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 着力推进零陵生态建设
2018-04-02胡爱军
胡爱军
1 零陵区基本情况
零陵地处湖南西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辖7镇3乡6个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1986平方公里,拥有大小河流115条,总人口63万人。境内“永州八景”享誉中外,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山水融合一体的生态城市。该区山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建设是零陵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最大的品牌。
近年来,零陵区认真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部暑,果断地提出了“生态立区”战略,坚持高位认识、高位推动、高氛围宣传的工作要求,已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当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着力建造零陵生态古城,努力构建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绿洲,让千年零陵古城大地更加彰显美丽、活力、品质之魅力。
2 推进的措施与成效
2.1 突出绿色理念,生态宜居靓城彰显
绿色理念引领。近年来,零陵区全面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用绿色理念推动城市发展。零陵虽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区委区政府始终坚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的发展理念,努力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绿色理念规划城市建设,开展区域综合治理,牢筑生态环境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力打造天篮、地绿、水净的绿色城市,推动环境质量的根本性改善,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居民的幸福指数。
顶层规划设计。零陵区委区政府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零陵古城建设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生态宜居靓城”。先后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上海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突出顶端设计、高品位建设的方案,着重抓好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东山景区、柳子景区、潇湘风光带和生态新城等建设的一系列规划与统筹。围绕湘粤桂区域文化旅游中心这一工作目标,充分发挥“零陵古城”文化旅游“龙头”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温。
建设力度空前。该区以超常规的决心和力度加快“生态零陵”建设,重点抓好了沿江大道防洪工程、南津路提质改造、瑞翔大道扩建等15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城区形成“六纵六横”路网框架,城区面积扩大到34平方公里。2016年以来,“零陵古城”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70多亿元,项目充分展现了古城的民族性、生态性和综合性,将零陵古城建成为一座古色古香的国家5A级历史文化旅游和国际旅游度假古城。城市绿化力度空前加大,新建小游园15处,城区绿地面积235公顷,绿地率38.5%,绿化覆盖率41.7%,绿化率达到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82㎡/人,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全面绘就了“城在山水中,房在树林中,生活在景区中”的城市画卷。
2.2 加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不继升级
统筹全域规划。零陵区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永州市零陵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区域土地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执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引进、不审批。同时高标准规划全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邀请了上海交大建筑设计院、江苏中和建筑设计院、湖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和永州市规划设计院参与全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设计,集聚众智,避免重复建设和单调设计,彰显各村特色。目前,已完成12个乡镇(街道)建设规划和160个美丽乡村村庄规划,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做好了总体布局,强化了政策支持。
推进绿化建设。2016年全区启动绿色通道“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生态零陵”,积极开展森林乡村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了以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重点的102.9公里通道绿化改造,完成了单位院落、示范园区以及美丽村庄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任,建设142个秀美村庄。推进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不断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新封育增加面积5.6万亩,湿地保护总面积4531.7公顷,森林蓄积保有量达到了262万立方米,林业用地保有量、有林地面积保有量、公益林面积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178.3万亩、112.7万亩、44.7万亩和55.79%以上。进一步扩大了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长珠江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范围,有效地带动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
恢复矿区植被。区政府制定了矿区植被恢复规划,突出了石期河流域的矿区植被恢复建设,大力推进矿山复绿,严厉打击无证开采、乱采滥挖、非法转让等违法行为,严格把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管理使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持续好转。近年来,区财政逐渐加大了矿区的水毁沟渠、水坝道路和植被恢复建设的投入,已成功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6个,恢复矿区植被475亩,实际保护面积3200公顷,保护率达到70.61%,矿区治理和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2.3 推进城乡同治,环境质量有效提升
整区推进农环治理。该区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扩大连片整治示范,按照《永州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源等污染整治。三年来,全区共投入农村垃圾治理资金2亿多元,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7处,购置垃圾桶20万余个,建设文明清洁屋2000余座,购置垃圾车58台,建设垃圾焚烧炉20座。同时整合项目资金1.68亿元,集中投向农村污水治理,实行“以奖代补”扶持,集中连片建設“三格式”卫厕和水冲式卫厕,对全区144座小Ⅰ、Ⅱ型水库全面禁止投肥养鱼。经过三年多的综合治理,零陵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加强湘江流域防治。科学制定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把湘江流域纳入治理和优先保护范围,严格划分生态功能和保护红线,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己投资350多万元建立标准化的环保三级监测站和三级监察站,有效实行了区域环境质量监管。大力推进城区路网、绿网和管网的建设改造,实施了26条主次干、228条城中道路改造。全面加强餐饮业油烟整治,取缔了河流排污口,建设纳污管网,关停区域锰冶炼企业10多家,搬迁取缔城区养殖300多家。近些年,为治理和保护湘江源头生态建设投入3、5亿。现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潇湘流域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标准,河流出境水质Ⅲ类标准达标率100%,湘江流域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开展污染专项整治。近年来,全区突出开展以矿山开采秩序、工业企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环保专项整治。坚持“大矿兼并小矿,小矿联合做大”的原则,将2000多个锰矿开采点整合为35个规模化工区,非法采矿得到彻底遏制。己投入2 亿多元完成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石期河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重点企业环保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彻底关闭了小炼油、小造纸和小塑料非法企业等40多家,整治非法排污企业26家,对城区20多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升级淘汰。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对城区167家养殖户进行了搬迁、取缔,养殖污染得到全面治理,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2.4 强化示范带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结合零陵实际,推行“高端规划”,高层次规划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整体提升,全区完成50%行政村规划编制,统筹谋划全区“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十三五”每年完成6个市级以上示范村建设任务,到2020年,建成30个示范村,建成1条以上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主要干道沿线),100%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85%的行政村完成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要求。由区农委牵头,科学选取一批基础好、产业好、文化底蕴厚的村作为全区“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市、区示范点和备选点,科学确定建设年度,全局统筹谋划。
