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长寿”侯国研究*①
2018-04-03秦铁柱
秦铁柱
(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 济南,250358 )
“汉兴,设爵二等,曰王,曰侯。”*(唐)杜佑:《通典》卷三十一《职官》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 855页。列侯爵作为汉代的第二等高爵,在汉代统治阶层中占据极为显赫的地位,对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于汉代列侯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成果主要围绕着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侯国地理沿革等展开。对于列侯家族的研究尚显薄弱,多集中于分析诸多列侯家族殒命亡国的历史原因,如吉书时的《西汉功臣贵族的兴亡》*吉书时:《西汉功臣贵族的兴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唐赞功的《一代功臣侯的荣辱兴衰——对“高祖功臣侯者”的考察》*唐赞功:《一代功臣侯的荣辱兴衰──对“高祖功臣侯者”的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刘德增的《子孙骄逸,殒命亡国——西汉开国功臣群体的结局》*刘德增:《子孙骄逸,殒命亡国——西汉开国功臣群体的结局》,《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黄今言、温乐平的《刘贺废贬的历史考察》*黄今言、温乐平:《刘贺废贬的历史考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以及拙作《西汉时期匈奴归义列侯论析》*秦铁柱:《西汉时期匈奴归义列侯论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0期。等。
王恢认为两汉共分封了王子侯430人,外戚恩泽侯154人,功臣侯314人,共计898人。*王恢:《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台北:“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84年,第370-371页。柳春藩统计的数据是,王子侯429人,外戚恩泽侯102人,功臣侯280人,共计811人。*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97页。杨光辉在《汉唐封爵制度》中认为:“汉共封列侯七百七十一。”*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72页。另外,还有很多没有为史料所载的列侯。在这数目近千的列侯中,三世而亡的列侯有112人,二世而亡的列侯有158位,而一世而亡的列侯就有417位之多。但是亦有贯穿两汉的列侯家族,如酇侯萧何家族、褒成侯孔均家族、归德侯先贤掸家族、平阳侯曹参家族、周子南君姬嘉家族、富平侯张安世家族。全椒侯马成家族、不其侯伏湛家族、隃糜侯耿况家族,亦与东汉政权相始终。笔者试图以这些列侯家族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长享国运的原因。
一、各列侯家族保持以武功进取的传统
二十等爵制,“皆秦制,以赏功劳”,列侯作为二十等爵的最高一级,具有浓厚的奖功酬劳色彩。两汉初年的列侯,皆以斩将搴旗之功而封,为两汉皇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伴随着汉代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诸多列侯家族“富厚如之”,但是他们并未忘却先祖之艰难,“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注](南北朝)颜之推注,庄楚点评:《颜氏家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第6页。,继承了先祖以武进取的传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为维护两汉皇朝的统一,击败异族入侵,开疆拓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代、第三代、第五代、第十代平阳侯,均以武功进取,第三代平阳侯曹奇为大将,在“七国之乱”中,与栾布击败了胶西、胶东、淄川三国联军。第五代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独领一军出击匈奴。第十代平阳侯曹宏,举兵帮助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另外,卫青在平阳侯家尚武的环境中长大,终成一代名将。
隃糜侯耿况家族,以武功积极进取,其家族有将军9人,大将军2人,刺史、护羌校尉、二千石、中郎将数十百人。隃糜侯耿况担任大将军,上谷太守,发兵助击河北王郎。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好畤侯耿弇,率兵攻灭张步,平定齐地,“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0页。,“弇复引兵至城阳,降五校余党,齐地悉平”[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2页。。击败河北农民起义军,“从光武击破铜马、高湖、赤眉、青犊,又追尤来、大枪、五幡于元氏,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走之”[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06页。。耿弇之弟牟平侯耿舒击败入侵的匈奴骑兵,斩杀两名匈奴王,“舒袭破其众,斩匈奴两王,宠乃退走”[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08页。。击破“五校”农民起义军,“时五校贼二十余万北寇上谷,况与舒连击破之,贼皆退走”[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05页。。耿况之子耿广、耿举为中郎将,耿国为五官中郎将。
