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省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模块化应用型办学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1)

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匮乏,一方面是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充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推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通过对合肥学院等5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借鉴。

2.5所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

合肥学院构建了“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安徽科技学院探索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1]。黄山学院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2]。安徽新华学院构建了“学、用、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皖西学院“以行业为背景,以实习和实践教学为主线,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3]。

各高校都实现了办学思路的“五大转变”:转变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变到基于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转变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转变到产教融合开放办学,转变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4]。

2.1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调整办学定位

各高校都能够对社会需求进行认真调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制定出符合校情的错位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向“应用型”的成功转变。合肥学院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安徽科技学院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皖西学院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教学型”。黄山学院办学定位是“依托地域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5]。安徽新华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

2.2 瞄准市场需求导向,灵活设置学科专业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注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了从“资源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合肥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及时瞄准合肥市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与合肥市的产业布局深度互动,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人才,实现了快速发展。皖西学院遴选若干前期基础较好的专业优先建设,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3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应用型能力培养

模块化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了由“知识输入”向“知识输出”的转变。合肥学院打造模块化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和学科的对应关系。安徽科技学院统一实行“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皖西学院通过确立模块课程、编订校本课程、倡导免修课程等形式进行课程改革。黄山学院构建了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课程模块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安徽新华学院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2.4 校企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开门办学”

各高校均能落实“五个引入”,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解决了课堂教育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6]。合肥学院成立了由本校教授和企业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皖西学院吸纳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人士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特区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细化为人才培养规格。

2.5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积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安徽科技学院采取“三管齐下”:通过加强创业行为管理、创业服务管理、创业政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黄山学院通过大力建设“校内专业型”“学科交叉型”“校外企业型”三类实践平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安徽新华学院构建了包括“素质拓展训练、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应用与创新”八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用”“创”有机融合[7]。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进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的战略阶段。地方高校务必做好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转型发展阶段的引领作用。

3.1 科学定位,错位发展

一所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标志,高校的办学定位“要选择空位、坚持正位、合理错位、独占其位和适时异位”[8]。各高校办学定位都突出地方性、应用型,但又能秉持错位发展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避免了同质化。

3.2 瞄准市场,动态调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就业状况要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市场需求影响。地方高校应始终坚持结合办学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大体保持同步,从而实现“多赢”。

3.3 需求导向,强化能力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开设模块化课程,主要基于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应用型课程体系大致上以“平台+模块”形式呈现,课程模块一般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实践三方面。模块化课程建设要着眼于与市场需求接轨,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4 产教融合,深度合作

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开放办学”的重要性,主动利用学校、社会、国际合作三种办学资源,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块化课程的设置、双能型师资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开设乃至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等方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3.5 引导创新,扶持创业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做到理性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创新创业、系统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持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科学建立创业扶持政策、有效完善创业风险保障。

合肥学院等5所地方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作出了成功的探索,究其成功,主要实现了“八个转变”:办学定位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协同育人向“开放性系统”转变,培养方案向“产出导向”转变,课程体系向“知识输出”转变,考核方式向“过程考核”转变,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转变,质量评价向“两个满意”转变[9]。各高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努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模块化应用型办学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模块化住宅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