推进示范创建。区委区政府坚持重点发展示范村,以示范村建设来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全面完成了全区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的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和47个人居环境治理重点村建设任务。共完成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33个,投入资金2.6亿元。精心打造了香零山休闲采摘+特色农家乐-异蛇文化产业园-富家桥美丽小城镇-人民桥水上大世界-贤水河沿岸风光带-周家大院古院群-何仙姑“十里花谷”示范带。较好地实现了“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建设目标。
突出产业支撑。零陵把产业培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以“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涌现出了天惠油茶、四季青苗木、温氏养殖等一大批万字号产业基地。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30家,10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270家,规模养殖场达到180家。围绕供给侧改革,发展特色产业,创建“异蛇科技”中国驰名商标1个,“柳子牌”等湖南省著名商标6个,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44个。着力打造了香零山无公害蔬菜观光采摘体验、甸尾头梨园水果观光采摘体验、青角井异蛇观光体验、楠木源生态体验等示范村。
3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3.1 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配套生态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有所加大,但还是很有限。由于零陵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受人才、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还比较严重,地方财政压力较大,难以足额配套到位。当前生态建设大多是公益性项目,利润少,回报时间长,难以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因而造成生态建设难以与生态区建设进程相适应。
3.2 产业升级压力较大。近年来,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零陵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不高,资源利用率偏低,高端产业不多。当地锰产业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能源资源消耗较高,己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工业发展底子薄,基础差,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集聚不够,主导产业不突出,转型发展难度较大。同时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入了部分质量不高产业,从而提高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加重了生态环保压力。
3.3 生态意识有待提高。当前广大居民生态意识参差不齐,认识不高,全民参与氛围还不浓。总的来看,近年来各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已在不断增强,但由于思想认识水平不同,生活质量追求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往往出现偏差。特别是当发展经济与治理环境发生冲突时,尚未完全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
4 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4.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引领生态创建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红线,进一步加大“生态立区”战略的宣传力度, 广泛深入宣传生态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强化公众的协调发展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生态道德观念和生态伦理观念。倡导绿色、生态、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一个全区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
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的原则,以控制不合理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不断加大水、土、气综合防治力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全力推进城乡造林绿化、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作为彰显生态特色、建设美丽零陵的重要举措,努力建设“区强民富、创新创业,生态宜居,幸福和谐”的新零陵。
4.2 合理统筹建设资金,进一步夯实生态基础
区委区政府要进一步把生態建设项目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统筹建设资金。有效整合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化筹资机制。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生态建设专项经费,用于生态建设投入,并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切实用好中央和省市把欠发达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选好项目,围绕生态立区的总体目标,找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突出抓好生态城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清洁饮用水、生态村庄、生态林业和生态文化等生态工程,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加速推进生态建设打牢坚实的基础。
4.3 大力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本区实际,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采取得力措施,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企业突出的坏境污染问题。优先保护好饮用水源区,突出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城市污水治理、湘江源头生态植被治理修复工程。
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在治理区域上,着重抓好矿区、城区、园区和农村四大区域治理,扎实推进矿山规范开采和复绿工程,继续加强城区污水治理,创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建设力度上,努力打好工业治理“歼灭战”、生活污水“攻坚战”、农业面源“阵地战”和支流污染“持久战”。同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保障机制,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把环保准入关,深化森林生态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4 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
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制定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绿色产业发展,要着力发展零陵全域旅游,努力打造永州旅游龙头产业。充分利用本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 ,走出一条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在产业布局上要“多线”发展,克服“花样少”发展制约;在规模壮大上“多点”扶持,要多在企业的规模上下功夫,要有力整合零陵异蛇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产业竞争上要“创新”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锰资源集约利用和锰产业群发展,把零陵锰产业打造成“绿色发展”的典范。同时还要积极用好偏远山区生态资源,发展富民产业,使更多的山区和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