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刍议

2018-04-03许小雅

关键词:产城公共设施高新技术

许小雅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与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与园区建设普遍存在脱节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对公共设施在园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公共设施是一种附属性的,不能带来市场价值。从这个认知误区出发,对高新技术园区中公共设施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规划技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或者滞后,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园区的发展。实际上,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成效;同时,与一般的城市建设相比,高新技术园区具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从而对其公共设施建设形成重要影响。

一、当前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两大趋势

当前,高新技术园在发展上呈现出两大重要趋势:一是产业层级的转型与升级;二是园区建设从产城分离转向产城融合。这两大趋势深刻地影响到高新技术园区公共设施的建构。公共设施建设一方面是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也是高新技术园区的重要推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一)产业层级的转型升级

高新技术园区作为高端技术的聚集地,对市场和产业的变动具有很高程度的敏感度。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朝向多元化发展。这种变动对高科技产业园产生了重大影响。产业层级转型与升级主要体现在五个转变[1]:1.驱动方式由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转向技术创新驱动;2.发展动力由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转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发展动力;3.推动方式由大而全、小而全转向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4.环境建设由注重硬件转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5.发展方式由依赖国内市场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在这种变动背景下,园区功能结构开始升级,承载职能更为复合。传统上“以职为主”的科技园区开始向“职住平衡”的综合性产业城区转变。园区功能结构更为复合,培育自主创新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为强烈。这些外在设施与环境变动之下,隐含的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提升。围绕创新型人才需求建构高新技术园区,日益成为园区建设的普遍共识。

(二)园区建设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

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2]:

第一阶段:产业集聚的起步发展期。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建设后,产业聚集快速发展。在各种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入园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这一阶段中,产业发展快速,生产性配套进一步充实。城市服务功能滞后;就业人口主要依托中心城区满足对城市服务功能的需求,产城之间基本上处于分离阶段。

第二阶段:功能完善的成熟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完善配套服务。随着基础建设完成,产业结构寻求升级的动力得以强化,入驻的高新技术产业比例逐渐提升。这一阶段主要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同时,积极配套以居住和教育为主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区域吸引力。该阶段,园区城市服务功能仍显滞后,但差距显著减小,产城分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大大缓解。

第三阶段: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在此阶段,园区产业发展逐渐成熟,建设重点集中到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和完善。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始入驻、商业综合体建设呈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品牌大型医院、品牌中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始进入,整个园区呈现高端化,公共设施功能趋向复合与完善。这一阶段发展重点转向配套功能完整化,城市服务功能趋向完善,产业功能与城市服务功能差距逐渐减小,产城融合态势初步形成。

在以上过程中,园区从单一技术开发转型为产城融合,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逐渐成熟。

二、高新技术园公共设施的体系化建构

公共设施并非随意发展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在产业层级升级转型和产城融合的推动下,高新技术园区的公共设施开始发展起来。从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看,可以分为基础性、服务性、战略性三类公共服务设施。三者从低到高,形成完整的发展序列。

(一)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性要素,搭建起园区的框架,满足园区最基本的运行和发展。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绿地生态系统、治安、通信等要素。缺乏这些基本要素,园区必然陷入瘫痪。

1.道路交通 一般而言,新建园区道路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相比之下,不少老旧园区道路设施普遍落后,部分道路建设滞后,交通标识缺乏,公交线路不足,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如电子眼、红绿灯、安全标识及绿化等亟须进一步完善)。

2.绿地生态系统 绿地构成当前城市建设基本建设内容。主要由不同功能组团的绿色分隔带组成。在园区内部,结合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居住区等规划多处公园绿地和广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特别是缺乏对水域的良好设计。

3.供水、供热、供电 主要问题表现在设施不完备,功能单一,未能满足园区多样化用水需求。建设的时候未能与园区实现同步,协同化发展。以及忽略环保要求,造成后遗症显著。

4.治安 由于园区一般建在郊区,地域比较广阔,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城市,因此对治安带来较大的压力。不少高科技产业园存在电子监控设备缺乏、治安人力不足等问题,给园区企业员工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5.通讯 由于通讯网络建设滞后,现园区内部分企业的通信及网络的覆盖未能达到全覆盖,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发展性公共服务设施

发展性设施是基础型设施的延伸,强调人对服务的满意度,并且比一般要求与规范更高。以满足对创新环境的要求。这种高标准,主要包括居住、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设施等四大类,满足园区个体和群体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在工作中,则寻求更高层次的物流仓储、贸易金融、邮局、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劳务、法律、广告、设计、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机构。其中居住主要包括商品住宅、单身公寓、集体宿舍及其衍生的各种服务。教育设施主要涉及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幼儿园、小学,以及专业培训机构。文化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图书馆、影剧院、运动场地、公园和绿地广场。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高端的综合医院。以上四者是基础性的服务设施。由此衍生出其他附属设施。主要包括餐饮、商业服务、公交、社区服务、娱乐,等等。在这个层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境内外资源、经营和管理模式,达到国际化水准。

目前这一层次公共服务设施总体质量不高。高知阶层对居住、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设施具有较高的期望值。而这些高水平的机构需要巨大的成本。也是园区尤其是在创立初期所难以实现的目标。如具有产权的商品化住宅、品牌的学校和医院前期投入和运行成本很高。园区很难有相应的资金引进水平较高、品牌较好的医院。另一方面是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段,往往聚集了诸多高质量的资源。而不发达的地段,优质资源相对匮乏。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资源配置的优先级。另一方面也是设计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公共服务设施重视程度的差异性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均。

