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文藻书跋初辑系年考证

2018-04-03刘国宣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涧乾隆

刘国宣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41)

近年来,笔者因缘际会,得以从事于清代文献名家李文藻(1730—1778)*为节省篇幅计,此处对李文藻的生平交游未作交代,相关研究,请参见拙文《李文藻交游考述》,《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3期。文集的整理研究工作,依据山东省博物馆藏清稿本《李南涧先生文稿》《南涧文稿》为底本,参以世传《功顺堂丛书》本《南涧文集》清阎湘蕙辑钞本《南涧文集》《南涧遗文》《南涧先生文集补》钞本《南涧文集》,删汰重复,校其讹谬,定其篇目,更在诸本之外,搜罗南涧佚文,补苴前人所遗。而书跋一宗,因其体裁随意,记载宽泛,可知书籍源流,可见作者学识,可窥时代学风,往往涵纳丰富的学术史信息,具备极高的文献价值。李文藻为清中期文献名家,虽藏书飘零,然存世者仍不在少数,间亦有文藻亲笔题跋,堪供钩稽。今择其有明确纪年者,依时间先后排比缀次,附以考证,以期益于相关研究之展开与深入,凡经前人辑佚者,仅著其目,不复录其全文。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二十三岁

是年冬有《海岱会集跋》(《南涧先生文集补》)。

钱大昕谓文藻“乡先正诗文可传者,必撰次表章之”,[1]检(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二十四《艺文志上》载有文藻跋语二则,可略见其梗概,附录于下。

《阳宅十书跋》:“君荣此书盛行于世,苏州坊间有翻刻本云。”

《柏村诗集跋》:“访愚谷诗久矣。今中秋,偶与毕发子长谈及,乃知先生后裔居金陵镇西椒宋庄,近年刻《旅亭诗钞》者,即先生侄孙子长,与王氏为姻戚,时相往来。旋为余购得《柏村稿》一册,乃旅亭手钞,才得五、七言律二十一首。余亟录之,不半日而竣,臆加丹黄,藏于说山书屋。夫先生在明季为吾乡诗人之冠,而所存寥寥,如此残渖剩膏,其当珍惜何如也。”

案:《益都县图志》著录“明王君荣《阳宅十书》四卷”,《明史·艺文志》同。君荣字国庆,山东益都人,万历元年(1573)进士,官至河间府通判,史称君荣“性警悟,多艺能,旁通医卜五行及形家言”。[2]《志》又著录“明王潆《愚古集》《柏村诗集》一卷”,潆字带如,山东益都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史称“潆少颖慧能诗,天才逸发,如风生泉涌,善草书”。[3]“旅亭”为益都人王述号,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有《旅亭草》一卷。

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三十二岁

五月,跋《张为主客图》(同见于《南涧文稿》、《功顺堂丛书》本《南涧文集》)。

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三十三岁

《冯舍人遗诗跋》:“乾隆壬午,门人冯生淑清馈此书。淑清,舍人元孙也。李文藻记。”

案:《冯舍人遗诗》,冯廷魁撰。廷魁,字大木,山东德州人,与王士祯、赵执信交厚,齐名当时。此书系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王献唐供职山东省立图书馆时购入鲁图,同时入藏的李文藻藏书尚有惠栋《古文尚书考》《易例》、吴缜《新唐书纠缪》、洪适《隶释》《隶续》等,均系抄本,建国后转藏山东省博物馆。乾隆二十七年,李文藻任教于德州繁露书院,冯淑清为冯氏后人,盖当时师从文藻,故文藻以“门人”相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甲申三十五岁

