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概述
2018-04-03郭继文
郭继文
(1.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3;2.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为此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这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注入了持久的强大动力,又为此研究提出了急迫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的内容
学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不断进行细化和深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可以从多维的视角把研究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依据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逻辑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依据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者对此问题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传统文化资源”说
许多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视角分析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曲洪志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3]朱久兵,刘光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而优秀的精神内容。”[4]王平川认为,“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与人为善等道德原则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5]黄钊认为,“在德育课中,揉进传统德育思想成果,至少有如下好处。第一,可以提高德育内容的“人文”性。第二,可以继承发挥我国传统美德中真、善、美的本质属性。”[6]“中国传统宇宙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先圣的哲学智慧……都是传承千古的优秀道德成果。”[7]这些传统文化的宇宙观、政治观和道德观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说
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阐述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沈壮海认为,“文化性与政治性的兼具,内在地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人类政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应该遵循的重要运行规则”。[8]顾友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还彰显于它本身逐步实现‘人文化成’的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还以一种表征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理性的 ‘人文力’的形式表现出来”。[9]尉天骄,王恒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一种文化力。”[10]刘克利,罗仲尤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促进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引导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发展固本强基”。[11]王贺认为 “文化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12]柳礼泉、周文斌认为,“文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属性;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与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都烙有文化印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文化育人的过程”。[13]
3、“教育内容和任务”说
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视角探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张祥浩,石开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14]郑永廷、罗 姗认为,“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15]
4、“文化环境”说
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视角探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文化的本性。罗洪铁、周琪认为,“文化环境积极“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文化环境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内化’、‘外化’和‘反馈’。 ”[16]徐国亮、王景仪认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个大的环境。”[17]
5、“传统文化教育功能”说
有的学者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视角探讨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赵瑞华、孔君英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8]周鹏认为,“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另一个领域范畴则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9]韩晓曦认为,“推进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机制,增强大学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20]还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也蕴育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但需要进一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本质及表现,对“何以结合”或“何以融入”作出系统地阐释。
(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意义的研究。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意义”的精准、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节点,因此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意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创新研究,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弘扬。”[21]董盈盈、都晓琴认为,“这种“融入”的过程是保持传统文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需要,它可以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而守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性。”[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增进文化认同、提升大学生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
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
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助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认同。张健认为,“在高校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载体和文化平台,汲取其中的合理成分以服务于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同时也是保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需要。”[23]林静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有效应对多元文化的渗透,加强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24]郭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25]张师帅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2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的不二法宝”。[27]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
闫素娥认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入挖掘这一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增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8]曲江滨、张薇认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9]张健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视为一种人生的行为准则,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更为宽广的视野,为学生走出自我心性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30]李奕认为,“教师通过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讲述古代众多爱国主义历史人物是怎样爱国的先进事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1]高竞男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教师通过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2]孟宪锋认为,“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中在教育方面的这些有效的方法,融入于高校思政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的精神。”[33]高竞男认为,“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刘雪梅认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35]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有效地优化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赵泽林、薛平军认为,“传统文化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方法。”[36]罗斌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方法主要有“示范教育法、因材施教法、情感教育法、内省教育法和陶冶教育法”。[37]肖明艳、彭振桓认为,“对于思政课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拓展其内容,弥补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还能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实力,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38]林静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9]颜倩认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这无疑会大大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0]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对象群体的研究