耿况之孙美阳侯耿秉,担任驸马都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讨伐北匈奴。[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6页。永平十七年夏,又与窦固率领一万四千余骑出击车师。[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7页。章帝时,耿秉为征西将军,巡行凉州边境,安抚羌胡,屯兵酒泉,出击西域。[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7页。章和二年(公元88年),耿秉担任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出击北匈奴,取得辉煌战绩。[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7-718页。耿况之孙粟邑侯耿夔,永元初年,担任车骑将军窦宪的假司马,北击匈奴,升任车骑都尉。[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8页。永元三年(公元91年),耿夔担任大将军窦宪的左校尉,亲率八百骑兵,北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廷,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斩首五千余级,单于仅与数骑逃亡,获得大量的牲畜财宝,奔袭五千余里,达到了汉代出击匈奴的最远距离。[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8-719页。而后又担任辽东太守,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貊人侵犯辽东,耿夔追击,斩杀其渠帅。[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9页。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南单于檀反叛,耿夔率领鲜卑骑兵以及诸郡国兵屯于雁门,与车骑将军何熙共同追击。耿夔为先锋,至属国故城,遭遇匈奴薁鞬日逐王主力,耿夔指挥自若,夹击匈奴骑兵,斩杀千余级,大获全胜,缴获了大量匈奴辎重、穹庐、牲畜。[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9页。
耿况之孙耿恭,以司马之职随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0页。。而后耿恭为戊己校尉,屯兵车师防御匈奴,匈奴数万骑兵欲夺车师,耿恭孤军固守车师金蒲城,累月经年,后援断绝,不得已煮弩为粮、凿山为井,杀伤数千匈奴骑兵。[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3页。耿恭后升任长水校尉,屯兵枹罕,数与羌兵作战,斩杀数千羌兵,俘获四万多头牛羊,招降了烧何、勒姐羌等十三个部落数万人。[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3页。耿况曾孙耿溥担任京兆虎牙都尉,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在丁奚城击败羌兵。[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4页。耿溥之子耿晔为乌桓校尉,鲜卑骑兵入侵代郡,斩杀代郡太守。耿晔率领乌桓骑兵大破之,数万鲜卑人投降。[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4页。东汉一朝,耿氏一族,名将辈出,镇戍北方,频频挫败匈奴、羌、鲜卑等游牧骑兵的入侵,成为东汉皇朝所倚重的一支重要边防力量。
二、各列侯家族拥有自己的家学渊源
所谓家学,即家族学术,包括宗族教育、家族教育、家庭教育,在家族子弟的培养和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汉代史籍中,“子孙传学”“世传经学”“少传父业”屡见不鲜,家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律法学、史学、医学、天文历法。各列侯家族凭借其高官显爵,及巨额财富,垄断了学术文化资源,形成了自己的家学,在学术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家学尤其是经学、黄老之学、律法学的传承,保持了本家族特有的学术文化影响以及政治影响,为侯爵的传承提供了文化基础。
酇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富平侯张安世家族皆世传律法学。“秦法施行百多年,吏民均熟知、适应,基层官吏个人手中持有法令文本”[注]蒋非非:《汉初萧曹相位之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云梦睡虎地11号墓的主人喜,生前做过令史,参与过治狱,从墓中发掘出了大量有关法律的竹简,即秦律十八种:《厩苑律》《田律》《金布律》《仓律》《工律》《关市律》《传食律》《属邦》《尉杂》《均工》《司空》《置吏律》《工人程》《效》《徭律》《内史杂》《军爵律》《行书》。曹参做过狱掾,主掌治狱,熟悉秦朝律法。萧何“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005页。,“文毋害”,泷川资言解释为:“能通晓法令,无所凝滞也。”[注][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第2页。陈直认为:“谓精通律令文而不深刻害人也。”[注]陈直:《汉书新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59页。秦代以吏为师,以法为教,萧何以精通律法文书而担任沛县主吏掾,在担任泗水卒史时又因为精通律法而受到监郡御史的赏识。西汉初年,“汉承秦制”,萧何在继承秦律的基础上,作“九章律”,成为了汉律的蓝本,“汉初萧何制定的法律,已经是一部可以用来经邦治国的完整法律,它从本质上已经区别于‘约法三章’那种临时性条规”[注]李振宏:《萧何“作律九章”说质疑》,《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
