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与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2018-04-03尤春梅
尤春梅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0 引言
心脏骤停即使在急诊科室而言也是严重疾病,是指心脏射血功能忽然停止,不能察觉到心音以及大动脉搏动,脑部正常血样循环停止,机体各项生命体征骤然消失,也称之为猝死[1],在诱发心脏骤停各种因素中以心室纤维颤动最为常见,急诊收治心脏骤停患者主要通过系列临床抢救手段以恢复其机能和意识恢复正常[2]。以往常用心肺复苏抢救手段,随着对心脏骤停的了解深入,抢救措施也随之得到调整,心肺脑复苏逐渐成为主要方案[3]。现通过本院近年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资料前瞻性对比以了解心肺脑复苏和心肺复苏急诊抢救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16年至2017年收治心脏骤停患者84例,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7例、47例;年龄17~73岁,平均(46.12±3.84)岁;诱发心脏骤停原因包括:器质性心脏病、急性中毒、药物因素、触电、外伤与溺水。纳入标准:①生命体征和意识已经确认消失;②建立人工气道后意识依然未清醒;③患者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进行[4]。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外伤难以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②存在中度或者重度脑卒中;③内脏功能存在严重障碍[5]。以收治时间先后为准将其分组且各组有患者42例,分别为A组、B组,分组后对组间上述相关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抢救方法
1.2.1A组
心肺脑复苏抢救方式,步骤如下[6-7]:①立即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处理;②以拳击方式完成心前区锤击干预;③对患者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如情况较为危急或者器械准备没到位之前可先采取嘴对嘴吹气的人工辅助呼吸抢救方式,在人工呼吸前确认患者呼吸道无异物存在,让其保持仰卧体位,将其身体上半部分适当垫高后将衣服纽扣解开,清理口腔和鼻腔存在的污染物。一只手托起患者下颌,让头部往后仰,另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孔,吸入一口气后与患者嘴唇紧贴并用力将空气吹入患者口中,在人工呼吸时需要确认其胸廓是否有扩张;人工呼吸后张开患者嘴巴并不再捏住其鼻孔,以便能够顺利排出存在于肺部的气体,反复进行;④胸内心脏按压。
1.2.2B组
接受标准心脑复苏抢救手段即面罩-气囊通气抢救方式[8],首先心脏胸外按压,同时选择面罩-气囊通气手段进行呼吸支持,在呼吸支持期间不停止心脏按压抢救。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复苏当天、复苏3天后以及复苏7天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检测,分数在0~1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复苏效果越突出。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需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且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且予以t检验,数据提示(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对比
A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1。
表1 两种心脏骤停急救方式临床应用效果(n, %)
2.2 预后质量对比
完成抢救后对患者各时间段进行GCS评分检测,A组患者各数据均优于B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2。
表2 不同心脏骤停急救复苏后预后质量对比(±s)
表2 不同心脏骤停急救复苏后预后质量对比(±s)
组别 复苏当天 复苏3天后 复苏7天后A 组(n=42) 7.81±1.42 9.44±1.32 12.43±1.44 B 组(n=42) 5.62±1.23 7.76±1.24 9.14±1.36
3 讨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应尽快采取心肺复苏急救,时间越早预后效果越突出,一般在出现心脏骤停后的8min内是抢救患者的黄金时刻,8min内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抢救能够让患者生命体征得以恢复,如果错过黄金时间则抢救成功率会对应下降。
随着对心脏骤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当前接到求救电话与达到现场时间一般不超过8min,黄金时间内采取急救措施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抢救措施是否全面、及时成为了保障抢救效果的重要内容。医疗技术的提高让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措施不断得到完善,设备也在更新,从本文数据可知相对于心肺复苏的常规抢救手段,采取心肺脑复苏治疗抢救成功率相对更高,同时复苏后患者预后质量也有显著优越性,在常规心肺复苏后患者可存在心律紊乱情况,因此需要在完成心肺复苏后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保障体外自动心脏除颤的效果,在计算机辅助下掌握患者心室颤动的规律性,并对应地释放电流以对存在心律紊乱的心脏进行刺激,恢复心脏节律。心脏骤停患者有一定概率成为植物人或者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而引发死亡,因此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措施更为全面,保障效果也更加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选择心肺脑复苏急救方式对于患者生命保障有更加积极的价值,同时对复苏后预后质量也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1] 韦余艳.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5):161-162.
[2] 季新忠,黄丽,杜志鹏.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脑复苏效果比较[J].心理医生,2017,23(19):451-452.
[3] 葛志文,涂久生.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5):71-73.
[4] 葛冬,谢学猛,徐剑锋,等.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内质网应激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1):1031-1035.
[5] 严浩,李贝.院外亚低温治疗与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京医学,2015,37(11):1089-1091.
[6] 汪宏伟,张思森,沙鑫,等.PETCO2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急救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分析:附92例报告[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2):107-112.
[7] 翟成玉,施芹.2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抢救体会[J].医学信息,2015,28(49):125-126.
[8] 卓晓军,李诺,覃涛,等.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远期生存和脑组织活性氧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2):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