自己很关心;有将近一半的农民看重好朋友给予的帮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农村弘扬情况一般。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和谐农村的建议。

猜你喜欢

夫妻关系传统美德关心
身边的传统美德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开心与关心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