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教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018-04-03

师道(人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教写诗君子

江 梅

诗教是我国独有的诗词文化传统,其丰富内涵不仅局限于审美理想,更涉及到品德修养、人格教育、社会功用和普及知识等方面。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古典诗词亦逐渐返归大众的视野,诗教,必将在神州大地上焕发出更蓬勃的生命力,迎来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

在我开发的鸢尾花 (IRIS)综合课程中,有 《做谦谦小君子》《轻叩诗歌的大门》等 “经典教育类”专题。 《做谦谦小君子》引导学生吟诵 《论语》名句,沐浴君子之风,在生活中开展探究、调查、设计、宣传、评比等实践活动,感悟君子之道,锻造君子之魂,人人争做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轻叩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精选诗歌,初步创作儿童诗。这些重点培养学生品行和能力的课程,也是对古代诗教传统进行现代转化的尝试,尽管远未成熟,但其作用已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学生的童心得以涵养,童趣得以呵护,品行得以陶冶,诗才得以催生。他们所接受的 “温柔敦厚”之教,将为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用诗教涵养童心

林语堂认为: “如果说宗教对人类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产生体贴的怜悯,那么以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方式,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们对大自然给予一种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中国人通过诗歌医治心灵的创痛,获得感情的升华,净化人们的心灵。诗歌教会中国人聆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山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花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把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

是的,诗歌乃中国人的宗教。热爱诗歌的人,可能都拥有一颗诗心。而最接近童心的,莫过于诗心。我们牵着孩子的小手,把他们引入诗歌的殿堂,用诗歌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将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善莫大焉。因为,拥有诗心的人,才能用诗性智慧照耀漫漫人生路,才能把一切苦痛、烦恼、不幸的经历升华为诗意和审美的体悟,把 “活着”臻于人生最高妙美好的存在。

有人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是天生的诗人。不过,在我看来,这 “本能” “天生”是沉睡的,没有心弦的拨动,没有火花的点燃,孩子们肯定没有赏诗、写诗的自觉性。2014年接手五年 (9)班以后,我想尝试一种 “静悄悄”的改变: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诗意地生活,使他们的心灵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更加敏于感受周遭的世界。这种改变,或许还能实现我的“诗教”期冀:尽管班内大半同学是男孩,但他们沉醉于读诗、写诗的班级生活里,无需什么严苛的班规来约束,也无暇于精力过剩的追逐打闹,最终至 “无为而无不为”之善。

但是,如何唤醒孩子们沉睡的诗性呢?想起亚里士多德曾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诗歌创作理应如此。作为学生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我是他们尊敬和信赖的大朋友,我把自己做 “引子”,以我爱诗之心去唤醒孩子们热爱诗歌的心。

一周后,吕昕怡同学的周记里出现这样的文字——

江老师问我们: “同学们想用什么语句形容第一次来到瑞安校区的心情呢?”虽然有几位同学举手回答了,但都说得很一般。没想到江老师丹唇微微张开,出口就成了诗:“今天我来到瑞安校区,迎接新的太阳。”我的心顿时被触动了一下,从那诗中闻到了芬芳的清香……

三个月之后,简晓琳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江老师是一位散发着独特气质的老师。为什么说她奇特呢?因为在初次见面时,她就鼓励我们写诗,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们: “写诗很重要哦!”所以,渐渐地,我们班的同学就开始写诗了,江老师的评语不经意地由“好”升到了 “好诗”……

我把自己的 《过一种诗意生活》展示给学生看,问他们能不能仿写一节,这 “下水文”还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下 (我告诉他们,可以不用“你”,直接说 “我”,把自己当做大自然中的一员来想象),诗心盛开,所写的文字符合诗歌的句式,类比联想丰富。例如,唐瑜泽写道:如果我是野兔/就撒足奔跑/跑出我的活力和阳光/如果我是白云/就四处游荡/见识世界上的奇迹和美好。金城旭写道:如果我是松鼠/就要躲在大自然里/过着平凡的生活。

为了让诗歌的源泉涓涓地、持久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我采用不同的褒奖方式涵养他们的诗心:赠送书籍 (我的诗词集为主),发 “小诗人”表扬信,粘贴到诗歌墙分享,发布到我博客,传到家长Q群阅读,编辑印刷班级诗集……

