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惯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

2018-04-03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刘礼畅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新课标习惯

文/深圳市大鹏新区华侨中学 刘礼畅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习惯又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终身学习。

俗话说得好,“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学生要“发展提高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将“长期的努力”坚持到底。而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呢?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听课的基础,是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这是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发现自己在新课学习中的疑难点,增强听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加强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探索科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二、课堂的学习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内容。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2.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素质,学习要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孩子一遇到难题,不是呆坐就是急于从同学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学生做不出,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缺乏思考的方法,还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愿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4.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三、课后学习的习惯

1.复习归纳的习惯

阅读课本、整理笔记,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归纳,知识保持效果最好,条理清晰,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越差。

2.自测评价、反思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自测与评价是通过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思考完成过程、实现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里既要使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要使学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处。

3.作业习惯

课外口头和书面的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到的知识,使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量的练习能强化这种内化作用。好的作业习惯应该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先复习课文,再进行作业,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对作业能自我检查,能订正、改正作业的错误,书写整洁、有条理。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知识,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科学家及科学发明,科技进步,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的帮助是最为明显的。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新课标习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