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乡土人才研究
2018-04-03
(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江苏 昆山 21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昆山在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排头兵的生动实践中,大力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传承”的 “土专家”,真正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对于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一、昆山对乡土人才的认识定位
人才是昆山的优势,昆山过去的成就主要靠人才。未来昆山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仍然取决于人才。昆山求贤若渴,除了通过政策吸引全国高层次科技文化人才,对昆山本土人才的关注和培养也越来越重视。
昆山市乡土人才是指在昆山市城乡基层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一技之长,为推动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得到群众普遍好评的“田秀才”、“土专家”、“能工巧匠”、“文化传人”以及“时代乡贤”等各类杰出人才。
这些乡土人才常年活跃在生产表演活动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劳作成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易推广、见效快的特点,推广开来就会出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经济效应,并为昆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让乡土文化融入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弘扬昆山市优秀文化,创新传统手工技艺有着重要意义。
二、昆山市乡土人才的现状和特点
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创新手工技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昆山市文广新局将乡土人才的认定划分为两大类:能工巧匠类和文化传承人类。
(一)能工巧匠类乡土人才现状
能工巧匠类是指工艺技术或专业操作技能高超的人,主要包括木工技艺、砖瓦制作技艺、建筑营造技艺、铁器制作技艺、传统编织雕刻技术、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等手工艺者从业人员。
昆山能工巧匠类乡土人才主要包括奥灶面制作加工技艺、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工艺、石浦白切羊肉制作技艺、周市爊鸭制作工艺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从业人员;古砖瓦制作技艺、水乡木船制作技艺、水乡妇女服饰和苏州竹刻等相关乡土人才。其中奥灶面制作技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锡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章勇,昆山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剑峰、沈勇建;正仪文魁斋青团制作技艺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定元;石浦白切羊肉制作技艺有昆山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振华;周市爊鸭制作工艺有昆山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金娥、马正;古砖瓦制作技艺有苏州市级传承人丁惟健,昆山市级传承人丁超;水乡木船制作技艺有昆山级传承人石金泉;苏州竹刻有昆山级传承人倪小舟;水乡妇女服饰有昆山市级传承人金全宝。
(二)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现状
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及艺术表演、传统武术、传统医术、体育游艺等各类人员。
昆山市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主要包括锦溪宣卷、昆北民歌、张浦民歌、花桥江南丝竹、陆家段龙舞、周市舞狮、郑氏妇科、闵氏伤科等方面各类人才。其中锦溪宣卷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丽娟,昆山市级传承人张莲根、堵建荣;昆北民歌有苏州市级传承人陆震良,昆山市级传承人孙龙凤、唐小妹、沈莉萍、王慧珍;张浦民歌有昆山市级传承人赵秋林;花桥江南丝竹有苏州市级传承人汤琳,昆山级传承人陈东宝、江惠娟;陆家段龙舞有苏州市级传承人施波生,昆山市级传承人徐华;周市舞狮有昆山市级传承人王建章、许峰;郑氏妇科有苏州市级传承人郑天如、吴纪祖、许柏泉,昆山市级传承人陆爱芳、陈翊、陆小兰;闵氏伤科有苏州市级传承人闵华(已故),昆山市级传承人张强。
(三)昆山市乡土人才特点
昆山市能工巧匠类和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门类齐全、包含范围广,所有乡土人才所从事项目皆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苏州市级、昆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乡土人才也分别被命为省级或是苏州市级及昆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能工巧类和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在昆山皆有一定影响力,并有自己固定的弘扬传承场所和相应的保护单位,且致力于培养后继传承人。
(四)文广新局挖掘保护乡土人才做法
1、加大传承人建设保护力度,确保有效传承
每年为昆山市非遗传承人申请省级和苏州级非遗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传承人扩大生产,加强项目理论研究,对外交流等活动。文化薪火传承,为传承人举办“收徒仪式”,给更多的非遗项目牵线搭桥,使非遗传承人项目后继有人,将非遗项目发扬光大。
2、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活态展示展览活动,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
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举办一系列非遗传承人展示展览活动。从2013年开始举办“昆曲回故乡”高雅艺术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长三角流域民歌邀请赛、长三角宣卷邀请赛;并计划于明年开始拍摄非遗传承人宣传介绍纪录片。
3、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数字化记录传承人技艺
通过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现代科技技术,记录非遗传承人技艺,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利用。目前已经数字化采集锦溪宣卷省级传承人王丽娟、郑氏妇科苏州级非遗传承人郑天如、吴纪祖等人的相关数字化资料,并计划每年开展一位非遗传承人的数字化采集工作。
三、昆山评选乡土人才标准
为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乡土人才发扬创新手工技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昆山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广新局将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昆委〔2017〕13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才办、市文明办、市委农办、市农委、市文广新局关于昆山市乡土人才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昆办发〔2017〕105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开展昆山市乡土人才(能工巧匠类、文化传承类)的申报、评选、认定、奖励及评估等工作。
(一)认定范围和申报条件
