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

2018-04-03杨玉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康复质量

杨玉花

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中心卫生院,甘肃武威 733006

脑卒中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多发病,致残率高达80%以上,大多数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认知、运动以及神经障碍,半数以上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对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率极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的威胁。在当前临床医疗水平基础上,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水平比有所提升,但是术后患者致残率或者发生偏瘫等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患者一旦发生偏瘫或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将给患者自身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也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同时,患者家庭方面也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身心压力和负担,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分析和相关资料得知,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很大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肢体偏瘫的情况,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理念提出和应用及推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同时康复护理也是现代先进的护理理念,对于卒中患者而言,应用积极的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1]。该次研究当中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到脑卒中后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旨在探讨这种护理干预方法对脑卒中后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脑卒中后期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患者54岁,最大年龄的患者75岁,平均年龄为(63.7±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当中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按照患者姓名抓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平均年龄及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康复护理,其中包括:①保护肢体功能: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护理当中应避免患者下肢伸展、上肢屈曲、足部下垂内翻等动作;②变换体位:若患者无法自行变换体位,应每隔2 h协助患者进行一次体位的变换,应使患者呈患侧在上的半侧卧或侧卧体位。尤其是患者卧床时,由于运动功能障碍,不得不观察患者体位的摆放需求,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肢体的摆放体位,预防肢体深浅静脉血栓,降低并发症,也是预防患者压疮发生率的重要途径。患者卧床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该分析患者四肢关节活动的切实需求,根据锻炼的功能级方向,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防止康复进程受到影响。患者在离床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给予康复训练一个正确的指导,确保患者在护士的协助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康复训练。

对于能自行翻身的患者,可以在旁提供指导,协助利用健侧上下肢带动躯干翻身,随后向反方向健侧翻身;关节训练,患者肌力在0~2级之间时,可以从旁协助完成关节伸展训练,从上至下每个关节依次锻炼5次,进行2次/d,每次持续时间10~15min。如果患者肌力≥3级,可以鼓励患者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的训练,上肢做上举运动,下肢做抬腿运动;行走训练,可以站立和行走,两种交替进行,护理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引导患者不断增加训练强度,逐渐提升肢体的运动功能,让患者能逐步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状态,并且能逐渐提升患者的社会回归感;在语言方面,鼓励患者尽量实现生活自理,护士人员在旁边进行指导,强化手部训练,提升个别手指的灵活度,协调四肢。护理人员示范,家属与患者同步学习和模仿,对口型发音恢复语言功能。积极鼓励患者多多训练和开口,主动参与功能康复训练。

除了身体的康复护理干预外,还应该积极实施心理方面的康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康复护理中,全面贯穿和落实心理护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构建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能帮助构建更加良好的康复护理环境,对患者心理出现的变化,例如,常见的恐惧、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都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细微的变化,及时进行心灵沟通,鼓励患者,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能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全面提升患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②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患者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能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很多时候,由于患者自身对康复训练的认识能力有限,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患者很可能会出现自动放弃治疗的现象,这种情况都是由于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重要过程和意义并不够了解,认知能力也十分有限。所以护士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规划和选择,例如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训练的目标和效果。护士一定要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属于一个过程,务必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并且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只有患者自己清楚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好坚持,并积极配合,以取得理想的康复训练效果。

1.3 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的效果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NS)、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进行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生存质量判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格按照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和 《加拿大神经供能评分》(CNS)等进行评估。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0~15 分)、中度(16~30 分)、重度(31~45 分),按照护理前和护理后进行评估对比。而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的评分原则为7分表示完全独立,活动完成规范,无须矫正;6分表示辅助独立,活动需要辅助设备;5分表示监护或其他设备帮助完成;4分,低接触性帮助,给予扶助;3分表示中等接触性帮助,给患者帮助大于扶助,活动用力程度50%~7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护理4周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组护理前CNS得分为(26.5±4.5)分,护理4周后得分为(9.4±5.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4±6.3)分、(14.6±6.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得分方面,研究组护理前得分为(65.5±30.3)分,护理后得分为(86.9±24.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23.2)分、(73.2±22.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中老年多发疾病,经过统计发现我国50岁以后的脑卒中患者中总数的79.5%~86.1%,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且疾病还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并发症多,例如,常见的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等,给患者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脑卒中后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概率为75%,患者中度残疾的概率为40%。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加强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是缓解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脑卒中患者或者家属对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不够了解,很多时候放弃或者错过了最佳的康复训练时间,导致患者无法恢复到最佳状态水平。因此,如何有效落实康复训练,积极开展早期的康复锻炼和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部分,护士一定要重视患者整体功能的锻炼和恢复,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能逐渐回归社会,让患者整体处于一个良好的功能状态中,提高其生活质量。

而在现代的康复理论当中,认为脑卒中后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以及结构方面均具有重组能力,在不断地刺激和康复训练下,最终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正常生理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逐渐回归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升患者的社会回归能力[3]。通过该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脑卒中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神经功能与独立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康复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质量投诉超六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