(三)战略性公共服务设施

战略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重点体现国际先进建设理念,面向长远,旨在以优质的公共服务支撑其更高的定位。主要包括一些大型、高端的设施,在满足园区需求的同时形成新的生产力,创造出更高的市场利润。这个层面主要在于依托园区优势,深入挖掘内在潜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科研孵化服务设施,主要是大学和研究机构

此处大学并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升学等低层面的需求,更在于通过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现园区的产学研联动,创造出更高的利润。

产学研联动则是园区收益的主要来源。产业是园区经济的主要载体,研发是超额利润的源泉,大学则是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提供者。三者在高科技产业园内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大学在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培训的同时,承担着基础研究部分。这部分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财政,但也可以寻求获得企业的资助和反馈;研发活动以大学理论研究和企业的市场反馈为基础。进行产品研发,既是大学知识、技术的终极归宿,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产品换来更高的利润;具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往往通过鼓励研发活动而获得更强的技术实力,形成标准,抢占市场高点。这三者在紧密合作中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功能区划分过大,功能设计过于单一,导致产业、研发、教学,三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多。

2.若干大型、高端项目

大型、高端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园区的优越的地理、文化优势,集聚资本、整合资源,形成巨大的吸金效应,引入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对园区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不少高新技术园区均通过这种大型、高端项目提升了自身定位。以广州南沙高科技园区为例,目前该园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大型项目,形成了战略性发展态势[3]:

一是打造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该项目对于南沙旅游资源的整合意义重大,是建设辐射粤港澳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和南中国新兴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该中心的建成,不仅着眼于为日益拓展的游客流提供旅游产品,还探索在此基础上为新区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交通、旅行社、住宿餐饮以及旅游工艺品企业等,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二是打造南沙湿地。该湿地已通过全球环境机构评估认证,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新区可以依托现有的湿地环境和珍稀鸟类资源,以滨海湿地为主题,以观光度假为载体,深入挖掘围垦文化、渔家文化、湿地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文化内涵,打造集生态保护、围垦养殖、会议度假、休闲观光、购物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湿地旅游产业集聚区。

三是建设邮轮母港。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水深达15.5米,可满足10万吨级船舶进出。经过疏浚,15万吨级巨轮可以自由通航。基于这种巨大的优势,南沙的海上货运非常发达。在当前全球邮轮旅游在中国兴起的前景下,可以探索依托南沙客运港建设邮轮码头,停靠国际豪华邮轮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依托邮轮码头,建设与之匹配的大型购物中心和高端旅游休闲设施。这样的前景中,南沙客运港不仅可能建设成为粤港澳区域国际邮轮母港和重要海上航线节点,而且通过邮轮沟通与港澳台及亚太地区的联系,南沙的国际影响力必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科技产业园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现行规划与现阶段科技园区需求不相匹配,从而成为后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阻碍。具体情况如下:

(一)体系相对完整,但整体水平尚有提升的空间

由于起点显著高于一般园区,当前高科技产业园总体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对园区运行形成了基本的支撑。但由于对高新技术园区的特殊性以及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公共设施水平普遍不高,质量普遍不足。尤其是园区所较为关注的居住产权、品牌教育、品牌医院,由于投入巨大而发展滞后。在居住条件上,不少园区当前只能提供单身公寓等初级设施。同时,配套设施不齐全。这与高新技术园区主要居住人群的特征完全不相吻合。高端设施的缺乏让入驻园区的企业难以招到高层次人才;已招聘的人才也难以被留住。由于配套设施不齐全,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极大增加了生活和工作成本,最终影响到员工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体制机制上具有先发优势,但存在优化的可能

根据内部行政管理模式的不同,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可以分为企业主导型开发区和政府参与型开发区。前者主要以企业而非政府行政部门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开发区内一般不设管委会。开发主体是由设立的各类开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来规划、投资开发和管理一个开发区,其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企业主导型开发区在我国数量较少,因此我国大部分开发区都是政府参与型开发区。

在高新技术园区建立初期,政府主导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经济审批权和行政级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资金投入与土地划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但随着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主导型的不足也开始显现。如行政性与专业性、计划是市场机制的冲突,等等。表现在公共设施建设上,公共设施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种资金不可能无限制由政府拨给,市场来源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刻地变革。

四、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高科技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在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所焕发的巨大价值正得到进一步的认同。而公共设施对园区的和谐运行、提升员工舒适度,从而形成创新的氛围、提升个体和群体的创新能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公共设施面临着转型,从附属性设施转型为产业链的一部分。不仅提供服务,甚至直接创造价值。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在高科技产业园中的战略性作用逐渐显现。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可以获知以下结论,主要有四:

一是把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视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园转型的战略高度,给予足够的拨款和政策支持,并提升研究的层级。二是在发展方向上充分认识到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化”是高技术园区公共设施发展的重要趋势,积极探索围绕创新型人才建构宜居小区,与高新技术园区达到高度融合。三是积极引入国际成熟经验和规划标准、技术,根据园区的产业层级和产城发展阶段做出不同的设计,满足多元化需求,摒弃大一统、单一性的过时理念。四是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公共设施法律保障体系,为高新技术园区公共设施建设建构起合法性依据。

猜你喜欢

产城公共设施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一路惊喜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