许多学者把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分析考察。如谭德礼、江传月、刘苍劲等2012年著的《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研究》和周颖2013年著的《他们到底是哪种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探究》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冯刚、沈壮海2013年编写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3》总结了2011——2012年两年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概括了学界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认识。沈壮海和王培刚等著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描述了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基本态势。目前关于不同对象群体的研究主要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学生党员、体育专业学生等。齐纳森、乌斯满·达吾提、白晓和张艳等探讨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如齐纳森分析了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有“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勤奋刻苦,生活自立自强,成才愿望强烈,奋发向上,情绪和心态积极稳定;绝大多数学生心理状况是好的、健康的”等等。[41]乌斯满·达吾提和郭文强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信仰上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保守意识,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上打上时代的烙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42]汤洋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主要有“认知心理特点——求知欲旺盛,学习动机较明确;个性倾向发展心理特点——自我意识增强,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人际交往心理特点——人际交往欲望强,自信心不足”。[43]白晓和张艳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除具备一般大学生的特点外,还具有多民族性、多信仰性、多文化性。”[44]殷冀锋和佟晓露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认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性,表现出民族特性鲜明、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民族意识强烈、思想单纯、文化素质层次不齐等特点。”[45]陆代武、龚莉红等学者分析“90后”大学生党员思想特点。如陆代武认为“90后”大学生党员“思想开放,价值观多元化;富有爱国情怀,部分怀有功利心;独立且自立,自我意识较强;知识面广,但辨别能力弱;表现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拥有目标,而践行能力弱;整体思维积极自信,个别价值观出现偏差”。[46]龚莉红认为“‘90后’大学生有着自我的个性和时代烙印,他们有着鲜明的代际特色,如‘我的个性我张扬’、‘我的选择我做主’、‘我的言论我发布’、‘我的未来我找寻’等特征。”[47]徐晓红、马晓芳等学者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王德福,蒙军、王成科、宋晓宇、黄梅,康建敏、周静、刘振忠等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如“重专业,轻文化;团队意识与个性特征多样化并存;公众场合与私人空间的行为表现反差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48]探讨了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中。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对象展开研究是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一方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研究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某学派、重要人物的思想、传统节日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有的学者探讨将传统文化中某学派或重要人物的优秀思想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熙国等学者主张儒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孙熙国分析了儒家的仁爱精神、正义精神、诚信精神和礼乐精神,并指出这对当代青年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49]张雁和卢波分析了“儒家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50]孔凡霞、杨龙奉主张“把儒家文化纳入教学体系,纳入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51]崔景明、王丹、黄世虎、沈奕伶等学者主张将道家智慧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如崔景明认为,“道家伦理智慧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为’、顺其自然等思想理念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启发意义。”[52]王丹认为,道家“具有恒定价值的思想智慧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而为’等思想理念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53]黄世虎、沈奕伶分析了“无为”的内涵和所蕴含的教育精神,“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从理念、方法、内容三个具体维度借鉴‘无为’思想之精髓,更深层次挖掘‘无为’之教育智慧,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启示。”[54]王永明、张忠跃、李伟华、黄津、吴婵凤、王京香等学者探讨将孔子的教育伦理思想、“和谐”思想、人本思想、“孝”思想、“仁”思想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樊继轩、林春玲、孙志勇、王志伟等主张将中华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吴成龙、刘俊杰、蒋常香、江艳、姬明华等探讨了把“和”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志辉、李海凤、郝小松、范友林、贾银兰等主张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弘扬传统节假日文化,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其南、侯帅、王逸凡、李臻等探讨了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
(五)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路径与策略的研究
沈壮海提出要“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建构和完善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思维管理服务体系、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体系、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55]张维平、杨芳、肖明艳、付秀荣、李国娟等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材建设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等的有机结合。如张维平提出“要把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选派精通传统文化的教师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史》等,打通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主渠道。”[56]肖明艳、彭振桓认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实现思政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文化的‘贯通与融合’。要真正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还必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57]付秀荣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两者互补互动的教育功效。其次,需要注重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传播。最后,需要发挥理性批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58]李国娟认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突破口,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以专题讲座式课堂教学为载体,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在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有效转化中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格有机统一。 ”[59]
王敏光、周晓东和蒋海军等认为基于互联网技术基础的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网络教育平台和现代化手段,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实现精准信息推送和派发;把教育内容融入师生的“新媒体生活”,提高和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虚拟空间中的吸引力,增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晏振宇、赵曜、吴芮凌等主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晏振宇认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史资源以及所在地的古迹遗迹资源,像博物馆、展览馆、公园、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动员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等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立项活动等等。”[60]赵曜认为“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延伸,也是学习的进一步深化运用。”[61]朱淼、董盈盈、都晓琴等主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逐渐转化成大学生日用而不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些论述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启发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与实践路径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交汇融合兴起的新的热点。学界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意义、对象和实现路径等问题上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存在着以下四方面不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本课题的逻辑起点,而对该问题的研究在学界尚未取得统一认识。如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充分吸收西方先进的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从理论上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何融入”、“何以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文化认同