富平侯张安世的祖父担任长安丞,职掌律令文书,其父御史大夫张汤担任廷尉,为汉律的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已而禹至少府,汤为廷尉,两人交欢,兄事禹”[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638页。。张汤又迎合汉武帝“尊儒”政策,选拔博士弟子担任掾史,以儒家经典断狱,将春秋学与断狱结合起来,“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平亭疑法”[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639页。。“引礼入法开始成为中华法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注]张涛:《经学与汉代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3页。这种律法家学代代相传,对于律法的精通使得他们在汉代律法“罔亦少密焉”的情况下长保侯国。
隃糜侯耿况与平阳侯曹参家族均崇尚黄老之学。高祖平定天下之后,为了镇抚齐地,分封自己的长子刘肥为齐王,又任命功臣曹参为齐相加以辅佐,“(曹)参之相齐,齐七十城”[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018页。。齐地自秦末农民起义开始,屡遭兵祸,“(项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1页。。黄老思想是产生于齐地的本土思想,曹参为了使齐王获得齐民的好感与支持,尊重当地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习俗,以黄老思想治齐,“(曹参)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29页。。曹参担任相国后,又将黄老思想作为汉帝国的统治思想,“举事无所变更,壹遵(萧)何之约束”[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019页。。曹参积极推行无为而治,对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力的增强,政治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代平阳侯曹窋,高后时,担任御史大夫,“高后崩,(不)与大臣共诛吕禄等”[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80页。,颇有其父的黄老风采,在汉初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中清静无为,不卷入功臣侯集团与诸吕的斗争之中。
隃糜侯耿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03页。。安丘先生即安丘望之,嵇康《圣贤高士传》曰:“安丘望之字仲都,京兆长陵人。少持《老子经》,恬净不求进宦,号曰安丘丈人。成帝闻,欲见之,望之辞不肯见,为巫医于人间。”[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03页。后继的隃糜侯耿霸、耿文金、耿喜、耿显、耿援、耿弘,均恬淡于权势,无为好静,不卷入政治漩涡中,不交结权贵,不任职于朝廷,故能传袭侯国,直至汉末。
寿张侯樊宏家族、不其侯伏湛家族、富平侯张安世家族顺应了两汉儒学兴起的潮流,演变成儒学世家。上已提到,张汤迎合武帝以《尚书》《春秋》断狱,将儒家反复强调的道德原则引入司法实践,儒法结合,开启了儒家经义、道德法典化的进程,而后逐渐向经学世家转化。富平侯张安世兄张贺,以《诗》教授宣帝,“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651页。。张安世之子张彭祖曾与宣帝同学经书。至第五代富平侯张纯已经成为一个“明习汉家制度故事”的大儒了,受到了光武帝的器重,在东汉初年恢复禘祫之礼,建明堂、辟雍,封禅泰山,正定东汉宗庙之制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多有贡献。
不其侯伏湛,是汉初大儒伏胜的九世孙,“伏胜虽创立了今文尚书学,但其家族并未以此为家学而显贵”[注]韩玉德:《以经学兴 以国戚亡——汉伏胜家族兴亡史略》,《孔子研究》1999年第2期。,其父伏理“别自名学”,曾以《齐诗》教授成帝,独开伏氏《齐诗》之学。伏湛,传承《齐诗》之学,拥有数百门生。[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3页。西汉末年,伏湛担任平原太守,尽管战乱不断,“独晏然,教授不废”[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3页。。东汉初,伏湛深受光武帝器重,任为大司徒司直,光武帝出征时,常为留守,总揽政务。[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4页。建武三年(公元27年),担任大司徒,伏湛就任大司徒后,施政治民以礼乐为首,“颠沛犹不可违”[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5页。,并且奏行乡饮酒礼。第四代不其侯伏晨好学尤笃,谦敬博爱。[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7页。第五代不其侯伏无忌“博物多识”[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8页。。顺帝时,伏无忌与议郎黄景共同校定《五经》,诸子百家,数、御、书、医、卜、方、筮、射等禁中藏书。桓帝时,又与崔寔、黄景共同撰写《汉记》,又作《伏侯注》。可能是目睹了太多的尔虞我诈与官场倾轧,伏侯家族认识到了“不斗”是使家族长保侯国的重要条件,“初,自伏生已后,世传经学,清静无竞,故东州号为‘伏不斗’云”[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8页。。
寿张侯樊宏继承父风,尊礼重义,传习儒学,在乡里践行礼义恩德。第二代寿张侯樊鯈,孝养后母,其后母去世后,过度哀思,以至病不能起。[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鯈列传》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2页。樊鯈研习《公羊严氏春秋》,并拜大儒丁恭为师,交结琅邪承宫、北海周泽等大儒,并将他们推荐给皇帝。[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鯈列传》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2页。樊鯈与公卿删定阐发《公羊严氏春秋》章句,正定《五经》,杂定郊祠诸礼仪,创立了“樊侯学”,其教授的门生达三千人之多。[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鯈列传》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5页。
