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经济学理论评述

2018-04-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结构主义经济学

(凯里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众多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赢得政治独立。这些国家急需寻求一条摆脱贫困、改变落后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从落后状态发展到现代经济形态的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迄今,尚缺一个完整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经历了四个学派的发展,即早期经济发展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新结构主义学派。以下我们逐一评述。

一、早期经济发展理论

早期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铺垫。在1776至1942年期间,受亚当·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思潮的影响,大多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最小化政府的角色,不对经济进行干预,而资源配置应该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调节。然而,随着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自由放任经济主导的地位随之结束。

二、结构主义理论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学家夸大价格扭曲和市场失效,对古典和新古典主义进行批判,缺乏对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客观认识,由此,产生了结构主义理论。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机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进而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经济计划。结构主义理论包括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和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某一项目的投资必须达到最低限度的水平。就像飞机起飞,必须有超越地面的临界速度才能起飞成功。大推进理论强调资本的作用。因此,大推进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发展工业,要实现工业化,一是必须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二是投资设立大企业,保证企业的获利能力。大推进理论强调资本积累、政府干预和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根本无法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和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实现各部门的平衡发展。

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即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低的购买力和低的储蓄;低的购买力和低的储蓄对投资的引诱不足;投资不足导致生产率低下;生产率低下带来低收入。纳克斯认为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必须全面投资,形成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需求,摆脱恶性循环。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着传统的落后的农业部门和先进的现代工业部门,即经济的二元结构。刘易斯提出,现代工业部门通过增加资本投入,现代工业部门可以将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二元结构就此变为一元结构,从而解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强调了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指出,“中心”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外围”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外围”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的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提供初级产品、为“中心”服务。普雷维什认为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殖民主义和金融掠夺是“中心—外围”体系形成的原因,技术进步的利益在“中心”和“外围”的不平等分配造成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要想摆脱这种不平衡,“外围”国家可以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利用发展新知识经济等方式来改变劣势。

在结构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张工业化、计划化和(物质)资本积累,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然而,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崩溃和拉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反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结构主义理论就此走向衰败。

三、新古典主义

在结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一大批发展中国家采取工业化、计划化和奉行进口替代战略,来发展国家经济。然而,这些国家并未能如期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反而在经济运行中遭遇种种困难。与之相比,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发展国家注重开放经济、发挥市场机制、实施出口导向政策,经济上却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华盛顿共识并没有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得到改观,发展经济学家重新批判和反思华盛顿共识的结果,由此,斯蒂格利茨提出后华盛顿共识的概念,他指出:政策一刀切注定会失败,各国应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同时,还扩充了发展的内涵:发展不光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健康、教育、平等、民主、可持续等11方面的内容。

四、新结构主义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失败后,发展经济学学科的建立一度遭到了质疑,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快速腾飞,中国、越南、柬埔寨取得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后华盛顿共识的提出,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的加入,发展经济学这一学科又从新活跃起来,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元化。

在对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反思、总结后,2009年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教授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试图从发展中、转型中国家自身的成败经验来总结一套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和转型理论。新结构经济学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发展中国家通过“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论”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发展经济。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不同。比如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劳动力和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待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得到一定的提升,变为相对丰富,则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从新认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新结构经济学在综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提出有效市场是按照“要素禀赋论”发展经济的前提,强调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另外,“要素禀赋结构”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又离不开需要政府提供的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同时,政府还需要通过产业政策保护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其快速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市场机制是根本性的基础机制,政府发挥补充作用,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互动和协调关系。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如何协调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该理论的难点所在。一方面,提供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政府要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事实上,一是政府往往很难把握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政府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很难有效提供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二是政府官员会因为政绩、私利等原因无效提供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在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时,因为寻租和腐败行为的存在,产业政策往往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导致资源错配,影响经济的发展。总体而言,政府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可能导致政府失灵,无法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这与新结构经济学的假设相背离。

猜你喜欢

新古典主义结构主义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马建军的“新古典主义”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经济学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经济学的优雅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