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04-03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双一流权力大学生

余 丹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1]。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国家层面十分重视学生参与高校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现状,通过对以往学界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这一研究主题的观点梳理,进而探究大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为“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 时代背景:高等教育大众化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关于高等教育阶段的界定,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根据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为了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我国的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完善,从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高校中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学生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性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消费者主义的管理理念、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点的质量提升路径等理论不断兴起。随着教育民主化呼声的扩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今社会各界越来越意识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顺应时代发展及教育民主化管理的体现。在各高校的实际管理运作中,活跃着学术、行政等众多管理主体,但是较少有学生群体真正深入到管理层。通过剖析和探究我国各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具体实践途径,关注大学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地位,从而加大大学生在高校实际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研究回顾:多视角下的探讨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被视作当代欧洲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其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时期的大学,许多学者都在论著或文章中有过相关论述,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贝克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有关“学生参与”的内容,包括对学生是否应该参与管理、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参与管理等问题的研究[2]。回顾和梳理以往的研究,学者们对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权力的角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发展,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成为关键性内容,大学生作为大学中各项高等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理应有权力作为管理主体参与到大学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项活动中去。谢安邦等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高校的权力结构中应该包含“学生权力”,他们认为,从高校权力的构成上来看,高校的权力不仅包括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还包括一般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权力等其他方面的权力[3]。因此,学生作为大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大学的主体之一,在大学管理中理应拥有一定的权力。较多学者从大学生权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地位、需求等,呼吁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大学生理应拥有参与管理的权力。

2. 法律法规的角度

在“多元价值”教育评价思想以及博洛尼亚进程中,“学生参与”政策、利益相关者等理论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以法律法规等政策颁布形式将学生纳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中,相继出台了保障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文件。如德国在2005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框架法》中明确提出“大学生应该参与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2009年颁布的《认证委员会院校认证条例》中也明确规定:认证机构的专家小组成员必须包括学生、专业人士等利益相关者。饶燕婷指出,欧洲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力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院校乃至国家层面的管理决策,特别是在1999年博洛尼亚进程“学生参与”政策的推动下,学生逐渐能够在高校管理中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参与[4]。

3. 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是高校的责任。教育教学质量中学生的基本价值诉求是“全面发展”,大学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放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的大学生[5]。高校积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使其适应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从“被动听从”到“主动参与”的行动转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生即使身处高校的“象牙塔”之中也不会与社会脱节,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意识、管理意识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并为其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具体事务的角度

关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具体事务主要有课堂教学评价、宿舍管理、后勤保障活动等。段爱敏指出,关于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研究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学生大学”的建立,在其内部治理中,学生能够在高校各个方面管理中行使决定权。久负盛名的欧洲顶尖学府博洛尼亚大学正是此类学校的重要代表[6]。

三、 理论依据:多学科理论探照

本文所研究的“学生参与”主要指的是: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分子,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等投入到学校的各项事务中,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评估等工作中积极出谋出力[7];“高校管理”主要指的是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用科学的手段围绕发展目标调控高校人、物、财等资源并与环境相适应的决策活动[8]。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合理性,理性诠释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论依据。

1. 管理学——参与式管理

参与式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决策的建立基础是参与和责任延伸到最低的层次上去[9]。领导者要唤起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让组织成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决策中,通过运用每个个体的智慧来谋求组织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进而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在高校管理中,通过创建平等和谐、开放自由的氛围,把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大学生吸收到高校管理体系内,能够唤起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其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为高校的管理提供新颖的思路和活力,有效地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推动高校整体运作发展。

2. 法学——参与权

在依法治国的国家治理进程中,依法办学的理念也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渗透开来,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有其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在高校中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从参与权这一法学理论角度出发,其理应拥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力,这也是依法治校的合理体现。

3. 经济学——消费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市场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自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从西方国家近些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来看,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政府财政收入不断缩减,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不断出现市场化趋势,政府逐渐从过去的承担绝大部分教育经费,转变为大学生自身承担其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费用。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较为发达的欧洲各国,比如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学费是各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高校对学生的资助体系正在被形式多样的学生贷款所代替[10]。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如今学生已不再是国家和高校福利的接受者,而转变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消费者。学生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消费者,理应有权力参与到高等教育管理中去。

4. 政治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德育”不容忽视。在高校这个环境中,赋予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就是逐渐在学生正确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德法”素质。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只有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德法兼修,才能在迈入社会,真正掌握社会脉搏之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面对各种权钱等诱惑时秉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名新时代所需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 实践途径:观念转变与组织保障

1. 观念转变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被纳入到治理体系中。因此,在高校改革中需要高校主体各方逐渐转变观念,主要包括高校管理层领导观念的转变以及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转变。

(1) 高校管理层需要从观念意识上重视对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教育,相信大学生有参与高校管理的愿望和能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广大学生知晓高校管理的具体细节和运作情况,为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提供切实的保障措施。通过进行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与能力训练,让大学生真正接受并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

(2) 参与管理的关键是参与意识,参与意识越强烈,参与行动就越主动,参与效果也就越显著。因此,实现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集体责任感需增强。大学生应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加强自己的维权意识,结合所处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注重自身发展与高校发展相结合。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参与”是一种自身主体观念意识的转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参与,而是每一名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意味着参与也是有范围性的选择,每名学生因外部所处环境和个人自身条件的不同,其参与的机会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2. 组织保障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需要有组织来保障大学生群体有所作为,这些组织能够真实地表达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综合中外高校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具体实践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

(1) 直接决策者。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有一些高校真正将学生吸收进入到决策系统内部,在高校的学术及行政决策中占据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学生有权行使表决权任命和聘任教师。需要说明的是,此种直接决策者方式并不多见,但其所倡导的内涵和意义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及管理者的重视。

(2) 决策监督者。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中,有不少高校在学生监督决策途径、参与高校管理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实施的“学生参议会”模式,浙江大学实施的“学生听证制度”模式,厦门大学实施的“校长早餐”——与校长面对面交谈、出言献策模式等。

(3) 参与管理者。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要以这种方式参与高校管理,依托各种学生组织以及校级委员会,例如由学生组成的学生代表大会以及由学生、教师、法律顾问等多方人士组成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大学生作为参与管理者的参与形式多样,参与角色也多样,由学生行使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权力,在我国高校管理实践中正在日趋拓宽,内容和形式也在进一步深化和改革。

五、 结语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实践途径正在日趋拓宽。尽管现实中存在形式多、实质少等弊端,但从正在积极尝试各种实践方法的各个高校来看,无论是高校管理层或是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观念正在不断加强并落到实处。相信通过“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观念意识将不断增强,实践途径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A/OL].(2015-11-05)[2017-10-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4.

[3] 谢安邦,阎光才.高校的权力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对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20-24.

[4] 饶燕婷.欧洲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学生参与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65-70.

[5] 史秋衡,吴雪,王爱萍,等.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9

[6] 段爱敏.权力视角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4-5.

[7] 周巍.大学治理中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10.

[8] 张向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7.

[9] 普朗克特,傅立叶.参与管理[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4.

[10]李盛兵.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0(4):108-110.

猜你喜欢

双一流权力大学生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