三、专制皇权的影响
汉承秦制,刘邦承袭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且逐步得到强化,“在君主政体中,君王是一切政治与民事权力的渊源”[注][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孙立坚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页。。专制皇权成为影响各侯国盛衰成败的最重要因素。汉初,在讨论列侯位次时,功臣将领们力主曹参位次第一,而高帝刘邦却以一番“功狗功人”之论,使萧何位次第一,入朝不趋,带剑履上殿,曹参则屈就第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兴灭继绝的政治理念得到了重视,同时为了标榜仁政,粉饰太平,对一些已经灭国的功臣子孙后代进行绍封,“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注](东汉)班固:《汉书》卷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77页。,且这种政治理念在东汉时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酂侯萧何家族经过两汉历代皇帝的六次绍封方能长盛不衰,平阳侯曹参家族也经过了三次绍封。两汉皇帝似乎对这两个家族情有独钟。
萧、曹二人少时便与高祖刘邦私交颇深,为丰沛集团的核心人物,是丰沛起义的重要领导人,在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平定异姓诸侯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功臣侯集团的领袖人物,先后担任相国,以黄老治国,无为而治,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新兴的汉王朝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注](东汉)班固:《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623页。。在一定程度上说,萧、曹同高祖刘邦一样成为了汉王朝的旗帜,在百姓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汉王朝的国运与萧、曹两侯国的传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每当萧、曹两侯国出现了国除的情况,皇帝就要对其进行绍封。
新朝末年,群雄并起,纷纷自立为王,举起兴汉复刘大旗,如更始帝刘玄、梁王刘永、刘盆子、刘縯、孺子婴、王郎等。光武帝刘秀已属于刘氏皇族的远支,为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是高祖九世孙。“于斯之时,并伪假天威,矫据方国,拥甲兵与我角才智,程勇力与我競雌雄,不知去就,疑误天下,盖不可数也。”[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646页。光武帝通过绍封萧、曹二侯后代意在证明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兴灭继绝以彰显中兴之德,以拉拢人心。
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至许都,称自己为曹参之后,使自己的统治更加合法化,“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注](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页。。裴松之注引吴人所著的《曹瞒传》:“(曹操父)嵩,夏侯氏之子。”[注](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页。曹嵩为夏侯氏之子,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操为使自己对东汉朝廷的“匡佐”合理化、正统化,便自称为曹参之后。一直到魏末,史书当中依然有容城侯国的记载,王沈《魏书》:“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注](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页。
“具体到秦汉,皇权是官僚权力的唯一来源或最终根源,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总利益。”[注]谭慧存:《从张汤—张安世家族看汉代官僚政治》,《史学月刊》2016年第6期。在古代社会中,专制皇权与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有的贵族官僚的命运操纵在皇帝之手,他们的爵禄可能一夜得来,但也可能一夜失去。《汉书·苏建传》中苏武的一席话道出了家族兴衰的真谛,“(苏)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464页。。
四、各列侯家族与皇室联姻
如果说武力征伐对于一个王朝的迅速崛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联姻则对于这个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早在西周时期,联姻已经成为周王室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姬姜二族有着悠久的联姻历史,后稷之母为姜原,《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11页。
