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
2018-04-03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2)
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的背景下,广大高校顺应社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其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思想活跃,创新和创业的愿望强烈,具有很强的创新创业潜力。高等教育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顺应了时代需求,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阵地[1]。尤其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来讲,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已广泛而深入地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创业渠道。
1.创业教育的含义
当前,各高校虽然广泛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思路、模式还不成熟,对其定义也各有不同,但存在一定的基本共识,即: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2]。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把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理念为引导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基于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体系的改革,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创新创业活力的重大举措。具体来讲,基于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维,通过技术突破和方式的创新,将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全面提升自己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创业教育的内容上来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巧,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等。它将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探索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系统性服务。
2.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的形式大致有三种:课程教育基础上的创新教育;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新思路、新举措也层出不穷,整体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但是,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完整,标准还较为混乱,从计算机类专业看,许多院校都举办了形式不同的创新创业讲座、培训、比赛等,也设置了相关的课程,但与社会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高
有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还不坚定,思路还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还没有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上升为高校的战略目标,教育活动的开展院系主自开展为主,缺乏统筹规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教育方式简单,只是通过讲座、报告会、选修课等方式进行,存在短期性,教育教学评价存在较大弹性空间,教育不系统,使学生很难受到系统性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也较为欠缺。
2.2 教育缺乏深度
有的高校只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学生的继续教育来对待,不是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创新创业的需要,而只是对学生进行口号式的宣传教育,教育内容浮光掠影,不够深入。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还停留在创新精神激发、自强意识教育、创业心理准备、创业形势分析等方面,而关于专业创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创新创业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较少,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2.3 教育普及性不足
虽然当前许多高校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覆盖面还较小,仅停留于精英层面和兴趣层面,没有达到广泛参与的程度。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仅限于短期培训班,时间短,参训人数少,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有的高校教育方式主要为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生自主参与多,系统教育较少,参与人数也有限,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广度。
2.4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
创新创业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专业发展为主导,以专业创新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实现创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紧紧围绕专业教育来进行。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创新创业是专业教育的巩固和拓展,二者是不可分隔的。因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并重的,更应是相互结合的。但是,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把创新创业教育交由专业教育之外的其他部门来组织完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平行运行,缺乏交互与渗透。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定缺乏活力与动力;离开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就找不到实践的平台和拓展的突破口,使专业知识无法与生动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成为“死知识”。
3.基于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业教育策略
3.1 更新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增长过快,高校数量快速增长,很多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沿袭和照搬的痕迹严重,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来说,其技术革新速率更高,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因此,在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上,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景和社会应用现状,立中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优秀的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
3.2 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案规划是人才培养的程序和基本遵循。要按照计算机类专业发展的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方案中来,以“基础知识培养、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教育拓展、专业技术和技能创新、知识理论应用、专业创新创业”为路径和基本内容,按照循序渐进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原则,科学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方案,营造互动开放、尊重个性、空间广阔、能够激发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3 完善课程体系
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的,构建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专业创新课程和创业课程一体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在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中,宜设立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指导、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创业风险知识、创业团队精神、创业规划知识等。同时要密切关注时事动态,加强时势教育,将校内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引导教育,宣传各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宣扬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经验,树立坚强的信心。要结合学期进度,对各类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做到专业课程为主,创新创业课程为辅,发挥其延伸、拓展、提升与激发热情、坚定信心的作用。
在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将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将课程的内容与社会岗位工作标准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鲜明的岗位性和实践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开设网络工程、商务网络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布线管理等课程,让学生在模拟实践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操作,在此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提升其岗位实践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等,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此类课程的实施,宜结合实际,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后半阶段,或者专业课程结束之后,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
当前,许多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与专业教育做到有机结合,对此,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的课程建设规划,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科学搭配融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搭配与调整,使其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
3.4 改进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必然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把创新创业的要求化为自身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对于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如何将课堂知识与现实技术发展相结合,营造动态的、允许质疑的、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因此,在专业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开放、自由的教学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交流探讨,甚至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在发现问题,并且进行自主分析,最终依靠自身和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4.结语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顺应时代需求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加强研究与改进。当前,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贯彻与执行,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教育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一方面从思想上要注重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操作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使专业教育与时俱进,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唐永军.创新创业理念下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22-123.
[2]侯锡铭,周学增,宋朝峰等.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8-61.
[3]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