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及能力提升研究
2018-04-03廖朝阳
刘 韧 ,范 磊 ,廖朝阳
(1.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湘乡湖铁学校,湖南 湘乡411400)
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校的培养方式密切相关。习总书记曾强调:大学生学习能力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能量。[1]大学生是高素质水平的人才,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据调查发现:有39%的在校大学生出现学习懈怠、学习兴趣不足,课上无心专注听讲,学习氛围不够,沉迷电子产品甚至逃课等情况频繁发生。[2]不良的学习风气侵蚀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兴趣的缺乏影响着大学生汲取知识的效果,同时也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无形阻碍。因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
兴趣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事物认识和探索的倾向性,学习兴趣的形成源于大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合适的学习兴趣。[3]“大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4]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着科学性和规律性。学习兴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地去激发、去培养。研究发现:在大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组成体系中,发展式学习兴趣占据着较高的比重,通过后期培养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影响,学习有了兴趣,便会激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5]
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合理地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对象,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发展关系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逐步建立,对未来的规划更加明智科学;合理的学习兴趣能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当良好的学习兴趣融入大学生的学习中,学习会变得更为主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学习效果就会明显;同时,学习兴趣还有助于集中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一)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
开放式的大学学习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迷失自我”。大学校园里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成为大学生课外兴趣的聚集地,部分大学生曲解学校对建设和发展社团的初衷,将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作为大学的唯一目标,忽视课程学习,对自己的时间随意分配,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社团活动上,而真正花费在学习上的有效时间更是少之又少。[6]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在虚拟的世界中“丢掉意志”。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潮流前沿的大学生,越来越无法摆脱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诱惑。他们在电子产品面前,逐渐没有了抵抗力,甚至出现沉迷现象。大学校园里“低头族”和“手机党”等现象显得越发平常[7],连在课堂时间里,部分大学生也离不开手机,甚至在课堂上玩沉迷于手机游戏,无视课堂纪律,面对老师的善意提醒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二)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亟需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教学内容需要靠教学方法来传递给不同学生,而教学方法又是基于教学内容而产生的,服务于教学内容,二者通过有效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一种广泛大学生所能接受的形式去讲课,学生愿意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动力才会充足。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决定教师教学方式不能一成不变,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大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恶化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使大学生对学习产生烦躁感和厌恶感。[8]
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成为影响学大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大学课堂里,教师充当着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引路人和解惑人,是大学生最信赖的知识源泉,教师教学能力对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博士甚至硕士学习一毕业,就在高校中承担一门或多门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结合不够完善,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硬性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完完整整的通读一遍,大学生听不进去,教师也说不下去。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也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社会环境中的消极氛围亟待改善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已成为阻碍大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群体的日渐扩大,就业岗位的严重短缺,给大学生就业、择业带来了巨大难题,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也趋于严峻。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就业环境、就业待遇受到了很大冲击。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工作单位遭遇不公平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自身利益屡受威胁,让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产生惧怕,认为知识并不能为自己提供社会价值,金钱、关系才是获得社会地位的决定因素,因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高校在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不够深刻,没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平台,甚至在部分高校的校园里出现了以举办校园活动为中心任务的不良风气,大量占据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成绩低下。部分高校虽组织过职业规划类的讲座和培训,但缺乏对大学生状况的持续性跟踪和反馈,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培训效果不理想,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没有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学习毅力薄弱。此外,对于学习任务严重不达标的大学生,部分高校没能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帮扶措施,疏于管理、沟通与交流,任其发展。
部分家庭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疏于了解。父母是学生在家庭中的导师、知识的启蒙者,但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了解并不深入。据调查发现:56%的家长对子女在大学中的学习状况不够了解或完全不了解。[9]依靠学校老师的主动联系成为多数家长了解子女在校学习状况的唯一途径,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不与家长谈学习,家长没时间过问大学生学习的交流空区。直到学校将学生违纪、挂科的情况反映给家长时,他们才开始对学生进行询问。父母在学习教育方面的疏忽,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约束能力
制定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从内部环境激励大学生约束自己。大学生自身状况是学习兴趣养成的关键因素,是保证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能够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目标的制定,也能够极大地削弱外界诱惑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计划的逐步完成,对大学生产生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加,有效增强大学生自身约束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一旦规律的学习计划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变更为容易。
加强大学生成长辅导教育,从外部环境引导大学生提升自己。大学生处于人生的不确定期,具有着丰富的选择能力,在合适的时期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成长辅导,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有方法、有选择性地开展大学生成长辅导活动,例如开展教师、大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和团体成长辅导活动等等,不断引导大学生重视自身发展,加强对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为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体系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教学方式
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教师教学新方式。大学生心理特点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在信息化的时代,硬性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在学习方面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更加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科发展趋势,课外实践经历等等。此外,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入教学,如投影仪、PPT、教学视频等,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接近和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将会极大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习惯性地引导,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大学生被动的“接受”逐步过渡到主动的“需求”。
注重与大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经常性地开展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改善大学生学习状态,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养成。同时,教师通过在交流中发现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大学生谏言”活动在很多高校已经陆续被引进了课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得到了不错的反响。授课教师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尝试、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为时代和广大青年大学生所接受。
(三)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和重视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10]外界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意识地引导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让大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迅速建立起学习兴趣。
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家庭是大学生最初的启蒙场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学习环境,教师、同学、家人和社会都会成为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这些外界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都不可小觑的。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齐心合力,注重对大学生的学习引导,及时了解和排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隐患,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环境。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9.
[2]沈壮海,王培刚,王迎迎.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6[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李红革,王威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吉首大学学报,2014(3):103-106.
[4]黄蓉生.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李慧君,曾辉慧,饶洒荣,等.基于性格与信息接收类型介入的大学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实证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7-121.
[6]刘畅.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教育研究,2014(7):131-135.
[7]刘新庚,刘韧.论大学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2):169-174.
[8]王剑.大学生学习投入状况的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189-192.
[9]史静寰.走向质量治理: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2):37-41.
[10]王伟宜,刘秀娟.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4):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