因为姬姜的长期联姻,周襄王对于舅氏之臣管仲破格施以上卿之礼,“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52页。在汉代,统治者将联姻的政治功能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代公主地位极高,“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注](南宋)徐天麟:《东汉会要》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3页。。列侯以其尊显的政治地位,优厚的经济收入成为与皇室联姻的重要对象,“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第四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064页。。“尚,奉也。不敢言娶。”[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073页。皇帝利用联姻来拉拢列侯,借以巩固皇权的统治;列侯则需要与皇室联姻来拓展自己的政治势力,保障家族的传承与繁荣,其联姻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两汉,皇室与列侯家族的联姻形式为皇帝娶后妃于列侯之家,列侯家族则尚公主于帝王之家。在西汉,皇室与列侯家族的联姻多表现为单向的列侯家族尚公主。在西汉初年,功臣侯集团垄断中央权力,为了安抚并拉拢功臣元老,巩固皇权,除了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待外,皇室与之联姻便成为最稳妥的方法。丞相周勃子绛侯周胜之尚文帝女,堂邑侯陈午尚文帝女馆陶公主,芒侯申尚景帝女南宫公主。平阳侯家族更是频繁与皇室通婚,第四代平阳侯曹时尚景帝之女平阳公主,后来曹时因“恶疾”就国,平阳公主便解除了与他的婚姻,在汉武帝的撮合下,平阳公主后又嫁给了大将军卫青。平阳侯曹襄,是平阳公主的儿子,大将军卫青的继子,汉武帝的外甥,卫氏外戚又成了平阳侯家族的靠山。第四代富平侯张临,尚元帝妹敬武公主。其子第五代富平侯张放,深受成帝宠信,担任侍中中郎将,引起王氏外戚的怨恨。成帝为保护张放,任命其为天水属国都尉、北地都尉,虽然终成帝世,张放未能再次进入权力中心,但依然能够保有侯国,长享富贵。
在东汉,豪强集团成为东汉皇朝的柱石,其中的窦、耿、邓、梁、马、阴、伏列侯家族更是东汉皇朝的政治重心,联姻成为皇室与诸列侯家族调和关系、加强联系的重要纽带。其联姻形式趋向于双向化,东汉时期的后妃绝大多数出自以上列侯家族,公主们下嫁的对象也离不开这几大列侯家族。窦融的长子窦穆尚内黄公主,窦穆子窦勋尚东海恭王刘强女沘阳公主,而窦勋与沘阳公主的长女成为章帝的皇后。邓禹孙邓乾尚明帝女沁水公主,乾孙邓褒尚安帝妹舞阴长公主。梁统家族中,梁松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另有家族子弟尚公主者二人,章帝梁贵人、顺帝梁皇后皆出自梁氏家族。第三代不其侯伏晨之女孙为顺帝贵人,位为特进,“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7-898页。。第六代不其侯伏完,尚桓帝女阳安长公主,其女为献帝皇后,伏完因此担任执金吾,建安年间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53页。隃糜侯耿况家族世代与皇室联姻,牟平侯耿袭尚明帝女隆虑公主。[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4页。袭子牟平侯耿宝以帝舅位至大将军,耿袭的女儿为清河孝王妃,是安帝的生母,安帝即位之后,封其母为甘园大贵人。耿宝也受到重用,位至大将军,使监羽林左骑。[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4页。隃糜侯耿援尚桓帝妹长社公主,担任河阳太守。[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4页。好畤侯耿良尚安帝妹濮阳长公主,官至侍中。[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13页。这些列侯家族频繁与皇室通婚,实现了家族的外戚化,与皇室建立了宗法血缘关系,使得自己纳入到了天潢贵胄的范畴,使得列侯爵位的传承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结语
以上介绍了两汉“长寿”侯国的传袭发展脉络,从社会、文化、思想、政治的角度解析了这些列侯家族长盛不衰的原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注](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列传》第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61页。,我们从这些家族的兴衰成败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良好的家学家风是一个家族、家庭兴旺不衰的重要保证。这些列侯家族多以黄老之学、经学、律法学为家学,顺应了两汉时期统治思想的嬗变,培养了诸多优秀的人才,形成了隆礼、遵法、崇德、严谨、谦逊的家风。“(曹)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女归,试私从容问乃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国,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然无言吾告女也。’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乃所当言也。’”[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020页。曹窋奉惠帝命对其父的“无为而治”提出疑问,结果遭到了曹参的严厉笞打,足见曹参治家严苛,更不必说子孙犯法之事了。富平侯张临经常以霍、桑外戚的下场劝诫后代,“(张)临亦谦俭,每登阁殿,常叹曰:‘桑、霍为我戒,岂不厚哉!’”[注](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第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654页。寿张侯樊宏经常以好谦让去盈溢教戒其子孙,在名利面前保持达观的人生态度,以保全其身。“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列传》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1页。各列侯家族严格的家学家风传承保证了后代遵律守法,谦逊谨慎,未敢越雷池半步。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健康向上、富贵不淫的贵族精神,没有重蹈许多列侯后嗣陷于法禁、陨命亡国的下场。