作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效果的取得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文化认同问题分析的难点在于学界虽有共识但未取得自觉和系统地研究,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该问题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亟待研究以解决的问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机制
从运行机制视角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问题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由之路。在现有的研究中,多从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策略、方式方法,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划机制、训导机制、和信仰机制等研究较少。而当前学界对于规划机制、训导机制和信仰机制问题的研究显著薄弱,亟待加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现路径
实现路径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目标能否实现。该问题学界已有诸多论述,但是就实现路径某一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出现。如何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这既存在巨大的生长空间,又是成为当前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一研究中仍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
(一)新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
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新媒体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由物理时空扩展至虚拟时空,重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时空场域。在此环境下,应着重分析新媒体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影响,探讨如何实现新旧媒体融合,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优化新媒体环境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联网+”化
2015 年,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化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建构的对策,使“互联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场域、构成要素、过程深度融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统一等问题。这些是学界研究的趋势所在,具有巨大的生发空间。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效果评估
为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反馈和控制,应建立符合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探讨对融入结果进行检查和价值判断的评估原则、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以发现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1]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19/c_1114051345.htm.
[2]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392/c4676365/content.html.
[3]曲洪志.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115.
[4]朱久兵,刘光顺.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台声·新视角,2005,(12):181.
[5]王平川.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
[6]黄钊.再论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于德育学科发展的必要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30.
[7]黄钊.论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成果的丰富内容及其现实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4-9.
[8]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4-6.
[9]顾友仁.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及其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
[10]尉天骄,王恒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求实,2011,(8):77.
[11]刘克利,罗仲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探析[J].人民日报,2012-05-13(7).
[12]王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J].社科纵横,2015,(7):152-155.
[13]柳礼泉,周文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文化性之关系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9):118.
[14]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6-59.
[15]郑永廷,罗 姗.论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主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5-90.
[16]罗洪铁,周琪.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新视界[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94-96.
[17]徐国亮,王景仪.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特点研究[J].理论导刊,2011,(4):90.
[18]赵瑞华,孔君英.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理论月刊,2011,(7).
[19]周鹏.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6).
[20]韩晓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9-12.
[22]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阈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10.
[23]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07):15.
[24]林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4):107.
[25]郭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
[26]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57.
[27]巴雪冰、于德刚、张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70.
[28]闫素娥.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9,(33):71.
[29]曲江滨,张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9.
[30]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07):15.
[31]李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11):284.
[32]高竞男.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6):60.
[33]孟宪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3.
[34]高竞男.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6):60.
[35]刘雪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33.
[36]赵泽林、薛平军.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3-54.
[37]罗斌.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2,(7):275.
[38]肖明艳、彭振桓.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6):65.
[39]林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4):108.
[40]颜倩.新形势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89.
[41]齐纳森.当代少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0.
[42]乌斯满·达吾提,郭文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0-51.
[43]汤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3):153-154.
[44]白晓,张艳.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89.
[45]殷冀锋,佟晓露.契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思政理论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2012,(8):18.
[46]陆代武.“90后”大学生党员思想特点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J].传承,2010,(12):20-21.
[47]龚莉红.“90后”大学生党员代际特征与作用发挥[J].当代青年研究,2012,(11):40.
[48]蒙军,王成科,宋晓宇,黄梅.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70-71.
[49]孙熙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13-15.
[50]张雁,卢波.儒家文化精髓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J].社会科学家,2012,(11):35.
[51]孔凡霞,杨龙奉.论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6,(1):127.
[52]崔景明.道家伦理智慧价值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1,(4):57.
[53]王丹.道家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86.
[54]黄世虎,沈奕伶.道家 “无为”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党政研究,2015,(6):28.
[55]沈壮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13.
[56]张维平.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海社会科学,2009,(5):172.
[57]肖明艳,彭振桓.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6):64-66.
[58]付秀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6):148.
[59]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15,(4):68-69.
[60]晏振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100.
[61]赵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践探析[J].新丝路,2016,(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