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2018-04-03董蔚蔚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术内容课堂教学

董蔚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对培养学生欣赏、发现和创造美的技能极为有利。因此,美术教师需要走在改革的前沿,实现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以故事为主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教学效果显著。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生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教师可通过讲述的故事创设生动的情境画面,用曲折有趣的故事和节奏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津津乐道的同时激发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保持长时间的专注,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通过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打破狭小的美术教材,极大地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空间,让学生增加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在美术课上选择的故事能创造另一个广阔的世界,让学生放松心情,发挥想象力,激发创作灵感,进而使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成为现实。那么,如何利用故事生成美术课堂的生命力呢?

一、合理选择故事内容,提升美术教学效率

在故事教学方法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故事是教学的需要,故事的质量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目前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某些美术教师所使用的故事教学不当,使教学效率低下,乃至出现了反向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课前准备足够的教学案例,以保证选取的故事内容和美术教学的课堂目标相同。为保证故事内容的合理性,美术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教师选取的故事内容要和美术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美术课堂教学,若不加选择地引进故事,会造成舍本逐末的问题。

2.故事内容与学生兴趣相关联。美术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恰当的故事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故事教学的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3.故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选择的教学故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合学生的绘画技能,若学生不理解故事的内容,那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学所选的故事内容应该难易适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甜蜜的梦》时,教师就可采用故事教学法,在故事情节的激发下,会引起学生学习此类内容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选择关于太空的故事引入课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自己在遨游太空时所能看到的奇观,想象到太空行走、遇到外星人,再想到古代的神话故事等,学生绘画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二、着力设置故事情境,抓好课前导入环节

大多数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都认为进行课前导入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介绍太枯燥乏味,就无法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想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不可能。故事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致,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效的引入故事,能为顺利开展本节美术课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时,为了让学生对与飞有关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可先用一只加厚且透明感不强的塑料口袋,将飞行器、风筝、画纸、彩笔、彩纸和一些适合表现空中景物的综合材料一并装入袋中。然后,教师可以模仿电影旁白的画外音进行导入:“在《西游记》里描写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口袋,它能装进世界上全部的宝物。昨天晚上,我们的孙先生一个筋斗翻到了我的办公室,送来了这样的一个宝袋。听说我们有了这个宝袋,大家就能创造出许多神奇的事物。现在,我请你们上来摸一下这个宝袋,看看能不能说出它的名称,看看哪些物品能帮助我们起飞。”用《西游记》中的故事引入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打下基础。

三、通过欣赏作品故事,提升学生审美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是欣赏,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作品的欣赏。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对作品的看法,锻炼他们评价作品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对同伴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一般都是教师先点评学生的作品,然后进行结论式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属于成人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审美技能的提升。欣赏作品故事条件下的评价应当是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欣赏。一件作品,不管是绘画、雕塑还是剪纸等,都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每一件作品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在学生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给他们讲与作品有关的故事,让他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陶泥的世界》时,教师为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工艺,可以用PPT设计一些陶泥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欣赏,在他们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我国陶泥发展的历史,讲述陶泥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并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仰韶、半坡、马厂的陶泥文化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开拓眼界。

四、侧重综合探索故事,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综合和探索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也是需要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目标。这两方面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并与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和探索技能时,应将故事教学参与其中,在讲述故事和表演故事中引导学生参与提高综合能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此外,将故事引入课堂,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故事,也包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述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学习记录袋》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收集资料,并按自己的想法和样式设计自己的记录袋。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记录袋,并将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困难和收获讲给大家听。记录袋背后都有着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在给别人讲述自己的记录袋时,也收获了他人的故事。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记录袋、讲述和倾听的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故事教学的方法引入教学中,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融入故事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将故事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利用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将故事与教学活动有机整合,为学生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予以较大支持,给学生的实践、创造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美术内容课堂教学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主要内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