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城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讨

2018-04-03陈志平

山西农经 2018年17期
关键词:城乡战略融合

□陈志平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遵循和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1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其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其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其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其目标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其途径则是城乡融合发展。

1.1 城乡融合是农业变强的基本要义

乡村振兴,产业为本。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加快培育壮大农村优势产业,最基础的就是做强农业。农业的核心问题是质量和效益不高。长期以来,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以规模、产量、产值来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忽视了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导致生产粗放、结构矛盾突出、效率低下。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城乡融合,把农业培育成充满生机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产业是实现农业强的基本要义。做到产业兴旺,就要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要聚焦“产业兴旺”这一基础目标,引导和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提高农民合作能力为关键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产业融合、产权融合,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整合产业链、利益链、信息链,推动农业品牌化、集群化、创新化发展,使农业成为兴旺发达有奔头的“强”产业。

1.2 城乡融合是农村变美的关键要义

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既是从外部看乡村的“面子”,也是衡量乡村生产生活质量的“里子”。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环境形势严峻,要改变以高昂的生态成本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的粗放模式,从根本转变发展方式,构建起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发展模式,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美的关键要义。

实现“三生融合”,必须坚持用辩证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起来,从生态文明和生态多样性角度出发,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统筹谋划农村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建设,让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永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新家园、市民休闲养老的理想桃花源。

1.3 城乡融合是农民变富的核心要义

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让农民收入来源持续稳定,经济上宽裕、生活上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战略,同时也是城市振兴战略,只有城市和农业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振兴才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机遇。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各环节,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主体意愿,更好地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受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民生为本,注重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成为更体面、更有尊严的职业。

2 乡村振兴视野下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梳理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城乡融合发展内涵的基本结论:一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与核心是要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消除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由二元社会向一元经济形态过渡。具体来说,就是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转变农村落后风貌,也要深化城市的经济改革,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繁荣稳定;既要注意工业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也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城市与乡村融合、工业与农业良性互相发展,实现城乡融合。二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要全面协调,主要是指不仅要注意统筹城乡的物质文明,也要重视城乡之间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要给予城乡居民同等的发展机会、同等的财产性权利,协调城乡居民的利益,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缩小地区与行业内部的差异,从而使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1]。

基于这一内涵,结合城乡融合的实际特征,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具有4个基本特征:

2.1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乡融合的基本特征,也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导致城市和农村的隔离,城市发展难以得到农村的有力支撑,农村难以得到城市的辐射,限制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和速度。城乡基础设施的差异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2.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均衡地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城乡公共服务严重失衡的现代化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化。为弥补市场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失灵,担当起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政府义不容辞。近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城市和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均呈现出“剪刀差”的状态,其差距甚至超过纯收入的差距。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服务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尽管城乡工资性收入、劳务性收入差距仍然是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成因,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基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公共服务众多方面而形成的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差距,对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越加明显。

2.3 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

城乡收入差距合理是城乡融合的基本目标。因此,推进城乡融合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政策、体制等各种原因,城乡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可以理解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化并不等于彻底消除城乡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应该是城乡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真实体现,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真实反映。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整体上看,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过高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这既是城乡融合不紧密的结果,也通过经济运行各环节的传导进一步加深了城乡的二元效应,是一系列不利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城市偏向制度的具体表现。

2.4 城乡结构转化合理化

结构转化合理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城乡融合是城乡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相适应、相匹配的理想状态。由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的限制,我国的人口城镇化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土地的城镇化,导致人口的城镇化远远落后于且空间的城镇化。因此,理想状态的城乡融合发展,应该是城乡产业、就业、人口等结构的同步演进[2]。

3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乡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

3.1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乡“业”的融合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产业分离,使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协调,既没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也没有实现乡村资源经济价值的充分释放。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在促进城乡“业”的融合发展。一是强化城乡产业互动,农村要捕捉城镇的新需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从增产向提质的根本性转变,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如体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城镇也要灵敏捕捉农村的新需求,加快工业部门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品与农村市场需求对接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城镇二、三产业下乡,积极推进种养加、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建设农村电商等新型农产品销售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拓展功能链,提升价值链。

3.2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乡“地”的融合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土地,土地是乡村振兴的空间载体,乡村振兴重在促进城乡“地”的融合。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构筑有效的空间载体。一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大前提下,着眼长远,调整完善对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赋权,逐步盘活处置权、财产权、收益权,发挥最大比较效益。二要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和乡村建设用地布局,集约使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实现村庄用地布局科学化的最佳效益;优化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城乡建设用增减挂钩的操作细则,为乡村发展留出用地空间;为体闲旅游等未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超前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三要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资源,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落地办法,确保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不改变,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不落空,保证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失效。

3.2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乡“绿”的融合

乡村振兴的主色调是绿色,主旋律是生态。乡村振兴要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谋划好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推进村镇规模结构合理化、村镇布局集群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二要积极倡导并大力实施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政府导向、自主参与同社会合作相结合,综合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护力度,深化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有效补偿机制,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三要强化制度规范。以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杜绝任何非生态的发展方式,在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落实、落细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乡“绿”的融合[3]。

3.4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城乡“人”的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人,乡村振兴要着力促进城乡“人”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在提高乡村人力资本质量上下工夫,在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大前提下,更加注重农业劳动力结构和乡村人口结构的优化提升。一要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如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积极引导城市各类人才下乡、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优化农业就业结构。二要优化农村居民结构。推进乡村振兴,既要顺应城镇化大趋势,也应创造更优美的乡村环境,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态产品,吸引周边城镇居民下乡居住和生活,进而优化乡村居民结构,以保持乡村持久的生机和活力。三要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和引进,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一懂两爱”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 结束语

城乡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应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着力在“业”“地”“绿”“人”的融合上下工夫。

猜你喜欢

城乡战略融合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战略
城乡涌动创业潮
战略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