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
——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

2018-04-03陆河县河田镇河东小学彭旭波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段课前预习生字

文 陆河县河田镇河东小学 彭旭波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领和悟能力有限,学习知识往往需要去反复实践体验学习过程,才能逐步理解领会。因此,小学生要学好语文,课前预习环节非常重要,而且要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必须要给予目的性明确,条理次序清晰的预习指导。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我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画段序号,二画学会字,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困惑处,六画好词句。我把这个口诀式预习方法称为“六‘画’读书法”。我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对不同年级需要掌握的预习方法做出分配,比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应该从最基础的学起,首先要培养他们使用前四个预习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后两个学习方法。第一就是指在学习新文段的时候,在阅读之前,要用数字在段落前边写上段落的序号,便于学生寻找,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标记序号,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知道文章的大概长短。第二是指完成第一之后,要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这样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把握,认识的更快一些。第三是指在第二完成之后,要区分自己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勾画出自己已经熟悉的文字。从而区分出必须要掌握的字。第四是指学生对于不会认的生字,要在上面标记读音。第五是指学生在以上步骤都完成之后,需要勾画出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在读完课文之后通过询问老师同学或者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

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则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1.读文知意。这要求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明白文章的大体内容。要想做到读文会意,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通过询问同学和查阅字典认识生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遇上多音字或者多义词,需要认真想一想,这个词语在文段中应该怎么读,具体是什么意思。

2.搜集资料。(1)了解作者。要求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索或者查阅图书来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其作品,以便可以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的理解课文。(2)查阅课文的背景。一些课文比如《草船借箭》《负荆请罪》等都是以故事的形式作为课文出现的,只要知道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做批注。学习语文重在提高理解力,品读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是预习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欣赏文段的内容,对字词和句进行品评,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文段好在哪里。这种品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日积月累之后,他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4.做好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标注出自己看不懂的内容,这样在讲解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深化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优美的课文文段摘录下来,在有空的时候多读多记,不断积累。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用笔记本记录下难点和易错的点,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争取自主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时记录,争取理解学懂。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自己不懂的知识。

在课前预习要注意坚持一定的指导原则。

1.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不能盲目地把一个方法全部交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撒手不管,这也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否定,而是从更大程度上对老师的肯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这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课本展开的,所以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内容,还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指导。要教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自己查找和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学生在预习时不能漫无目的,这样的话效率会很低,所以要有目标,会思考。有目标是一种可以量化的学习方法,这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会思考是指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则要独立思考问题,学会质疑,在学习的同时思考并解决问题。学生在预习中还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的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问题,直到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找到自己的乐趣,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文段课前预习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生字辨识大闯关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单一·连贯·完整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