昆山市能工巧匠类的认定范围包括:木工技艺、砖瓦制作技艺、建筑营造技艺、铁器制作技艺、传统编织雕刻技术、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等各类人员。其申报条件是年龄在75岁以下,有昆山户籍(包括在昆山生活定居的台籍人士)和固定居住场所,从业时间较长,至今仍从事相关工艺制作,诚实守信,3年内未发生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手工技艺者。特别优秀且具有传承能力的,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为更好地保护中国投资者的海外投资利益,且鉴于公司国籍国实施外交保护的权威性,中国宜采取的方案是:将“一国对由于损害的原因按照公司国籍国法律终止存在的公司在合理期限内未能提供外交保护”的情形,纳入股东国籍国实施外交保护的范围。
昆山市文化传承人类的认定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及艺术表演、传统武术、传统医术、体育游艺等各类人员。其申报条件是年龄在75岁以下,有昆山户籍(包括在昆山生活定居的台籍人士)和固定居住场所,具有一定的从业年限,熟练掌握并保持某项传统文化艺术,至今仍从事项目的传承、表演及其它相关实践活动,并积极开展传承展示,培养后继人才的文化传承人。
(二)申报评选
昆山市能工巧匠类和文化传承人类乡土人才每年评选一次,已列入昆山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的文化传承类人员优先推荐申报。
其申报评选程序包括:文广新局将各区镇、单位选报的申请者进行初审,并将符合初审条件的申请者报送市乡土人才评选领导小组审核,再由市乡土人才评选领导小组将审核后的建议人选提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最终确定人选名单,并在《昆山日报》上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文公布;公示有异议的,由市文广新局重新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奖励评估政策
经评定的能工巧匠和文化传承人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以鼓励,同一对象已享受其它人才资助计划的,不重复享受。
奖励实行绩效考核。文广新局对接受奖励资助的能工巧匠类和文化传承人类乡土人才负有检查、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估的责任,与被奖励人签订责任书,并组织专家论证和评审方案。
评选为乡土人才确定无异议的,一次性给付50%;在当年度年底绩效考核合格后,再发放50%;如考核不合格的,则不再发放剩余奖励。绩效考核操作细则由市文广新局制定实施。
四、昆山乡土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乡土人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尚待完善。
一是还没有真正形成乡土人才的管理体制。二是相关部门之间多方配合、整体推进的意识不强。三是在政策落实上,多数政策停留在宏观指导上,缺少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
(二)乡土队伍人才结构失衡
1、乡土人才总量偏少。
在工业文明大生产的冲击下,城市中能工巧匠类和文化传承类乡土人才越来越少,甚至有些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也意味着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缺少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这种情况进而导致在进一步发挥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作用受限。
2、乡土人才的年龄、文化程度不合理。
在年龄结构上,昆山市乡土人才80 后人才占比不足 20% ,主要乡土人才均在50岁以上,老龄化严重。在文化程度上,昆山市乡土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较少,导致人们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影响了新知识、新技术在技术及表演活动的传播与运用,严重限制了乡土人才的创业发展。
(三)乡土人才培训不足
乡土人才大多来源于生产表演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自身提升技能空间不足,在进一步发挥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作用受限。
昆山目前对于乡土人才的培训不足,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乡土人才开展多元型、差异化的培训培训,没有建立乡土人才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知识文化水平的培训数量不足。
(四)乡土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欠佳
一是缺乏对昆山乡土人才的大力宣传,导致大部分的乡土人才在其所从事行业中影响力不足。二是乡土人才才能展示交流平台不多,优秀乡土人才和相关行业组织交流合作机会较少,导致乡土人才不能很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乡土人才后继传承人不足。部分乡土人才没有做好相关项目的传帮带工作,导致项目后继传承人不足,使项目面临濒危的可能性。
五、推进昆山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的做法
为大力加强昆山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传承”的 “土专家”,真正让乡土人才“香”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乡土人才管理体制建设。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涉及城乡经济发展大计的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在昆山市党委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单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格局下开展。要加强昆山市乡土人才管理体制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乡土人才发展计划,明确乡土人才开发措施和目标,完善乡土人才评选认定奖励评估等政策,为乡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二是加大对乡土人才的政策倾斜。大力推动政策体制创新,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激发乡土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扶持激励机制,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服务、审批许可等系列政策优惠,打造乡土人才实干创业的良好环境。坚持政府主导,从物质、精神、发展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乡土人才认定奖励考核机制,增强乡土人才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促使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其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扬创新手工技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搭建广泛聚集乡土人才的服务平台,加强优秀乡土人才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的合作,促进行业整体技术及服务水平的提高。组织开展乡土人才沙龙等活动,建立健全乡土人才思想交流和才华展示平台;通过门户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乡土人才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大力实施乡土人才“传帮带”工程,加快相关行业人才后备队伍的培养,切实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加强对乡土人才的教育培训。加快昆山市乡土人才队伍建设,首在精准培训。要将乡土人才培训纳入昆山市整体人才培育长期规划,建立乡土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为昆山市乡土人建立完整档案。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教育资源,综合运用远程教育平台、新媒体等多种渠道,针对不同类型乡土人才特点,开展多元型、差异化培训,全面提升乡土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