《乐安四李诗稿跋》:“渑织南来飞双练,地灵结处英华灿。青莲之后生伟人,桥梓各擅才一石。二水魁梧真老苏,下笔疑有鬼神扶。蜿蜒骊龙集瀚海,翱翔紫凤随天吴。难兄难弟树三珠,第一元方字浮玉。玳瑁装书架珊瑚,云蒸霞蔚飞黄鹄。次曰织斋轶仲将,苏潮韩海同汪洋。宵飞焰焰丰城剑,旦上熊熊日月光。简庵才名媲敬美,万言倚马珠累累。扫驱倏忽集群灵,怒号颠沛走百鬼。天上文星聚一门,琳琅堆积疑山屯。元机漏泄真宰怒,六丁摄取付秦燔。灰烬仅留十之一,散乱何人不叹息。曾玄有志思光前,碎玉零金费收拾。夕搜朝罗数十秋,稍稍成书恨未周。梨枣亟使天下传,丹砂依旧出神洲。末学地近久私淑,大幸遗文得再读。灯前校字朗吟哦,只愁空庭鬼夜哭。乾隆二十九年冬月,庚辰进士同里后学李文藻敬跋。”

案:《乐安四李诗稿》,山东省博物馆藏清稿本。题下有文藻小注:“《遁山堂》由破书摊捡来。”《遁山堂集》为乐安李含章文集。清代乐安县(今广饶县)隶青州府,故李文藻称以“同里”。“四李”谓明末清初乐安李含章(绘先)、李焕章(象先)、李斐章(茂先)、李玉章(琳先)兄弟四人,皆著文名。是跋以七古写就,首尾连贯,一气呵成,足见文藻诗采斐然。

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三十六岁

夏,有《郡司马王公诗跋》(《功顺堂丛书》本《南涧文集》)。

《尹河南集跋》:“原本新城批语用朱笔,涂字用粉笔,改字用墨笔,标记用红纸,今俱以绿笔代之,其朱笔文藻所加也。乾隆乙酉除日记于竹西书屋。”

案:《尹河南集》,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尹洙,字师鲁,河南人(今洛阳),北宋文学家。是书为傅增湘旧藏,检《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三傅氏识云:“是书李南涧文藻依王阮亭士祯本过录,卷内绿笔是也。其南涧所勘及引《东都事略》改正者均用朱笔,罗有高评语则用蓝笔别之。附录之外,南涧又引《宋史》本传及宋人诗文杂记为附录补遗,凡二十余篇。钤有‘李生字曰香艸’‘文藻’各印。”[4]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十三《尹河南集跋》:“(王本)依宋南渡初年刊本之旧也。王有校雠,甚略,益都李进士文藻再校,少详焉。”[5]亦涉李文藻校《尹河南集》事。*参见祝尚书《尹洙〈河南先生文集〉版本考略》,《文献》2001年第1期。又案:(咸丰)《青州府志》、(光绪)《益都县图志》俱著录李文藻撰有“《尹河南集笺注》若干卷,《附录补遗》二卷”,当即此书。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三十七岁

《周易辨录跋》:“《周易辨录》四卷,著录于朱氏《经义考》,盖杨伯修先生系狱八年中所著也。此本有杨梦山太宰序及永嘉廖彩跋,乃濮州南方伯洙源钞本。予适客濮,于他家购得之,而讥其□如此。乾隆丙戍六月初七日,文藻记。”。

案:《周易辨录》四卷,明杨爵著。朱彝尊《经义考》卷五十四“《周易辨录》”条引《姓谱》:“爵,字伯修,富平人。嘉靖己丑(八年,1529)进士,历御史,直言,下狱,释为民。”[6]《明史》有传。《四库全书总目》:“《明史》本传作‘《周易辨说》,然《艺文志》仍作‘《周易辨录》’,盖刊本字误也。’”[7]此书版本待考。

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三十九岁

《隶释跋》:“《隶释》二十七卷,今年春寓历城,借钞于明府胡公书巢。其书疑为明人所刻,而无序跋年月,或书贾故去之,以冒宋椠也。四月至濮州,手校一过,于碑文用墨笔,跋尾用绿笔,所以为别耳。乾隆戊子夏五,李文藻记于丹陵书院之借书楼。”

案:《隶释》二十七卷,宋洪适著,辑录汉魏隶书碑刻,并作考释,《四库总目》称“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为最精博”。[8]“胡公书巢”谓临桂胡德琳,号书巢,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时任历城县令,延请李文藻、周永年纂修《历城县志》。据此跋,李氏离历城去濮州在是年四月,《历城县志》之完稿当在此前不久。

