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以学定教” 提高教学实效

2018-04-03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定以学定教全体学生

薛 红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怪现象是教师精心准备上课,学生也很认真听讲,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难以提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其实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自己制定的教学方案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教学实效性低下的现象,教师要注重“研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也就是“以学定教”,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一、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全体学生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学为主导,教学活动主要根据教师的思路来开展。“以教定教”等教学模式实际上都是围绕教师主导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按照制定的统一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来开展相关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等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无法对全体学生形成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自身的主导地位,导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等较少,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问题,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对学生的学情作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难度,充分做到“以学定教”。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中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时,教学方案设定就可以在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和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制定。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演变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知识复习的环节,带领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知识加以复习,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对相关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可以让学生预习新知识,如果学生掌握得不甚理想,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预习旧有基础知识。当然,如果绝大多数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好,就可以直接开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活动建立在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学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切实做到“以学定教”,全面提升教学实效。

二、结合学生差异性,力行“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都能与学生的不同学习表现和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与自身学习需要相一致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高不同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初中数学选择题的教学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解题方法上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难以在解题时对所有选项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得出答案。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排除法帮助自己进行判断,进而提高其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而对于数学知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引导则应该侧重于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代入法等更加精确的方法求解。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侧重于教授学生利用某一种与其学习水平更加适应的方法解题。

在素质教育理念和实践已经实行多年的背景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两种理念实际上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尊重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统一化的教学标准和评价策略,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探索多样化的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养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与自身知识水平相适应的数学教学,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突出课前引导,激发探索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学习准备,那么学生对学习的重点、学习中会遇到的困难等就会缺少足够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问题有清晰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也帮助教师找到“以学定教”的合理方案。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立体图形的左视图、主视图以及俯视图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给学生展示一个教学PPT。PPT开始展示一架飞机的三视图,学生对飞机的结构很感兴趣,他们希望对飞机的结构一探究竟,他们在观察结构图时,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这与他们印象中的飞机不一样,于是学生开始思考。在看一个物体的时候,并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看,而是要多角度去看,才能最大限度地看清楚物体的全貌,看几何图形时也应该如此。在学生有如此的思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个圆锥形三视图的画法,学生在看到这个图后,就可以学会怎样画三视图。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前的引导十分重要,是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前引导这一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的来说,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引导工作,一是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切入点,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兴趣;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学习案例,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体验,了解案例表达的意思;三是为学生布置经典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评估学习水平,让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案。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索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生本精神理念延伸和发展的表现。其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予充分尊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数学素养,让学生在轻松、科学的学习环境下开展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同时,也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探索出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学定以学定教全体学生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以学定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