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证研究
——基于寿光市E村的考察
2018-04-03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
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我国开始进行精准扶贫。然而实施精准扶贫不能只依赖政府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具有多重的身份:资源的链接者、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服务提供者……多重的身份使得社会工作者能与各方进行接触,确保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背景
李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分析了现有扶贫体系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必要性。他提出了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重物质轻人文、农民参与不积极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扶贫既可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又可以丰富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观点。[1]张洪涛认为“政府主导”的扶贫和服务体系忽略了社区的差异性,现有的扶贫服务忽视了“能力贫困”和贫弱人群的能力建设。他提出了将社会工作嵌入扶贫服务中,提升扶贫效果,达到扶贫目标。[2]
从当前学界的基本主张来看,扶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树立政府权威,二是加强文化教育,但是在扶贫治贫的分析中对社会工作的运用却很少涉及。本研究认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将社会工作融入到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去,通过个案、小组工作等形式具体解决村民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精确帮扶。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以及个案访谈法,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理论,其中个案研究主要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具体农村精准扶贫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形成深入观察基础上的描述。
二、E村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
本文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笔者对E村的实地调查,以及对村主任、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和贫困户的深度访谈。笔者在2017年2月23日和4月30日分别对受访者进行过三次正式访谈,时间共计6小时,访谈地点均在E村村委会。笔者还参观了E村的工棚、草莓采摘园,并与支部书记有微信联系。本文就是建立在笔者实地考察与访谈资料的基础上的。
E村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文家街道,是寿光市十大贫困村之一。该村共150户,524人,占地面积800亩,种植面积600亩。村庄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人均收入较低。
(一)E村扶贫成果
E村从2014年开始精准扶贫,扶贫前后差异显著。据村主任讲扶贫先解决的是村委会重建和村内道路重修的问题。村委会本就是土屋,后来年久失修,房屋直接倒塌,只能建造一个简易的临时办公场所。村里都是高低不平的土路,非常不利于村民的日常出行。
据村主任讲,扶贫之前E村的低保户和困难户较多。他们村的低保户是指那些拥有寿光市农业居民户口,居住在E村并承包村里的土地,但是没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家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和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村民。但是,他们村的困难户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困难户都是村里讨论决定的。即村委会把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的名单拿到党员村民代表会上进行讨论,按照政府给出的名额限定,讨论得出大家认为最贫困的村民。经过3年的精准扶贫,他们村的低保户由12户变成了2户,困难户由6户变成了0户,低保户和困难户的数量大大减少。村主任还给我详细介绍了国家对他们村的帮扶措施:
1.国家扶持产业,包括光伏发电和旅游业。光伏发电项目是2016年市扶贫协办拨付31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E村建设了35.36KWp太阳能发电系统一套,预计年发电量61305.4KWh,年收益60079元。该项目在农村集体屋顶设置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开关建于村委屋顶,变压器变容充足,并网条件便利,切实为该村提高了经济收入,达到了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的目的。
旅游业项目是寿光市旅游局、财政局和扶贫办以省乡村旅游扶贫基金为经济来源,以寿光市鑫乐开发旅游有限公司为合作对象,以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较好的地理位置为依托,帮助该村发展农产品采摘业和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观光的有效结合。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产品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制作等,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提高该村的收入,估计可以给该村带来每年20万左右的经济收益。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连村路和生产路,方便村民日常出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建设图书阅览室、修建游园,丰富村民日常生活;增加村庄绿化面积,添加路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通过土地流转给村民增加收入。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村民以合法的方式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将土地的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E村周围正好在建设铁路,需要占用村民土地,于是政府给予被占用土地的村民每年一亩地1500块钱的补助。
4.组织社会捐款。在政府的号召下,众多社会组织和企业到E村进行实地考察,评估该村的贫困程度并予以捐款。司法局、审计局和太平洋保险分别捐款10万元,共计30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太平洋保险公司还为本村村民办理《中国城乡地震巨灾保险》,在自然灾害面前给予村民一定的保障。
5.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给予照料,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给他们必要的照料,并提供疾病治疗。对本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实行先治疗后付费的机制,拥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贫困户,政府会全额资助他的个人缴费部分,并且用救助供养经费补全根据大病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医疗费用。另外,政府还会以实物或者现金的方式提供给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