《隶续跋》:“洪氏《隶续》二十一卷,缺第九卷、第十卷,据朱竹垞跋语,此即其所藏本。而是刻无朱跋,每卷有印曰‘楝亭藏本丙戌九月重刻于扬州使院’。按楝亭姓曹氏,名寅,字子清,尝为竹垞刻《曝书亭集》,未毕而竹垞卒。集内有为作诗序,盖竹垞之友也。丙戌为康熙四十五年(1707),时竹垞尚在,而曹视两淮盐政。既取《隶续》为己藏本,又併其跋弃而不刻,何也?乾隆戊子七月十五日益都李文藻记。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二月初九日校完。”

案:《四库全书总目》谓“适既为《隶释》,又辑录续得诸碑,依前例释之,以成是编”。[9]观文藻此跋,知其所抄《隶续》实为朱彝尊藏本,非曹寅旧藏。文藻又从《曝书亭集》中录出朱彝尊跋,并题云:“右跋原本无之,兹从《曝书亭集》钞出,其实所跋之本,与此无异。乾隆戊子五月十三日,文藻记于濮州寓舍。”

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四十岁

《二妙集跋》:“乾隆乙丑六月,李文藻购于琉璃厂。是时得宋元人集二十余种,此其一也。”。

案:该跋由黄裳《来燕榭书跋》“《二妙集》”条转录。《二妙集》,金段辅辑。黄氏云:“此旧抄本段氏《二妙集》,曾经蒋西圃、李南涧两先生藏弆,皆有手迹。系姑苏某氏所藏。……南涧系乡前辈,余旧只得其所藏《宋文鉴》残卷耳。今乃得见手迹,至幸事也。”[10]黄裳祖籍山东益都,故有“乡前辈”之称。又案:是年五月至十月,李文藻以谒选寓居京师,“惟日借书抄之,暇则步入琉璃厂观书”。[11]据山东省博物馆藏李文藻《长途备忘录》,文藻离京之前,将在京所购《揭文安公文集》《二妙集》《吕敬夫诗集》《元史略》等书留于钱大昕处,盖意在襄助其改修《元史》,知此书亦尝经钱大昕藏弆。

《古文尚书考跋》:“惠定宇经义底稿数种,在予房师纪晓岚先生所。乾隆己丑夏,予以谒选客京师,时先生方戍西域,郎君半渔招予检曝书籍,得见惠著《周易述》《易汉学》《周易本义辨证》《左传补注》《古文尚书考》共五种。《周易述》已有卢雅雨运使所饷刻本,《易汉学》《周易本义辨证》《左传补注》俱未及录,所假录者,特《古文尚书考》二卷耳。其书较阎潜邱《古文尚书疏证》,引据益博,辨论愈精,古文至此,可谓齑粉矣。近世江慎修所著《四声切韵表》《古韵标准》二书,出于顾亭林而精于亭林;此书出于潜邱而博于潜邱,皆所云那得不传者也。原本字句讹脱,寓斋无经传可以互证,姑校其可知者。拟寄历城周林汲,更加考定焉。中秋前四日,益都李文藻记于虎坊桥北百顺胡同寓舍。”

案:《古文尚书考》,清惠栋著,采摭《史记》《汉书》《后汉书》及群经注疏而成,旨于证明《古文尚书》之伪。李文藻钞本《古文尚书考》现存山东省博物馆,王献唐云此书“上卷首页之六页半,为南涧自抄,余为他人代录。签题‘《古文尚书考》’,下双行‘竹西书屋藏本’,亦出南涧手笔。全书经南涧朱笔校雠,并以朱笔圈识。戴东原、钱竹汀、邵二云三先生所校者,均用墨笔。东原校语下注‘东原’二字。二云又以墨笔定其句读,其主要者,则以连圈记之。”[12]

