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校本文化,彰显德育特色

2018-04-03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张翼凤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荔湾区谢家少先队

文/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 张翼凤

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德育观念,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校以学校发展、学生成功为目的,结合“谢家祠”文化,将谢家祠设立为少先队特色活动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一、根植校本文化,创新德育新理念

谢家祠,位于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校园内,是广州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成立于1924年8月15日,是广州市成立最早的区一级农民协会。农会的历史,是一段贯穿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荔湾革命史。

1950年,谢家祠北便祠被拆除,祠堂门口的广场和池塘被填平,建成了学校,之后一直属于教学用地。南便祠得以保留,但是被改建成了教工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一度成为危房废弃。2007年起,谢家祠的重修问题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谢家祠南便祠得以修复,恢复了昔日的面貌。

我校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调整学校德育发展理念,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立足谢家祠的文化与历史,寻求有效的途径,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立足爱国主义教育,拓宽德育新渠道

重建后的谢家祠设立为学校少先队活动阵地,已申报为荔湾区少先队特色活动阵地,目前正在申报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深挖荔湾区德育资源和革命历史,谢家祠还将建成为“芳村近代革命历史陈列馆”,引导学生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青少年学生实现“中国梦,少年梦”。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立足谢家祠的文化与历史,寻求有效的途径,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主要是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多学科、多角度适时渗透,要与校内各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要求与考评结合起来。我校立足谢家祠的文化与历史,广泛开展“讲英雄故事”活动,并渗透到德育课程中,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发扬,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我们把谢家祠德育资源向社区开放,邀请社区在祠内开展慈善活动,学校家长义工组织学生参与讲解、义卖等。同时我们坚持“大爱之心,从小事做起”,抓住每一个教育细节,深入开展“手拉手”主题活动,通过谢家祠道德讲堂的建立,引导少先队员之间、队组织之间的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为社会、为他人、为有困难的小伙伴传递一份真诚、奉献一份爱心。我校组织有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利用网络、电话、家访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特别以农民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成年子女为重点关爱对象,深入走访。利用谢家祠德育阵地,组织党员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生结对,实行“一帮一”形式,为孩子购买学习、生活用品。我校还以“关爱孩子月”主题,自行设计制作相关公益广告视频、开展红领巾广播、开展中队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们筑起一个个“广州梦”。不仅组织校内的结对互帮,我校还先后与吉林省延边小学、安徽省石台县七里村少奇红军小学结成“手拉手”结对学校,邀请边远地区、少数名族的孩子来到羊城,寻访谢家祠,同圆“广州梦”。

3.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我校将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谢家祠内广泛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如3月学雷锋实践月活动,开展“学雷锋,我们都是志愿者”“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在“七一”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9月开展“感恩老师”、收集孔子名言等活动。在建队日组织重温少先队的光辉历程、在谢家祠内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宣誓和大队部的换届选举等。

三、展现特色教育成效,促进德育工作新局面

近三年,谢家祠德育基地接待各级参观五十余次,开展大型活动十余次,接待人数超过三千人,较好地完成了作为区域内德育阵地的教育辐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下阶段,我校将继续充分发挥谢家祠的教育功能,向全区少先队员开放,组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场所。

猜你喜欢

荔湾区谢家少先队
喂,不准偷听我许愿
春 归
看图画 写一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 荔府征房〔2020〕3号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