二、用诗教呵护童趣

英国的培根曾说 “读诗使人灵秀”,我深以为然。中华诗词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读者,开拓人们的思维,呼唤着人们的创新意识,常读之,能充盈我们的内心,孕育对生活的好奇、热爱之情,成为高雅、有情趣的人。正如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所言,诗词让人 “心灵不死”,它在陶冶性情、活跃思维、开发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诗性思维又叫直觉思维,其主要特点是用丰富的想象力凭直觉创造意象,开辟新思路。是以,诗教可以启智、启新、启趣。

我曾告诉学生,山坡上有一大片草地,在诗人的眼里,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不愿自己当牛羊——眼中只有饲料,而忽略了这个世界的美,更不愿意把他们培养成牛羊。我极少像某些老师那样 “河东狮吼”,因为我身上散发着书香味,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老师。因为写诗,我富有童心、童趣,爱教育、爱孩子的情感多年依旧,而且,我机智、幽默、宽容, “看小动物般的顽童,个个皆好”。我以自身经历证明,写诗的确能修身养性,即使生活在凡尘低处,灵魂也在高处,无比高贵。

当我把儿童诗这颗绿色的种子种入学生的心田后,它就悄悄发芽了。他们描绘事物及所生活的世界,与成人很不一样,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童真童趣,就如冰心所言, “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简晓琳同学的 《雨珠》说:雨珠/从天上飘下来/落到地上/又从地上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的眼睛/它带着白云去周游世界。读着这样的诗句,我的心仿佛被带着飞,我的眼好似在跟着变,儿童诗的想象美、灵动美最是让我陶醉。廖培琰同学写 《枷锁》时,竟然把祖国比喻成 “枷锁”,说 “国锁住了我的一生”,乍看离奇,实则出奇制胜:胜在 “跟别人想得不一样”,胜在思维美,睿思隽永。读学生的小诗,我常常忍俊不禁。

三、用诗教陶冶品行

孔子认为 《诗》教是教育的开始,曾说 “不学诗,无以言”,又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中, “温柔敦厚”被公认为诗教的本质,即经由诗教做文明而文雅的人,有思想有修养的人。反思中国当代教育,最缺的是人格教育。儒家君子人格,是通过切实的道德实践能成就的高尚人格,是最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理想人格。要使学生养成君子人格,必须从诗教开始。

每带一个新班,我都引领学生实施 《做谦谦小君子》综合课程。孩子们会亲历设计班徽、班服、班旗、班歌、班级公约等系列活动,受益匪浅。例如,诗雅九班 (五年9班)的班歌名曰 《君子歌》,选编自 《论语》,吟诵时采用 《诗经》四言调:君子务本,君子怀德。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君子修己,君子不器。成人之美,不忧不惧。君子不党,君子上达。文质彬彬,和而不同。

每当我迈向诗雅九班课室时,学生吟诵的 《君子歌》就会由远及近地飘来。它堪比绿野仙境徐徐拂来的和风,更是我生命中最优美动听的弦歌。在这股和风的吹拂下,在我 “看小动物般的顽童,个个皆好”仁爱之心的熏陶下,从前被很多同学歧视的后进生小刘,获得了人格的平等,享受了同学们学习上的帮助,他的父母不再像找前任班主任那样来找我吵闹。另一个女孩小李,由于家庭环境复杂,心理早熟而且思想蒙尘,曾在第一个学期溜进老师办公室,偷走近十份数学试卷,然后丢进马路边的垃圾桶,原因是这些试卷的主人让她讨厌。更令人堪忧的是,她还去好朋友家里行窃。但其后三个学期,她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像珍珠一样焕发光彩。原因一是她生活在一个君子之班,原因二是我叫她做了我的小助手。她的能力渐显,乐此不疲地为我、为班级做了许多事情。她所撰写的这首 《泡泡》,颇能代表其渴望成长的心声和不懈努力的心路历程:泡泡也有梦想/它有大的梦想/也有小的梦想/可它的梦想总也不能实现/可它并没有灰心。

不知不觉,时光把我和孩子们带到了六年级上学期,凝聚了我之心血、学生之诗作的 《九班雅集》也诞生了。家长们的祝贺之语像鲜花一样灿烂。例如,任昱嘉妈妈说: “江老师,九班的孩子在您的循循善诱下学到了君子以谦为怀、以恭为尊、以礼为道的谦卑有礼,尽显龙口西小学 ‘儒雅少年’的风范!您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情且久远的……”毕业之前,大家开始设计君子徽章,共同评选出了15位班级小君子,颁发给他们的纪念品一是 “君子徽章”,二是印有梅花图案的精美书签,我写上了 “一生做君子”的寄语,并郑重签名。

