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汉语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启示
——以布里奇波特大学为例

2018-04-03蒋宗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布里奇汉字汉语

赵 倩,蒋宗霞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笔者有幸参加宿州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至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进修4个月,学习期间旁听了该校汉语选修课,并成为汉语课程的助教。布里奇布特大学的汉语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在语言教学的同时更多地让学生体验了解中国文化,他们的教学实践和创新给我们地方性本科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提供了诸多启迪。

一、生本观念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布里奇波特大学汉语教师与学生关系亲密而和谐,选修汉语课的学生有日本学生、韩国学生、欧洲学生和美国学生。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共同点是对汉字、汉语和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方式和记忆方式,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程度、第一语言跟目的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和实际需要;在课堂上,主要的活动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就好比演戏,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这些都体现为学生的中心地位[2]。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授课教师来自中国台湾,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待学生亲切和蔼,充满爱心,学生们在学习上或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得到老师无私的帮助。

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汉语老师上课前会用普通话和学生们聊天,最大程度地营造汉语浸润式学习的氛围。她会将台湾特色零食带给学生们分享,和大家聊聊学习和生活。课下也会与学生认真交流,就学生感兴趣的关于中国的话题讨论研究,鼓励他们尽量多地说汉语用汉语,弥补语言环境的障碍。有时是简单的打招呼,有时练习课文对话,最有趣的是运用学过的句子词汇问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既能够学以致用,又能交流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方式,非常有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营造。老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着平等民主的关系,当然前提是严格的考勤和管理。汉语老师对于学生的到课率要求非常严格,基本每次都会记录。为了巩固汉语学习的成果,汉语老师会安排多次课堂测试和课后练习以及频繁的小考测验,学生的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认真批改并在课堂上讨论纠错。

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才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等;才可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化课堂;也才更有利于语言学习规律和习得理论的研究[3]。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花一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给出学生他们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中国的服饰”、“中国的电影”、“中国的民族”,让学生就这些话题发表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老师也会参与到讨论中来,于是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汉语和中国文化讨论会。学生需要提前准备老师拟定的话题,课堂讨论时尽可能用汉语清楚地进行阐述,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此中汉语教师担任重要的角色,她不但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还应当适当加以引导,适时引入近期教学的目的语,使学生在讨论中反复练习使用。同时给所有学生建议和鼓励,让学生都能踊跃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加学生用好汉语学好汉语的自信。讨论交流式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学课堂,因为这种教学法能充分发挥美国大学生爱表达、爱交流的特点。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汉语教师每节课前都会对课堂节奏和内容设计以及教学重点进行精心设计。

二、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

(一)科学的课程安排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育是中心环节。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汉语教学安排的是小班教学,一个班不超过20人,每学期大约18周课程,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重要的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状况。每单元课程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包括拼音的掌握情况、汉字书写能力、组词造句能力,秉承着“学而时习之”原则。开学第一节课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中国的概况、汉语的特点和文化基本常识。接着,重点教授拼音、音调和汉字的基本笔画,让学生对汉字有基本的认识。由于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中文汉字,所以这部分老师讲课主要以英语教学为主。这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汉语老师在美国生活多年,英语水平非常优秀,可以自如地与学生交谈,中英文交替使用自然。在识字会读的基础上,慢慢增加词汇、对话、课文的学习,循序渐进。之后进行汉字的书写示范,学生模仿老师写汉字,和老师一起写两到三次,再自己练习。最后以不同方式巩固和复习,对新内容新知识反复复习、练习,直到较好地掌握运用。

(二)强调因材施教

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汉语选修班包括日本学生、韩国学生、欧洲国家学生和美国学生,种族多样,对汉语的接受水平差距比较大。其中日本学生对汉字的接受最快,口语相对也是程度最好,非常配合老师的课堂安排。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也比较快,基础较好,课堂表现活泼开朗。美国学生喜欢提问,喜欢口语表达,但是学汉字尤其是音调和书写比较费劲。欧洲学生理解问题比较深刻,汉语水平一般,但是非常愿意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汉语课堂中,面对的教学对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教师只有在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之后,才能在学习、管理上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汉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们的基础和接受快慢因材施教,将汉语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堂讨论环节,不同水平的学习小组讨论不同的问题并发言。汉语老师要求汉语助教课余时间采用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方法与外国学生交朋友,结成对子,生活中尽量多地用汉语对话、交谈、聊天,帮助他们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教师也会利用具体而真实的语境,把语言教学与不同族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多种多样的提问。这是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4]。例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平时的校园生活,课余时间的安排,朋友之间的相处,假期是否回国,正在从事的兼职,以前从事的工作等。

