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研究

2018-04-03吕守云

智慧健康 2018年4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吕守云

(苏州沧浪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7)

0 引言

血常规是通过对血细胞数量变化与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1-2]。但该检测方式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检测结果不准确。本研究选取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根据采血不同时间与采血不同部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1-79岁,平均(39.28±15.34)岁;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22-80岁,平均(39.98±15.9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血压、体温正常,没有严重疾病的病史,没有不良嗜好。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采血后30min、2h、6h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组针对不同部位进行血液采集检测,采集的血液为末梢血与静脉血[3-4]。对所有采集的血样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的检测情况,对观察组与对照组6h后的数据对比,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量完全不同,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但2h后对比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情况(±s)

表1 两组检测情况(±s)

组别 n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观察组对照组100 100末梢血静脉血30min 2h 6h 8.55±2.41 7.24±2.51 7.25±2.53 7.25±2.71 7.15±2.43 5.24±3.41 4.73±2.43 4.71±2.61 4.73±2.45 4.56±2.43 136.24±26.12 127.61±25.23 125.43±24.83 122.51±26.61 117.54±29.92 226.54±7.71 243.68±61.34 246.83±60.25 244.25±59.98 237.93±60.35

3 讨论

血常规是通过对血细胞数量变化与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但该检测方式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检测结果不准确[5-6]。故对影响血常规检测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已成为临床医学上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选取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与对照组6h后的数据对比,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量完全不同,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但2h后对比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与白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如下。

(1)采集时间因素:故血常规检测前的进食、情绪、运动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生理因素会对血液的成分造成影响,故检测时应对采集血液的时间密切注意。在采集样本时,采集的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选择有效的采集时间[7-8]。

(2)药物因素:患者可能会在检测前因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服用一些药物,这些药物会对身体内的正常指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会造成检验出的结果差距较大,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会有误诊的情况发生。故在检测时,医护人员应建议患者停止服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样本或在服药之前进行血常规检测。

(3)采血部位不同因素:采血一般都是采取静脉与末梢部位毛细血管。根据研究结果表明,静脉血液更加可靠,末梢毛细血管采集手指的血液与静脉血液的检测结果最为接近,因手指血较为稳定,故采集血液样本都是采集静脉与采集末梢毛细血管、手指血这两个部位。静脉血可以防止感染的情况发生,还能防止采集手指血中的微血块对血细胞分析仪造成阻塞。

(4)采血量因素:静脉血的采集会受到血液与抗凝剂比例的因素影响。这两者的比例如出现差异的情况时,会严重影响血样的质量[9-10]。如差异较大时,会导致微血管的出现,对血细胞分析仪造成阻塞;且抗凝剂的比例差异较大时,抗凝剂也会对血细胞分析仪造成阻塞。故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应在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抗凝剂,并且根据比例进行血液采集。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取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与抽取样本的部位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 邓成清,唐瑞,唐爱群.胰腺囊实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656-2656.

[2] 郑际伦.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1):45-47.

[3] 卫珍.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3):3105-3106.

[4] 吴兰.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0):67-68.

[5] 覃平良.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80-181.

[6] 陈嫣红.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0):17-18.

[7] 周思燕.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3):116-118.

[8] 李岩.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5,21(36):213-213.

[9] 赵雪妃.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294-294.

[10] 刘建华.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22-2023.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