《隶释跋》之二:“己丑五月,文藻携此书入都,欲觅善本覆校,不可得。至八月杪,座主嘉定钱先生假满来京,以手抄本见示,因再事点勘,改正良多。钱先生本有己卯岁自跋云:‘此书明万历中夏邑王云鹭字翀孺有刊本,予从河间纪同年晓岚所借抄。恨其中多脱落,复向王礼堂学士假旧抄本校之。’文藻此本脱误处,与钱先生原抄本正同,则向所假于胡明府者,即王云鹭所刊也。晓岚先生为文藻会试房师,今方戍西域,其藏书多为人假者,近郎君汝佶招文藻为检查数日,而此书竟不可得见矣。重阳前二日识。”

案:参上年《隶释跋》。

《经考跋》:“是书从河间纪先生处借录,经余姚邵二云手校一过,无甚讹错矣。乾隆己丑九月十八日,益都李文藻记于京城虎坊桥北百顺胡衕寓舍。”

案:《经考》五卷,戴震著,系其读经札记之汇编。李文藻钞本《经考》今藏国家图书馆,卷端题“休宁戴震记”“邵二云手校”,钤“李文藻印”白文方印。

《新唐书纠缪跋》:“此书借抄于朱豫堂鸿胪。抄毕时,予已得缺,将出京,不及校阅,乃属余姚邵二云手校一过。逾月,予抵里门,雪中无事,偶书抄校始末于梦雪斋中。乾隆己丑十一月二十四日,李文藻记,是日冬至。”

案:李文藻钞本《新唐书纠缪》亦藏山东省博物馆,王献唐谓是书“为南涧与邵二云、周两塍合校,旧藏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吴《序》首页及卷十首页有‘大云山房’朱文方印。目录首页有‘李文藻印’白文方印。一卷首页有‘南涧居士’朱文方印。九卷末页及末卷吴元美跋后,有‘李文藻印’‘南涧居士’二印。又一卷首页有‘仙评过眼’白文方印。”[13]又案:李文藻是年签选广东省恩平县,于十一月初七日出京南下,《恩平程记》载:“(十一月)二十日,五十里抵家,弟辈迎至小辛店。十二月初三日,祭墓。”[14]其间阙如,然其时文藻必在青州家中,与此跋合。

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四十六岁

《蒿庵闲话跋》:“右张稷若先生《蒿庵闲话》二卷,计二百九十九条,向有真合斋磁版印本,予假钞于历城周书昌永年,携至岭南,藏行箧五年,始校而刻之。其自序谓无关经学世务,故命之‘《闲话》’。然先生邃于经、练达于世务,所札记多精义,为前贤所未发。其下者亦专辨名物、匡谬讹,非小说家所能有。亭林顾氏尝云:‘精于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稷若。’先生蓄道力学,能文章,正与顾同,是书盖《日知录》之亚也。其文集三巨册,胡书巢太守德琳选刻其半于东昌;他所著已刻者,《易说略》八卷、《仪礼郑注句读》十卷、《夏小正注》一卷、《弟子职注》一卷;未刻者,《诗说略》五卷、《老子说略》二卷,学者多传录。《春秋传议》一书未就,草稿在书昌所;又有《济阳志》九卷,购之未见;平生事行,有先生自叙墓志,及乐安李象先焕章所作《蒿庵处士传》。近日秀水盛秦川百二、瑞金罗台山有高又为之传,罗《传》载其《天道论》《中庸论》《后笃终论》数篇,且谓百余年来,山东大儒惟先生与马宛斯骕云。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益都李文藻书于潮郡寓馆。”

案:《蒿庵闲话》二卷,张尔岐著。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居士,山东济阳人。此跋见《贷园丛书》本《蒿庵闲话》卷尾。乾隆五十四年(1789),亦即李文藻卒后十一年,周永年以文藻生前所刻书板,刊印《贷园丛书初集》十二种,《蒿庵闲话》即其一也。文藻跋称“予假钞于历城周书昌”,知是本初为周氏所藏,至乾隆四十年(1775)李文藻始刊刻于潮阳,时李文藻任潮阳县令。《四库全书》著录者即此本。检李文藻《易箦记》:“吾乡经学身后遇周书昌而明者,张稷若也。”[15]罗有高《张尔岐传》见《尊闻居士集》卷五。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丙申四十七岁