谦谦十班 (五年10班)是我2016年9月接到的班级。该班的班训是:温文尔雅,胸怀天下。在大小的公开课上,这句班训成为我和学生对答如流的 “口令” (调控课堂用语),它也被善书的孩子写成对联,贴在课室的前门上,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的品行。然而,该班有个大男孩叫小黄,以前的老师反映他 “最捣蛋”,是班级 “头号人物”。他的 “光荣事迹”很多,如因暴怒和同学打架,趁午睡把 “死敌”的鞋子扔到其他楼层的垃圾桶里,搬椅子欲砸向老师……他有句“名言”: “做错事很容易,道歉很难!”回想起来,我教他一年了,他也有情绪失控做错事的时候,但自第一次开始,我温柔而坚定地和他谈心,直到他肯开金口向当事老师道歉为止。他答应我不再打人,脾气没处发泄就去踢专用课室的门,我也叫他向门道歉。当我把黄同学的 “光荣事迹”写成有趣的诗,说要送给他时,他不好意思地摸着后脑勺笑了。没多久,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他竟然写了一首促销诗给我看,我大加赞赏,并帮忙润色。之后,他叫叔叔印刷了两百份,和小伙伴们在义卖那天到处派发,赢来全班一片赞叹!黄同学的妈妈几次在QQ上对我说: “感谢您挽救了我的孩子!”

四、用诗教催生诗才

知名儒学学者徐晋如教授曾说,中国传统教育都强调学与习、道学与自修的合一,故诗教必重实践,如果只是背一背唐诗宋诗,或者了不起背一背 《诗经》,那不是诗教。老师要教创作,学生要亲自操觚,学着去写,这样的才是诗教。

的确,以师诗为 “抛砖引玉”的诗教,才能换来生诗的 “珠玉满堂”,师生相互激赏的诗教,才能兴发、催生优异的 “诗才”。

诗雅九班的简晓琳同学,原本安静、平凡、成绩不是很优秀,爱上写诗之后,语文成绩逐渐拔尖,她和我诗歌唱酬,毕业之后仍是。同时,她爱屋及乌,还写诗赠给学弟学妹。我的赠诗:静女其姝——致简晓琳 (节选)/静女啊/与你相遇/定是上天的安排/你曾在作品中多次写我/融进赤诚的情感和非凡的想象/把我变成江畔幽雅的寒梅/而我/只在你毕业之际/赠了一句“静女其姝”/两年光阴虽如一瞥/却让我瞥见你静女的神韵/即便是演讲/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你在舞台上主持/素手纤纤/朱唇抿抿/秋波盈盈/我搂着你的胳膊合影/沉醉于你的低眉浅笑/袅娜娉婷/又生怕你像一缕云/从我身边飞走/但我知道/你终会撑一根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漫溯……

简晓琳同学的诗:宝贝——送给谦谦十班的同学 (节选)/我与你们虽未谋面/却觉得分外熟悉/像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又像闪闪发亮的明珠/没错/你们同我一样是学生/是江老师的掌上明珠/“宝贝”/这词一届传一届/不要觉得肉麻/它深不可测/星空般扎进心中/无法自拔……

谦谦十班的吴承轩同学,认识我之前没有写过诗。因为他的小诗写得有灵性,第一个获得我的 《寒梅堪忆》诗词集赠品,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此后,他恍如自学成才,单单 “论诗”主题就准备写十首。除了写现代诗,他还尝试写像近体诗、词一样的文字,我一点都不提醒他近体诗和词是有严格、复杂的格律的,暂且让古典诗词的种子在他心田尽情萌芽吧。以下摘录吴承轩的 《论诗 (其二)》: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所有人都有答案,或许对此一无所知。/孟浩然说,诗就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春天。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杨万里说,诗就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苏轼说,诗就是万里无云,天高云淡的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柳宗元说,诗就是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冬天。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原来是,春、夏、秋、冬。可难道就只有这些吗?

2017年10月,吴承轩填写的词 《相见欢·国庆抒怀》被广州天河教育微信公众号选用,获得了两张珠江夜游船票。从此,他写诗更为发奋了。

综上所述,用诗教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亦即引导学生用童真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童真的情怀热爱生活,用童真的品行锻造人格,用童真的思维创生智慧,从而丰富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涵养人文情怀,形成高雅品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诗教写诗君子
八旬老校长义务诗教二十年
我与诗教
今朝诗教欣然践 他日根深花自开——诗教心得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学写诗
君子无所争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有君子之道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