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
2018-04-03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运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拓宽了工作思路。随着“微信”软件的产生及迅速普及,如今高校学生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微信为主、微博为辅”的手机新媒体使用习惯。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 ,新媒体是一种综合大众媒体和组织传播以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媒体手段。较之传统媒体,新媒体则借助最新数字信息,通过卫星、无线通信、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以手机、电脑为终端载体,能够为人们提供更为多样的信息服务。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则为“微信”、“QQ”软件的广泛应用。“QQ”软件开始于1999年,在21世纪初收到普遍的推广,其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微信”软件产生于2011年,并于2012-2013年前后迅速推广,如今,各学校中的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班级群层出不穷。尤其是2015年以后,教师、家长、学生中也逐渐形成了“以微信为主、QQ为辅”的手机新媒体使用习惯。利用以微信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要内容,但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宣传仍以“填鸭式”为主,形式落后、内容老化,无法引起大学生认同与共鸣,效果不甚显著。且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愈加广泛,各种公众号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网络信息的庞杂性和迷惑性涣散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反现实的叛逆行为,冲击大学生的判断能力、道德观念、政治信仰。
一、加强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和监管。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应当由专门的新媒体宣传中心负责,管理员必须由专职老师担任,由新媒体宣传中心对发布的推文进行层层审核,提高推文质量,严把质量关。严格把控推文的标题,严禁以不合身份的敏感话题等字眼做标题党。探索建立校级-院级-班级组成的宣传体系,合理利用好教师工作群组、班级微信交流群及时传达信息。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内容创作力度,创作学生易于接受且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如H5、互动小游戏、制作动画小视频、参与抽奖互动等表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
(二)把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与重大节日点结合起来,在关键时间节点及时进行宣传普及。新媒体宣传中心应当提前做出安排,策划相关的活动。如在五四青年节、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推出相关推文,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普及。
(三)充分利用各种微信公众平台,扩大优秀新媒体作品的影响力。对于优秀的新媒体作品应当探索在全校进行宣传推广,在各学院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转发扩散,以扩大优秀作品的影响力。随时关注与当代大学生关系密切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如共青团中央、团市委官方微信、中青网教育等,针对学生思想引领的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发推广。
三、加强大学生新媒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别判断媒体信息的能力。
(一)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就如何提高辨别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展开相应培训。现今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大多数学生都拥有简单的信息检索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对资料的基本需求。充分发挥班干部队、学生骨干的积极作用。一经发现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把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融入到学生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建立完备的考勤、记录制度。
(二)提高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培养信息道德观念。在海量信息面前,当我们需要更为专业准确的数据信息时,就会出现一些大学生检索能力较差而无法收集足质足量信息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不知道如何利用学校的数字资源、搜索引擎以及开放性可获取资源去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对于获得的众多信息无法进行筛选,容易导致信息臃肿;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无法辨别信息的适用性,导致信息的不恰当使用;缺乏信息创新能力等。部分大学生对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地抵制、恶意下载文件、传播病毒文件、浏览不良网站,更有甚者通过网络对他人发表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论。这些行为反映了大学生信息规范使用意识不强的现状,所以迫切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
结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生活习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关于微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积极探索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宣传内容创作与推广方式的研究,将对基层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宣传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价值认同是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础,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充分发挥微信官方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列举平台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优秀网络宣传教育案例的特点,探索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2.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7期.
3.刘建萍.《加强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第7期.
4.高莹.《微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8期.
5.徐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