6.脱贫攻坚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提倡现代生活方式,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深入推进农村“四德”工程建设,发挥好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形成尊老养老、爱老敬老、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在E村委会内建设图书阅览室,购进2万元的书籍,并配备电脑;开设公益学堂,请专人进行讲座。
(二)E村的贫困户实例
笔者除了对村委会成员进行访谈外,还对该村的两个贫困户进行了访谈。
1.FJG,男,48岁,初中学历。致贫原因为因病致贫,属于轻度型的精神病,间接性发作。据FJG讲,春天犯病居多,而且事情一多就会犯病,犯病的时候医药费大概一年一万到两万。FJG以前发病时由亲戚朋友凑钱送他去医院,治疗一个月左右再回来。后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就很少凑钱给他治病。而且现在他认识的人年纪也大了,已经没有能力给他凑钱。因为这个病,FJG还逼走了自己的妻子。他之前有一个云南的媳妇,人很好,不嫌弃他有精神病。但是,随着病情的加剧,他开始打媳妇,长时间的家暴使他的妻子难以忍受而离开。现在家中只有FJG和他儿子,他的儿子21岁,就读于滨州医学院,成绩优异,主要依靠贫困生补助和奖学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假期会去寿光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
FJG的家中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补助、种地和打工。家中有五六亩地,主要种韭菜,一年挣两三千块钱;不犯病的时候出去干保安,一年挣3000-5000块钱。家庭年总收入在两万左右,目前没有欠债的情况。现在支出主要在教育方面,他的儿子上大学需要花很多钱,而这几年他的病发作的少,所以治病方面花的钱并不是很多。他们家的房子属于老年房,85年左右建的,75平方米,下雨天有漏雨现象。家中的电器只有电视和电饭煲,做饭除冬天用炉子外,其他季节都用电和气。喝的水主要是深井水,因为自来水太贵,3块钱一方,负担不起。
根据他的情况,政府进行了精确帮扶:组织干部直联,定期探望;每年发给他3400元的低保费;每年给予太阳能发电补贴1000元;每年给予铁路占地补贴7000多元,办大病救助,年年送物资,有时政府还会给红包,大概500元左右。同时,他还免费享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2.LGD,男,75岁,小学学历。致贫原因为因病致贫,患有帕金森,失去部分劳动能力。现有一养子,1991年抱养。他的养子缺乏教养,性格顽劣,仅有初中文化程度,无正经职业。
LGD家中收入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补助、种地和打工。家中有两三亩地,主要种玉米和麦子,一年挣一两千块钱。据LGD讲,年纪大了,种不了蔬菜,加上自己不识字,不会用肥料,种的庄稼收益很低。养子在劳务市场打散工,有什么干什么,一年可以挣一万左右。自己身体好的时候还可以给村里打扫卫生赚钱,一个月400块钱。他们家庭年总收入在两万左右,目前也没有欠债的情况,家庭支出主要用在生活方面。LGD家的房子比较新,是哥哥出钱盖的,75平方米,想着给他儿子以后娶媳妇用。他们家中的电器只有电视和洗衣机,洗衣机还是政府送的。做饭除冬天用炉子外,其他季节都用柴草,喝的也是深井水。
根据他的情况,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是:组织干部直联,定期探望;每年发给他3800元的低保费;每个月养老补助105元;每年太阳能发电补贴1000元;办大病救助,年年送物资,有时政府还会给红包,大概500元左右。另外,李国栋也免费享受医疗保险。
FJG和LGD作为该村典型的贫困户,有几个相似的地方:第一,二人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只能依靠土地挣钱,收入较低;第二,两个人都是因病致贫,家中本就不富裕,又担负着巨额医疗费,使原本经济紧张的家庭更加贫困;第三,家中都只有自己和儿子,缺少妻子的存在,使家庭缺少一部分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第四,二人的亲戚朋友都是平常家庭,不能提供给他们所需的经济援助,这些都使得他们的贫困持续存在。
其他的贫困户和这两家情况相仿,都是因病致贫。
(三)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我们村的贫困户大都是有大病的,你给他活、给他产业,他也办不了。其他的贫困户脱贫主要是因为家中生病的人死亡,家里没有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脱贫。我们村有一个老婆带着两个孩子,丈夫常年患病,后来丈夫病死了,他们家也就脱了贫。”
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措施,但该村依然存在很多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村民。对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他们不仅不能造钱还经常花钱,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另外,政府光给补助治标不治本,他们该贫困的还是贫困。
2.财力不足,扶贫资金缺口大
“我们村光道路硬化就花了几千万,基础设施建设也花了不少钱,社会上组织的捐款仅仅三十万,只够用在村委会重建上。”
脱贫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房屋改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绿化等,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使得扶贫任务很难顺利进行。即便脱了贫,也需要资金进行周转,工棚、草莓采摘园等集体经济的运转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县乡两级政府没有那么多的扶贫资金,这就进一步加大了 贫困人口脱贫的难度。
3.三年脱贫计划时间紧、任务重
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有贫困户的存在,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贫困户不会被彻底消除。扶贫作为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这次的访谈中E村的村主任反映上级政府要求该村在三年之内完成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即便大部份贫困户在短时间内顺利的脱了贫,但因为返贫防御机制的不完善,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是很多。
4.在宣传报道上没有把握好重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本来应该重点宣传报道政府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制定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以及贫困户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渐提高和完善自我,摆脱贫困的典型事例,但却出现了大面积地宣传各级领导干部为贫困户捐钱捐物的现象,这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第一,给一般的干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低层的干部收入不高,看见自己的领导给贫困户又是捐钱又是捐物,自己就算借钱也要为贫困户捐钱,这使得大多数干部不堪重负;第二,容易使贫困户形成比较严重的攀比心理和依赖心理。比如一个贫困户可能因为自己收到500元红包,而另一个收到800元红包心生不满,进而发生纠纷。
