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从认识必然性和社会实践的角度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剥削阶级偶然性恩格斯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针对于自由这一概念,普遍认同的最基本观点在于自由是不受限制、束缚,但是对于自由适用的范围、限制、束缚本身和摆脱限制、束缚,实现自由的途径等则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资本主义社会语境下,哲学家对于自由的阐释局限在个人,尤其是自由意识与法律、道德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将自由看成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存在的理想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发展,通过对自由与认识必然性、自由与社会实践关系的阐发,将自由作为人类整体奋斗的历史的目标,提出通过人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一、自由与认识必然性的关系

自由和必然性的关系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首先肯定了黑格尔对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命题:“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根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根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逻辑学》第2册第3篇第2章:《现实》”①黑格尔的说法肯定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存在的联系,即偶然性与必然性相互依存,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而必然性则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但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仍然不够明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对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将人的主体性解释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肯定了通过实证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出人可以通过认识、掌握必然性,并通过实践,利用掌握的必然性规律,达到人的目的。

在自在的情形下,必然性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以偶然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被人的实践活动揭示后,必然性由潜在转化为现实呈现,尤其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提到,在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关系下,个人的生活条件、个人所享有的自由都是“偶然的”,自发的,脱离人本身,由资本主义上产、生活方式所决定的,而如果人不了解、掌握这一必然性并对这一必然性所产生和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改造,那么,人与其说获得了选择的自由,不如说人受到了来自盲目的必然性更深层次的压迫和奴役,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但是反对将自由意志看成是自由的决定性基础,提出自由意志并不是可以无视其他因素而自行发挥作用的。首先,自由意志也是人脑机能产生的意识的一种,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要受到物质世界的必然性规则的支配,本身并不自由;其次,自由意志也和其他意识一样,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受到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决定性影响,是包括各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历史领域的必然性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所以,自由意志在自由问题上绝不是先决条件,而是由必然性所规定的因素。正是需要通过对必然性的掌握,自由意志才能在相关领域内进行自由选择,借此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必然性话题时说:“‘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界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因此,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因此,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②因此,所谓自由意志不过是必然性在意识领域的对象化过程,是对于必然性限度的认识和把握。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将自由意志看成是人实现自由状态的先决基础,将自由问题脱离对必然性的认识,将自由意志抽象化、实体化,并不能使自由问题得到真正解答。

自由与必然性关系紧密,而人对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依赖于人的认识活动,因此,自由问题牵涉到人认识活动的性质问题。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视作是认识的根本来源,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因素,随着各社会历史时期中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认识来说,基于认识工具的发展,对于各种必然性的认识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实践的水平越是发展,对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越是深入,人所能获得自由越是充分。随着人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人获得的自由也不断完善。但是人的认识活动存在局限性,体现为认识对象的无限性和人认识能力的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普遍性认识只能通过部分放大、抽象、概括至全体。“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到无限,从暂时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确定起来。然而普遍性的形式是自我完成的形式,因而是无限性的形式;它是把许多有限的东西综合成无限的东西。”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回答了个别认识如何上升为普遍认识的过程,认为认识对象的无限性使得对某一类对象全体的概括成为不可能,因此只有通过对部分的认识、分析、抽象、概括等考察方式,对对象的全体进行认识。因此这种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相对的普遍性认识,是某一历史时期对这一对象的最高认识,因此随着实践、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往的认识必然呈现出不符合新的实践活动的结果,要求认识依据新的实践结果的检验不断发展,这一过程随着实践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于是,人获得的只能是相对的普遍性认识,也就是相对真理,而无法达到绝对真理,追求普遍的必然性只能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过程。于是在认识论的层面,争取自由也只能是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状态或者目标,而是依靠对必然性不断深入的认识,争取更充分、更完善、更真实自由状态的过程。

二、自由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

自由的实现,不仅在于对必然性的认识和把握,而且在于基于认识的必然性知识进行相应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将自由的主体确认为感性的、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实践的个人,突破了传统西方哲学抽象的、虚构的、脱离现实的自由观。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事实上揭示了人处于实践所构成社会关系之中,人的存在方式被实践的发展水平所决定,同时也将个人的自由与社会整体的自由相互联系起来,在不自由的社会整体之中,处于不自由的社会交往关系中的个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有的也只不过是有限的、被规定的自由。针对这一问题,恩格斯通过对必然性认识的分类和相互关系分析,区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指出:“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④

马克思指出,在过往的社会形态中,个人依照各自的强制分工,在社会生产中被分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掌握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这一过程是不受个人一致为转移的,是被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所以他们的存在方式和性质被这些异于他们的因素所决定,表现为阶级性,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被剥削阶级无法享有剥削阶级所能获得的自由程度,而为了不断争取、扩展自由状态,被剥削阶级频繁进行阶级斗争乃至于阶级革命,但是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并不具备解放全人类的能力。这一现状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顶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与之相伴随的是,无产阶级作为这一社会形态下的受剥削阶级,自身已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具有最坚定的革命意愿,突破了过往一切受剥削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具备了为实现个人真正自由而消灭一切现存生产关系,终结私有制,终结阶级差异,终结人类不自由状态的条件,同时要求无产阶级以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将一切社会成员联合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和社会共同体,将生产活动置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掌控之下,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服务,以此作为进一步获取自由的基础。

当然,在社会实践的层面上,自由也并不是一个可以在某一时间点完全达到的状态,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目标,而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辩证运动,不断突破自然的、社会的各种局限,不断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历史的、社会的实践性活动。西方哲学家将自由定义为社会成员在资产阶级法权范围内获得的既定的自由状态,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关系、上层建筑当做是既定前提,否认争取自由乃是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否认获得更完善自由的可能性,实质上不能真正全面认识自由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对认识必然性、社会实践和自由的关系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不断认识和掌握必然性,自觉地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时利用必然性,满足人的需要,突破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限制、束缚,从过程的角度理解自由,争取自由。因此,自由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注释】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p543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p153-154

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卷,p554

④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四卷,p239

猜你喜欢

剥削阶级偶然性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选择(外一首)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Unit 15—16易混词语辨析
恩格斯服兵役
和剥削阶级家庭生活在一起能不能划清思想界限?
一定要贯彻重在表现这个阶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