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如何与百姓需求有效对接
2018-04-02潘演斌王怀斌黄毅
潘演斌 王怀斌 黄毅
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精神生产和人们精神生活的进步与发展在乡村的体现。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今天,乡村文化建设担负着为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健康繁荣的乡村文化,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提高乡村居民综合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乡村文明程度,最终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百姓需求角度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更好的保障乡村居民的文化权益,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在梓潼县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在全县范围发出并收回100份问卷进行书面调研,对梓潼县的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并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与百姓需求有效衔接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绵阳市的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1 梓潼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了满足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梓潼县委和政府在本级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近三年仍对乡村文化建设投入了656.68万元巨额资金,乡村文化建设在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县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县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负责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县级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1.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县财政加大了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856.68万元,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书屋”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繁荣和发展全县乡村文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迈进。全县32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村文化书屋建设渐成规模。县域内的329个行政村,截至2016年底文化书屋建有率达到100%,有利地促进了乡村文化建设。
1.2 群众文化日益红火。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支持的创新服务和典型示范引领下,梓潼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一是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春节、元宵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庆日,在各乡镇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县城有活动,乡镇闹“红火”,且内容日渐丰富,形式日渐多样,规模日渐宏大。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好戏连台。也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积级培训,强化农村文化队伍体系。针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弱化和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强烈的现状,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组建了38多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 乡村百姓实际文化生活
逢年过节,各地都会送文化下乡。文化生活要丰富,精神层面须补给,对农村地区而言,愈显重要。但如果文化下了乡却“入”不了乡,送的人热情满怀,被送对象尽是无感,就容易失了本意。
乡村百姓实际文化生活。逢单乡村群众早上吃完早饭上街赶乡集镇,逢双上街赶相邻镇所在集镇。一部分人卖一点自身种的菜和粮,卖完后进入茶园喝茶、谈论今年收成如何,东家长西家短等交流着,到中午时一起吃个饭,喝上二两小酒,每人平均出钱。一部分没有卖的直接进入茶园喝上一杯茶,能打麻将打麻将,会斗地主的斗地主,想打纸牌的打纸牌,一边打一边天南海北谈着,中午叫上一份盒饭,一边吃、一边打、一边谈,下午5点回家干活。
白天乡村書屋无人进入,晚上电影放着无人看,村长、书记一定会坚持看完,原因是放影员无论风吹雨打一定会放完,有一个检测系统能看到是否放完。坝坝舞开始七八人跳,现在无人再跳,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开会,检查时用,平时无人问津。
3 对策建议
3.1 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乡村文化“富”起来。政府可以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集农家书屋、电影固定放映场所、日间照料中心、喝茶、娱乐、商店、村邮代办站、农家乐为一体。推动基层有关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3.2 建立乡村文化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多方参与机制,让乡村文化“动”起来。解决乡村文化供应不足的矛盾,缩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现实,一方面要靠政府在政策上支持、扶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和管理。通过多方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书报阅读、影视观赏、戏曲表演、普法教育、艺术普及、科学普及、广播播送、互联网上网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并根据其功能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