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途径与对策

2018-04-02保广舜

新农村 2018年29期
关键词:伐区江河天然林

保广舜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与黄土高原西边相邻,是许多江河的源头所在地,因而有“中华水塔”之称。长时间以来,在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森林及与之配套的生态功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违反或破坏自然规律,乱砍乱伐、盲目开垦等,势必会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体系,破坏生物多样性,缩小生物种群分布区域,加剧荒漠化,对江河中下游区域人们生活及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1 林业生态建设的途径分析

1.1 加快推动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针对青海省而言,其在森林植被上比较稀少,森林资源并不充裕,当前的天然林多位于江河流域的高山峡谷中,且呈现块状、带状分布,而人工林以本省河湟谷地分布最多,有着比较低的覆盖率。因此,需要切实开展科学管理与分类经营,把森林划分成两部分,即限伐区与禁伐区,然后实施保护,使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持久保护,并维持稳定。①禁伐区。包含已经被划归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点及保护小区;全部风沙干旱区及天然林,以及库湖周围、支流两侧的林分等;②限伐区。针对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河湟谷地人工林区来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对其实施适度采伐。以管、禁、封结合与协调的方式,开展重点管理与保护。针对限伐区与禁伐区,需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抚育管护等措施,推动资源的恢复与发展,实现森林植被的扩大化。

1.2 认真落实江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在建设江河流域生态工程时,其工作重心即为防风沙林、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针对水土保持林工程来讲,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将灌木与阔叶树的营造作为重点,并做到灌、乔、针阔之间的混交,除此之外,还需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浅山地区(有着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作为布局的重点,将天然林作为重要依托,不断向四周进行扩展,最终实现现有天然林的保护与恢复,达到扩大灌木、乔木林面积的目的。在进行防风固沙林工程建设时,需将封沙育林作为重点,并与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相结合,实现沙生植被覆盖面积的扩大化,可以将环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等地区作为布局的重心。

1.3 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现阶段,青海省在绿洲生态农业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在风沙危害上,仍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时常还会发生风沙灾害,沙化土持续扩大。依据青海省防沙治沙工程的具体规划,在具体的建设阶段,将柴达木盆底作为实施重心,围绕城镇,营造以灌木、乔木为主要林种的农田防护林及防风固沙林,以网、片、带相结合,以及草、灌木及乔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造林与保护,在植被恢复上,可以多采取封沙育林等措施,以此来最大程度提高林草制备的防御能力。

1.4 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对于生物多样性而言,其乃是实现生态平衡以及维护生态和谐、稳定的基本标志,同时还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必备条件,其无论是在改善生态环境上,还是在维护生态平衡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强化全面管理,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内陆湿地以及森林类型等保护区的建设与划分。

2 具体的保护措施

2.1 强化领导,积极构建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针对生态环境建设来讲,其实为一项具有较强政策性,并且艰巨、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需与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将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任务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将其划归至议事的日程当中,强化领导,各级签订责任状,将领导监督、协调工作最大化发挥出来;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对于支持智能部门而言,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建设步伐与进程。将生态建设划归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设定具体的目标,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将工程建设质量及好壞当作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审查与考核,定期检查,奖罚分明,使整个工程建设有步骤、有次序及有组织的开展。

2.2 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其实为一项全民公益事业,可用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来形容。需借助于全社会的力量来办事。在实际建设中,需要向广大民众广泛宣传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当地民众在保护与治理环境方面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构建全民参与机制。针对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来讲,其相比于直接的经济效益价值,要明显偏高,如果无偿性且长时间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那么会使林业资源不断减少,而且还会引发间接性的经济困难,减少经营者收入,减弱其积极性,最终会对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所以,需要始终秉持谁破坏、谁恢复、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征收森林生态补偿费以及立法等方式,对行业效益失衡情况予以清除,合理补偿森林经营者,有效缓解林业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

2.3 依靠科技,大力开展科技兴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须积极向科技进步与提高林业劳动者素质方面转变与迈进。现阶段,需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问题与技术难点,组织相关科技力量,共同克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大力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此外,还需加大科技投入与推广力度,挑选一批优质的科技成果,以及科学、合理的林业适用技术,尤其是优质苗木培育、引进适生树种、荒漠化综合治理及节水林业等。还需要指出的是,可以积极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环境监测,同时建立监督管理、评估及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在职教育,将继续教育以及行业岗位培训作为重点,提高人员素质,推动林业更好发展。

青海省森林植被缺乏,整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严重制约者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此,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江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防沙治沙工程与生物多样性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从强化领导,积极构建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依靠科技,大力开展科技兴林;以及构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方面,强化青海省林业生态建设,推动其森林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伐区江河天然林
江河里的水鸟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成效与经验探讨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天然林保护任重而道远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关于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分析
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
南方集体林区伐区蓄积量样木调查法的运用
福建地区林区伐区调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