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柏坡精神在高校的传承现状与推进策略

2018-04-03苗培周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大学生

苗培周, 谷 伟

(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作为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的理论创新[1],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观念、新文化[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深入探索和实践西柏坡精神在高校的传承,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一、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现状

在学习、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制了“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状况调查问卷”,问卷主要从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和弘扬方式、途径、效果、践行状况等方面设置选项,面向石家庄高校学生随机发放500份问卷。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收回488份,回收率为97.60%。经检验,有效样本数为488份。

(一)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

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网络媒体、主题教育活动、影视文艺作品等都是西柏坡精神在高校传承的重要渠道。从数据来看,四分之三的被调查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了解主要源自课堂教学,83.40%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有专门的西柏坡精神教育内容或专题,63.93%的学生是从网络媒体上了解西柏坡精神的,由此可见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对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的重要影响。近60%的学生则是通过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广播及报刊宣传栏了解西柏坡精神,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借助影视文艺作品了解西柏坡精神。这表明西柏坡精神进校园和西柏坡精神文化产品开发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95.29%的学生认为西柏坡精神没有过时,89.55%的学生认为作为红色革命文化的西柏坡精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93.44%的学生肯定了西柏坡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97.75%的学生认为对西柏坡精神在高校传承是必要的。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在高校传承持肯定态度。然而,仍有34.84%的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在高校传承兴趣不高。46.00%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人们并不看重红色文化遗产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数据得知,城市籍大学生比农村籍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更为深刻,态度更为积极。这种现象可能与城乡教育活动开展的差异性有关。数据显示,城市籍大学生参观过西柏坡纪念馆的比例高出农村籍大学生近21个百分点。

(三)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活动的途径与形式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思想政治课设有西柏坡精神的内容,88.73%的学生确认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到过西柏坡精神。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在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工作中发挥了主阵地、主渠道作用。88.93%的学生表示,学校开展过西柏坡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外,西柏坡红色经典阅读及相关影视文艺作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正逐渐成为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的重要方式。

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以及其他主题教育活动等多位一体的西柏坡精神传承体系和育人平台已经在高校形成。

(四)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活动参与情况与效果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参与西柏坡精神传承教育活动是比较积极的, 68.85%的大学生“非常积极”或“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中,但仍有31.15%的学生态度是“一般”或“不太积极”。

多数大学生认为,西柏坡精神传承活动对个人成长有一定帮助。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西柏坡精神教育提升了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感。与部分学生访谈了解到,在学习西柏坡精神的活动中,他们进一步端正了人生态度,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92.6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西柏坡精神教育,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传输多,实践体验少

在调研中了解到,58.20%的大学生认为,实践体验少是西柏坡精神传承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活动主要依赖思想政治课和党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论传输多的现象。而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多数都是学生骨干参与,普通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这也是普通学生实践体验少的主要原因。

2.活动缺乏新意,脱离学生实际

调查发现,活动缺乏新意、形式陈旧是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教育的重要问题。57.1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西柏坡精神教育活动存在“假大空”或“高大全”,脱离学生实际,有一定强制色彩。当前大学生深受新媒体、新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主体意识都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多元化的特征,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难以引发他们的参与兴趣。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认真研究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的规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3.工作缺乏针对性,不能契合需求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西柏坡精神的认识、活动参与热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在对西柏坡精神了解程度上,农村籍大学生比城市籍大学生比例偏低,而党员大学生在显著高于共青团员和一般大学生;在西柏坡精神教育宣传活动参与积极性上,男生比例比女生高,而整体上大学生的参与意愿随年级的升高而不断降低。然而,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差异对于西柏坡精神教育活动的影响,多数时候还是整齐划一地部署、组织和实施相关工作。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忽视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与需求,降低了活动质量。

总之,当前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新时代推进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的思考和策略

1.紧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需求,深化西柏坡精神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应当整合研究力量和资源,依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足当代中国重大时代命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等方面坚持整体性、创新性研究,着力提升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影响力[5]。

2.创新路径,将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纳入大学生培育全过程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使西柏坡精神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深入推进西柏坡精神创造性实践转化,创新传播方式与媒介,多视角多渠道多形式对西柏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进行传播与渗透[6],提升西柏坡精神教育的渗透力。此外,高校应有效整合西柏坡精神资源,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组织编写普及性的教育读本。构建校——院——班联动、校内外一体的立体化活动体系,通过广泛开展学术研究、学术报告、实践体验等多种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使西柏坡精神处处可见,深入人心。

3.注重实践养成,促进西柏坡精神传承的内化

德育的基础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实践是人的德性生成的主要途径。由重外烁到重内生、由重知识到重生活、由重“知道”到重“体道”是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发展走向[7]。当代德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实践、体验,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西柏坡精神教育唯有融入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的精神追求。首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让学生自主开展西柏坡精神的探究、体验活动;其次,建立有益于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情感场”,让学生在体验、经历真实的现实生活中领悟西柏坡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仅仅占有知识,并不能保证学生获得西柏坡精神的精髓,在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活动中,必须注重实践养成,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体验、反思、内省和生成,最终使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4.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校的大学生组织主要还是党的领导和共青团指导为主轴的组织框架内成立的不同形式的学生自治团体,是联结高校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实践主体的作用[8]。因此,在开展西柏坡精神培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并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以使这些学生组织在主体框架内以其不同特点发挥各自独特作用。首先,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开展征文、合唱、演讲和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可以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调查等实践体验活动,还可以举办读书会、报告会、影视沙龙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用多样、灵活的方式去体验和感悟西柏坡精神。其次,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组织不断更新观念,满足他们丰富且个性化的精神需要。当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和异质性已经是不容回避的社会事实,而德育离不开人的生活实践,如果离开了人的生活,既无法合乎道德地进行道德教育,也难以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9]。虽然学校德育“要求个人”,但这种要求“最终应当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10]。因此,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状况,增强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分层分类开展工作,比如面对学生性别差异,要提升社会性别文化的敏感度,面对学生的不同学段,正确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制,结合学习任务和发展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总之,面对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借力新媒体,打造加强西柏坡精神高校传承的主流平台

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数字化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11]。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技术在大学生西柏坡精神教育中的运用,构建西柏坡精神教育网络平台。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全面推进西柏坡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一是强化互联网新媒体的学习服务功能。高校要整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网络学习资源,并利用网络课程、网络学习交流社区、学习小组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交流和学习。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优势,创新西柏坡精神教育活动设计。高校应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符合青年大学生特点的话语方式和活动设计,真正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兴趣,构建青春时尚、充满时代智慧的网络活动体系。

猜你喜欢

西柏坡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风雨西柏坡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