(三)故事演绎法教学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大部分是对传统汉字的继承。中国台湾籍汉语老师自身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在教授汉字的时候,她会将汉字的来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每一个汉字对应远古时期的一个故事,生动而形象。比如用故事教授汉字“日”、“田”、“戈”的演变过程。在讲授中国民族和地理知识的时候也穿插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故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生字的字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也符合汉字的造字法。汉语老师非常善于使用中国民间故事进行汉语教学,节日往往来源于爱与死的传说,而爱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学生们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话题。从中国祖先的悲欢离合中抽取出关于爱和永恒的意义加以展示,学生们是会被感动的。比如汉语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下古典仕女图,表现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写下嫦娥奔月故事中的基本汉字和它们的拼音,引出课堂的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上课之前,老师会准备一些视频短片,有的与课文中的中国文化相关,如春节回家的公益广告、西安兵马俑、上海旅游等;有的是娱乐性比较强的节目,如千手观音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甚至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片段等。可以在课前对话之前播放,老师写板书,播放着视频,等待着学生的到来,那段时间显得非常美妙。或者在讲课中间用来调节气氛,缓解学生疲劳时播放,短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很受学生欢迎。

(四)增加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课时的开设,增加了汉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性原则不但包括课堂教学的方法,而且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体现在教材中,也就是说,它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5]。通常来说汉语课是综合课形式,讲词汇语法课文,还要练习,按照教材走很容易把汉语课讲枯燥,所以汉语老师会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选择一节课两个小时当作交际课。选一个主题,如租房、在银行、购物等,板书几个生词和句子,让学生们组成一段对话,分组后让他们组织表演,同时要郑重其事地布置交际环境。所谓连续话题,就是用连续几课中较小的话题,像滚雪球和搭积木那样,组成较大的话题[6]。老师提供的话题要能够刺激学生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感觉有很多话要告诉别人,或者向别人询问。学生会忘记这是在学习,更不会感到是被迫学习的。学生的表现经常让老师大吃一惊,比如表演购物时,一个学生扮演老板,竟然把街头追着顾客讨价还价的桥段表演得活灵活现,整堂课都很活跃,老师也笑得不能自已,教学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知识广度和课堂驾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一定知识储备及教学经验的积累[7]。

(五)游戏演绎法教学

游戏能够让学生多方面语言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记忆、使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哲学家SUMMER 把这种情感描述为一种活力、有效、轻松的感觉,像是一种令人欢呼和微笑的心境。”[8]

布里奇波特大学汉语教师基本上以这样的原则设计简易游戏,练习语法。比如选用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常见文具物品的汉语名称,稍微复习一下后,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利用实物练习:“请把笔递给我、请把把书给我、能把本子给我吗、把书包给我。”对方在递过东西的同时说:“给你。”然后交换角色练习。这个简单的游戏操练的就是“把.....给我”的句式,游戏虽然简单,但对学习学习汉语语法点非常适用。再比如教表示颜色的词的时候,教师说一个颜色词,让学生重复该词语,并迅速找到身边带种这颜色的物体。课堂时间有限,想办法多让学生开口很重要,做游戏使课堂气氛轻松有趣,利用游戏精讲多练是授课的重要原则。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汉语教师,将常用的几种操作比较简单的课堂游戏固定了下来,比如:击鼓传花、拍苍蝇、表演猜词。

“悄悄话”游戏也是汉语老师使用比较多的,老师传词或句子给第一个同学,然后一个传一个,由浅入深,学习语音阶段可以传易混淆的发音,比如“旁边”和“方便”,“睡觉”和“水饺”,训练易混淆的声韵母和声调。后期可以传句子,传成语,或者传诗句。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也可以全班一起玩,如果最后结果是错的,就让每个学生都说说听到的是什么,这个游戏训练汉语的听力和重复力效果很好。