《易例跋》:“惠定宇先生言《易》之书,予所见《周易述》《郑氏易》先有刻本。《周易古义》为《九经》中一种,癸巳岁予刻于潮阳。《易汉学》尝录副,而复失之。甲午十月,予自潮来羊城,周校书永年寄《易例》一册,亦先生所辑,中多有目无说,盖未成之书,然读先生之易者,非此无以发其凡。予以意厘为二卷,属顺德张明经锦芳校刊,乙未夏再至,已蒧事。而《易汉学》一书,予座主少詹事钱公有写本,当求而刻之。先生又有《左传补注》《尚书古文考》,亦予所刻也。是年五月五日,益都李文藻记。”。

案:此跋录自《贷园丛书》本《易例》卷尾。据跋,其书亦为周永年藏本。跋谓惠氏《九经古义》刊刻于“癸巳”(乾隆三十八年),李文藻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有诗《惠定宇〈九经古义〉刻成,寄示周书昌二十韵》(《潮阳集》卷二),盖“癸巳”为开雕之年,次年方刊刻完成。跋云“予座主少詹事钱公有写本,当求而刻之”,其实未能遂愿。检王昶《蒲褐山房诗话》云:“素伯(李文藻字)穷经志古,肆力于汉唐注疏。以粤东县令荐升州牧,引见来京,闻余有惠氏《易汉学》诸书,至余寓舍借钞。大暑中,漫肤多汗,沾渍衣襟,不以为苦也。”[16]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文藻引见来京,向王昶借抄《易汉学》,时钱大昕在广东学政任上,不在京师,何能求而刻之?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四十八岁

《宝刻类编跋》:“《宝刻类编》八卷,近从《永乐大典》中录出。不著作者姓氏,盖在陈思、王象之之后。所载以类相从,分注州郡,甚有条理。讲金石文字者,所宜宝弆也。八月中,余师直阁纪晓岚先生钞以见贻,携置行笈。至祁阳,检所著录浯溪题名,金石家所未载。又昨于襄阳之岘山,搜得张九龄所作《靳公遗爱颂》,遍考欧、赵二《录》及《与地碑目》《天下金石志》诸书,皆未及载,而此书载之,弥觉其可贵矣。乾隆丁酉十一月十九日,益都李文藻记于全州舟次。”。

案:此跋录自《嘉业堂藏书志》,缪荃孙云:“此益都李南涧藏本,有跋。有‘味道腴斋印记’朱文长方印,‘平江贝墉珍藏秘籍印’朱文方印,‘贝墉所藏’朱文方印,‘千墨盦藏’朱文方印。”[17]是年李文藻在桂林府同知任上,距其离世已不足一年,今日所见文藻书跋,以此条最为晚出。

〔1〕 钱大昕.李南涧墓志铭[M]//潜研堂文集(卷四十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741

〔2〕〔3〕 法伟堂.(光绪)益都县图志[M].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卷三十五,卷三十八

〔4〕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31

〔5〕 卢文弨.抱经堂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86

〔6〕 朱彝尊著,冯晓庭,许维萍点校.点校补正经义考(第二册)[M].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466

〔7〕〔8〕〔9〕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2003:29,735,735

〔10〕 黄裳.来燕榭书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66

〔11〕 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M]//南涧文集.清光绪间《功顺堂丛书》本:卷上

〔12〕〔13〕 王献唐.李南涧之藏书及其他[J].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第1期第1集),1931

〔14〕 李文藻.恩平程记[M]//李文藻四种(第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66

〔15〕 李文藻.南涧先生易箦记[M]//山左先哲遗书甲编.1935:3

〔16〕 王昶.蒲褐山房诗话[M].清道光吴县毛氏钞本

〔17〕 缪荃孙等撰,吴格整理点校.嘉业堂藏书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374

猜你喜欢

南涧乾隆
州文联组织27名作家到南涧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创作活动
从舞蹈“跳菜”看原生态民间舞的传承和保护
冬日,共赏无量山烂漫樱花 南涧无量山樱花节
云南“南涧跳菜”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南涧彝族“跳菜”的历史溯源及体育功能价值的探究
乾隆时期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