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马云”事件探讨网络方式脱贫的不可复制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马马云贫困地区

(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122)

一、“小马云”事件

2016年“双11前夕”,一张由网络拍客上传的一张酷似马云小时候的照片在微博等社交网络爆红。随着照片的曝光,这位小男孩也被唤作“小马云”。随后有媒体对照片上的孩子进行了走访,了解到“小马云”名叫范小勤,有一个哥哥,两人都未上过学,且父母残疾,奶奶瘫痪,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爷爷支撑,家庭非常贫困。11月9日,马云表示愿意承担“小马云”直到大学毕业的上学费用。得到了马云的资助,“小马云”无疑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小马云”事件反映的不仅是个体的不幸,更折射出乡村留守儿童权益的受损。社会中有太多太多的未脱贫人群想要逃离贫困和孤独和实现自我价值。

二、 “小马云”脱贫风险

这个曾经与网络绝缘的家庭,并不知道马云是谁,却因为网络关注而获得了改变的希望。可以说,社会关注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脱贫的希望,网络追捧也好,呼吁捐款也好,都寄托着人们对一个贫困儿童的同情,期待一个贫困家庭改变命运的朴素愿望。事实上,人们关注“小马云”与马云的网络相遇,更是在关注这两个人所代表的不同社会标签。如果没有网络,“小马云”也许永远不会为大多数人所知,他和马云的命运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不会相交。

三、 “小马云”脱贫的背后

社会各界帮扶“小马云”一家深感欣慰之时,也深深明白“小马云”的幸运不能复制。精准扶贫要摒弃“看脸时代”,也要摒弃掉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脱贫攻坚需要各级政府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看真贫、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改善乡村面貌,均衡优质资源,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全社会基本保障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只有当每一个贫困儿童不因名人的关照、媒体的关注而得到社会援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公平、快捷的享受到政策关怀,我们离全面脱贫目标才能更近一些。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希望爱心和善举能够最大化,因此提出“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但是,行善本来就应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无论马云对“小马云”的资助是否成为噱头,都应该看到这背后的沉重现实。

四、 看脸慈善如何落实到“制度慈善”

显然,在网络媒体报道中,精准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小马云”家庭脱离贫困,但制度落实过程中,却存在救济并不能在更大程度上真正的解决“小马云”家庭面临的困境。“小马云”靠“脸”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在更大程度上结决了家庭贫困问题。但此种“脱贫”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如何将“制度慈善”落实,将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江西农村的“小马云”得到“看脸慈善”的同时,在一些地方,“数字脱贫”“功利脱贫”现象却较为严重。在精准扶贫、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形式主义较为严重,脱贫干部“挂名式”帮扶;某些地方政府为达标实行“数字脱贫”;还有地方忽视长远扶贫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扶贫政策的真正落实。

瞄准贫困群体开展针对性扶贫已经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必然需求,我国政府“两项制度衔接”政策的出台,使精准扶贫已经日益机制化。但不可否认的是,精准扶贫在现实工作中“脱靶”现象非常突出。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强调了贫困不只是指物质的匮乏(以收入和消费来测算),还应包括低水平的健康与教育、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个体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影响力缺乏的状态。在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全方位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一)重在发展教育

教育在精准扶贫中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教育通过特定方式扩大农村教育资源,如普及学前教育等,同时加大贫困地区资助力度,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帮扶应注意方法,对于宏观政策或者具体措施可大为宣传,尽可能做到人人皆知;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则须顾及其内心感受及不伤害其自尊。

(二)贫困普查与第三方监督

当下,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要实现精准扶贫应当在扶贫中应用差别化的贫困政策、发展社会力量、借鉴国外经验等。

1、差别化的贫困政策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相对贫困仍然十分明显,且发展差距扩大;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分布仍未转变,且总体承载能力弱,局部区域资源环境已经超载;贫困地区应根据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脱贫政策。

2、 发展社会力量

马云在“小马云”脱贫事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小马云”借“脸”得到脱贫,而此种现象却又无可复制。加强社会的力量发展“贫困群体、弱势群体的脱困”项目颇有必要。广泛吸纳社会集体力量,“众筹”、“募捐”等方式,并发展社会组织,培养社会工作者,增强社会活力。

3、 借鉴国外经验

国内也可借鉴网络的平台力量发展经济。而更好地落实制度上的脱贫。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多处大谈因特网的优势, “填平数字鸿沟”几乎成了必谈的话题。他呼吁美国各界同政府一道帮助贫困地区, 尤其是偏僻的农村地区迅速发展网络业, 消除“网络文盲”,让每一个美国人享受到“新经济”带来的好处。

五、总结与展望

“任重而道远,路明志更坚。”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才刚刚打响,还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亟待脱贫。精准脱贫是一个最终的目的,同时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将其看作为过程时,我们应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 而将其看作为一个结果的时候,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以中国以往的扶贫经验为基础,不断地深化脱贫,力争脱贫之战的胜利。

“小马云”引起的舆论风暴,也许会像大多数的网络事件一样,在关注度下降之后迅速降温,然而,在舆论关注降下来之后,人们不应该忘记以“小马云”为代表的农村贫困儿童。当我们在不断追求现代化的时候,不能忽视城市之外的农村,富裕之外的贫穷,网络之外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蔡连玉.教育脱贫的本科教育责任及其履行[J/OL].高校教育管理2017,(06):1-5(2017-10-27).

[2]卢冲,庄天慧. 精准匹配视角下驻村干部胜任力与贫困村脱贫成效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5):74-85+156.

[3]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3):289-295.

[4]周海英,刘建兰.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影响——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民族论坛,2008,(08):50-51.

[5]周侃,王传胜.中国贫困地区时空格局与差别化脱贫政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1):101-111.

[6]李拯.正视“小马云”提出的脱贫考题[N].人民日报,2016-11-23(005).

猜你喜欢

小马马云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骄傲的小马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马云,你听我说
小马快快跑
打个平手
爱撒娇的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