三、文化教学

(一)参观游览唐人街

程棠在《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对外汉语是指对外国人和海外华人进行的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9]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既是第二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它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所以汉语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和哲学。吕必松在《关于语言教学法问题》中也早已指出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4]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将语言教学置入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开展,彰显语言的文化属性,从而赋予汉语教与学常青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倡导文化导入机制,以中华文化促汉语语言传播与推广的研究与实践。美国学者Moran用“文化冰山”说明,文化观念的大部分是隐性的,少部分是显性的。而隐性的这部分恰恰是我们在文化教学中应该重视的[10]。布里奇波特大学的汉语教师会定期举办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集体包饺子、炸春卷、组织学生参观游玩纽约的唐人街,参加中国传统武术学习。选修汉语课的美国学生基本上都是对中国语言和文化非常感兴趣的,立志成为中国通和汉学家的也不乏其人。比如汉语班里的一位美国男同学对中国武术颇有研究,课余兼职武术教练。

布里奇波特大学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离纽约很近。所以每个学期都会由老师带队,整个汉语班同学参观游览纽约的唐人街,主要是曼哈顿的唐人街,和皇后区的法拉盛。唐人街是学生们了解中国的窗口,在美国被看作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曼哈顿的唐人街历史比较久远,保留了一些中国已经丢失的文化印记,满大街的寺庙、教会。美国华人博物馆,讲述北美华人的历史文化。法拉盛(flushing)是纽约的另一个华人聚集区,位于皇后区,是第一代华人移民定居的地方。在这里会感觉是到了中国,一块块汉字标牌,各种风味的中餐厅,出售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商店随处可见。在唐人街学生们与华人交谈,说汉语,亲身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当学生们看到一处匾额上有孙中山先生写下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便讨论其意义,并对书法表示非常崇拜。唐人街其实就是“中华文化街”,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中华文化的神秘和魅力。对他们来说,唐人街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

(二)节日文化教学

汉语老师五十岁生日之际,同学们特别热情为老师举办生日聚会。在这样的小型聚会上,老师要求大家积极参与中餐的制作、与汉语助教交谈、用汉语表达自己的祝福,用汉语编排小型节目。笔者在聚会上曾就中国武术和武术明星和班里男同学深入讨论交谈,发现他们对武术非常感兴趣,而且认识很深。汉语老师、中国助教和汉语班的同学们一起包饺子、炸春卷、吃火锅,用汉语唱生日快乐歌。中国教师只要熟悉课本和中国文化、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娱乐项目,将二者结合,就会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中国语课堂[11]。

在美国的圣诞节前夕汉语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的“春节”,播放了几段春节联欢晚会的经典节目和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春节记录片。专门用若干课时介绍中国春节传统庆祝仪式,如舞龙、庙会;介绍春节传统美食饺子、元宵。课后作业是让学生用简单中文写下中国春节和美国圣诞节文化比较的小文章,比如“圣诞礼物VS压岁钱”、“圣诞树VS摇钱树”、“圣诞晚餐VS年夜饭”、“圣诞装束VS春节装饰”。汉语老师提前半个月布置任务,学生们自由组成搭档准备中文版的春节庆祝节目,大家都踊跃报名,排练积极。不管是《回家过年》、《春暖花开》诗文朗诵,还是《新年好》、《难忘今宵》春节歌曲的演唱、《十二生肖》、《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快板说唱,学生们认真进行表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女生们柔美的《千手观音》到男生们潇洒的《中国功夫》,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学生们也找到了学习汉语的乐趣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泉,高增霞.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J].海外华文教育,2010(4):8-21.

[2] 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上海: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5] 刘珣.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兼论海内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J].世界汉语教学,1997(1):69-78.

[6] 吕必松. 汉语教学一二三[J]. 汉字文化,2014(4):9-13.

[7] 黄琼. 多元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2):39-42.

[8] 李小新,叶一舵.快乐心理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2):166-172.

[9] 程棠.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4-18.

[10] Patrick R Moran.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1] 徐佩. 韩国中学中韩教师协同下的中国语教学[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5):115-118.

猜你喜欢

布里奇汉字汉语
英国举办布里奇沃特狂欢节游行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蛇蝎美人”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爷爷的藏宝图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生死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