三、E村人口致贫因素分析
(一)交通不便、环境条件差导致贫困
E村是距寿光市中心较远的一个行政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域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使该村的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并使该村的农民普遍处于低收入水平。
(二)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导致贫困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普通的农民来说,如果家庭中存在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不能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反而会增大经济支出,使这个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而难以摆脱;如果家庭中有生重病或长期生病的成员,他们不仅不能获得经济收入,反而会因为高额的医疗费用而负债累累。对他们来说,生的是小病抗一抗就过去了,生的是大病则能拖就拖,实在不能扛、不能拖了再去治,但是巨额的医疗费就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该村的贫困户基本都是因病致贫,巨额的医疗费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他们身上。并且长期的疾病困扰使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信心摆脱贫困。
(三)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导致贫困
E村部分贫困户思想落后,文化水平低,趋于保守,安于现状。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贫困户捐钱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有的人甚至还以为,国家应该养着他们,大家为他们捐钱也是应该的。再说,捐的财物用不完也花不完,他们为什么还要劳动。这种意识的产生,使他们安于现状并失去脱贫的动力。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的措施
虽然精准扶贫工作在E村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该村的贫困现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笔者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E村的扶贫现状,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解决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E村的进一步发展。
(一)对贫困户进行个案或小组工作,进行精确帮扶。在开始服务前,社工要与案主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案主持以热情、真诚、尊重的态度,并给予积极关注,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社工要尽可能详细地收集贫困户的资料,从中了解致贫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发现解决问题的入手点;在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依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挖掘他们的潜能,和他们一起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在实施服务计划的过程中,因为案主都是因病致贫,劳动力大不如平常人,所以社工可以帮助其发展家庭小养殖、小种植和小商品加工,开发适宜这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从事成本低、收益好、见效快的自主就业创业致富项目,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特色沙龙、爱心接力等活动为贫困户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抚,并在服务过程中鼓励、支持服务对象,与他们一同面对困难;在结案与评估的时候,结案要提前告知,并进一步增强案主已获得的成就。另外,社工要做好跟踪计划,跟踪的程度要以案主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为准。在服务的过程中,社工要扮演制定计划者、解决问题者、情感支持者、监督实施者和保存记录者的角色,秉持“助人自助”的原则,减少贫困户的依赖心理,加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
(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社工介入期间,需要解决村庄两大问题,一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资金的问题上,最大程度地争取社会公益机构、地方银行和企业的资金援助;在持续发展的问题上,社工可以通过链接资源,为该村引进相关的技术人员,教给村民瓜果种植技术和农家乐经营,使该村的旅游业可以持续发展。社工扮演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通过链接相关资源为E村争取更多的资金援助,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使该村的经济获得长效发展。
(三)协助执行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社会工作者工作在基层第一线,最了解基层实际和政策问题,了解基层工作者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了解贫困户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要成为农民与扶贫部门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要将扶贫部门的扶贫政策准确无误的传达到基层工作者和村民的口中,避免基层工作者和村民曲解“扶贫”的意思,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扶贫政策;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于农民的需求,将农民的问题传达给上级,并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疑惑。在此期间,社工既要扮演政策影响者的角色,发现社会政策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改善和修订的意见,促进社会政策的变革;又要扮演使者和沟通者的角色,鼓励村民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加强居民的组织和能力建设,使他们的感受可以被相关部门认识。[4]社工要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使农民参与到扶贫政策的制定中来,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逐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工作者引领、农民广泛参与的局面。
[1]李潇.武功县农村扶贫开发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5):1-38.
[2]张红涛.贫弱人群和贫弱社区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兰州大学,2016,(5):1-43.
[3]许莉娅,童敏,张默,等.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33.
[4]徐永祥,孙莹,刘东,等.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