其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人才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也是关乎列侯家族兴亡的头等大事,诸多列侯家族注重人才的培养,他们或“鉴达治体,经纶博雅”[注](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或“著述宪章,不忘前古”[注](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或“断决有谋,强干习事”[注](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第164页。,皆为国家之干城。张安世之子第二代富平侯张延寿,担任九卿;第三代侯张勃担任散骑谏大夫;第五代侯张放为天水属国都尉、北地都尉、侍中中郎将;第六代侯张纯,为当世名儒,相继担任太仆、虎贲中郎将、太中大夫、大司空;第七代侯张奋,相继担任太常、长乐卫尉、长水校尉、将作大匠、五官中郎将、城门校尉、左中郎将、司空;第八代侯张甫担任津城门候;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的军政官职。第二代平阳侯曹窋,惠帝亲信,相继担任中大夫、御史大夫。第三代平阳侯曹奇,吴楚七国之乱时,担任将军,率军击败关东三国军队。第五代平阳侯曹襄,担任后将军,率兵出击漠北匈奴。第十世平阳侯曹宏,起兵佐助刘秀平定天下,他们均堪称优秀人才,是曹参家族的中流砥柱。隃糜侯耿况家族,“耿氏自中兴已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遂与汉兴衰云”[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九《耿弇列传》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724页。,更是历代人才辈出,为东汉之最。第五代不其侯伏无忌精通儒学,为屯骑校尉、侍中,第六代侯伏质为大司农,第七代侯伏完担任辅国将军、光禄勋。樊宏之子樊鯈,修《公羊严氏春秋》,担任长水校尉、复土校尉,樊鯈之子樊梵担任大鸿胪。这些列侯家族注重人才的培养,其子孙多在朝中担任要职,成为国之栋梁,是各列侯家族长盛不衰的人才基础。
再次,正确义利观的指导是一个家族兴盛的思想基础。诸列侯家族之所以能够做到祭祀绵延不绝,延续百年以上,与他们均能够奉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有着莫大的关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家开始成为两汉的统治思想,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也就成为了两汉正统的义利观。这些列侯家族多为经学世家,深受儒家重义轻利义利观的影响。诸列侯家族多重国家之大义,轻个人之私利。在西汉统一的过程中,曹参身中70余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汉王朝建立后,为了维护汉帝国的统一,曹参率兵消灭英布、陈豨等割据势力。吴楚七国之乱中,曹奇率军击败关东三国叛军,使关东百姓尽快地脱离了战火。曹襄率兵千里奔袭匈奴,确保了北部边郡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历代平阳侯重国家之大义,不避兵矢,方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与朝廷的尊崇,奉为正统,长盛不衰。
耿况、耿弇、耿舒父子三人平定山东、河北,为东汉王朝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东汉一代,保卫西北边疆的重任落到了耿氏一族的肩上。耿况之孙耿秉屡次出击北匈奴,耿夔亦率兵重创北匈奴,彻底消灭了北匈奴主力,确保了西北边疆的安全,使边疆民众免受战乱之苦。戊己校尉耿恭率兵守卫西域车师金蒲城这块刚刚进入汉朝版图的领土,寸土不让,他拒绝了匈奴单于赐女封王的诱降条件,斩杀了匈奴使者,克服缺粮、缺水的困境,最后仅余十几人,依然顽强抵抗,维护了民族尊严,保卫了汉朝领土。
诸列侯家族多以资财赈济宗族,寿张侯樊宏之父樊重,“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列传》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19页。。樊宏之孙樊梵,“悉推财物二千余万与孤兄子,官至大鸿胪”[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列传》第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24页。。富平侯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五《张纯列传》第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98页。。不其侯伏湛,“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徹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注](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六《伏湛列传》第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3—894页。。
反观那些“短命”的列侯家族,其后世子孙生而富贵,长于帷幄之中,坐享其成,忘却了祖先创业的艰难,巨额的财富带来的是胡作非为、骄奢淫逸,触犯律法,甚至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子孙骄逸,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或)亡子孙。讫于孝武后元之年,靡有孑遗,耗矣”[注](东汉)班固:《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528页。。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背景下,这些列侯家族只有殒命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