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8-04-03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李露妹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被除数小数点计算能力

文 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 李露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数的除法计算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理解掌握起来往往比较困难,错误率也较高。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类型,我分类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学生错题集。

一、错误类型

1.小数点移动错误。部分同学在把除法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过程中,被除数的小数点与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数不一致,如将48.4÷0.04 错误地转化成 484÷4。

2.商的首位位置写错。在反馈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计算中把商的首位商错位置,如计算57÷18,首位3应商在个位上和被除数的7对齐,而错商在了十位上和被除数的5对齐。

3.商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如7.05÷5,商应是 1.41,商的小数点在1的后面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一些学生把小数点点在了4的后面,和被除数的末尾对齐了。

4.商中间的“0”漏商。如计算 7.35÷7,商应是 1.05,有的学生漏商了0,直接商5算得了1.5。

5.抄错题。一是抄错符号把“÷” 写成“×”, 或者将“×” 写成“÷”;二是抄错数字。

二、应对策略

1.提高学生计算兴趣,增强计算正确的愿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各种类型的比赛往往比一般形式的作业更有兴趣。所以在新授课后,我会根据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一些计算比赛,比赛在突出针对性、过程性、挑战性的同时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比赛的题目从作业本中搜集来的错误率高的题目组成或改编而成,每次5题左右,让学生觉得比赛不是增加作业负担。在计算教学中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唤起他们对计算的兴趣。

2.重视常规训练,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养成习惯是关键。我认为教师应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并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正确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一读、二看、三想、四算”的良好习惯:“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想”是想清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认真计算。二是认真书写习惯。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 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完成一个计算步骤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三是仔细验算习惯。验算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加强口算训练,使之常规化。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用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我坚持每节课花 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熟练,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我还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考试时,如果计算题得满分,则总分另加奖20分。实行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认真仔细,更多的学生计算一丝不苟,算了再算,查了再查。久而久之,学生计算认真、细致的习惯自然形成。

4.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运算速度。有些数在试题中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它们往往是进行快算的基础,如果每次都要动笔计算,既麻烦,又易出错,对于这些数要求学生要熟记。实践表明,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在四则运算中,则能较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准确、快速而灵活地计算。其次,再熟记使用频率高、规律性强的有关数据。

5.引导学生养成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察看,以防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的错误题目抄下来给自己出份试卷练习,既可以突破难点,又可以提高计算的熟练度。

猜你喜欢

被除数小数点计算能力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被除数可能是几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巧求被除数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