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的新探索:广播节目视频直播化

2018-04-02王晓红

中国广播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广播节目媒体融合

王晓红

【摘要】网络视频直播异军突起,掀起一股全民直播的热潮。如何借助网络直播来增加广播节目的影响力?本文在阐述了网络视频直播和广播节目传播形式上的差异之后,进一步分析了视频直播与广播结合的实践路径,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网络直播 媒体融合 广播节目

一、广播引入视频直播的可行性分析

读图时代,大众对于图像的依赖,使得广播一度陷入尴尬境地。当下,网络直播大行其道,带给了我们多一层思考:可否借助这个形式,让广播有形,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首先,从二者的基本形态人手进行分析,广播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而网络直播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手机平台的社会化传播,在用户原创内容(UCG)模式下,实现内容的海量汇集,实现传播内容的实时制作和传播,满足受众的碎片化信息需求。其次,广播在权威信息的发布上具有优势,但听众对于节目的反馈无法及时传递给制作方;网络直播改变了这一局面,它自带的强互动具有开放性、交流性、可储存性、可选择性几大特征。网络直播背后的互联网大数据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受众群体的数量、层次比例、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等。这种及时准确反馈的功能正是广电媒体所需要的,通过网络反馈的数据及时调整传播内容,不断改进节目质量。

可以看出,网络直播具备很多广播不具备的优势,将网络直播形态引入广播,能够有效将新媒体传播优势与传统媒体结合,相互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广播的传播面和影响力,促進广播事业快速发展。

二、视频直播与广播结合的实践路径

(一)与直播并行,打造优质线上节目

传统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可借助网络视频直播,在节目进行的同时将主播直播情况展示给受众。现在,传统广播节目制作的公开化,成为视频直播中一个亮点。美国好莱坞被人称道的三个成功点是:高度精细的组织分工、制片人制度、明星制度。在商品经济时代,“明星”的个人价值被放大,依托互联网经济而生的“网红”也正是基于此理。广播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打造一批属于电台的“网红”主播,加大广播节目的影响力,在直播中放大主播个性,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扩大受众范围。

(二)助力广播户外节目

在视频直播活动中,由于视频直播为广播举办的户外活动加大了传播力,其功能受到广大听众的追捧。2017年5月12日,陕西渭南广播电视台广播频率举行“感恩母亲,寄爱回家”户外直播活动,轻松打破了传统广播的地域属性,提升了渭南广播的影响力。

三、广播直播面临的挑战

广播至今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在时效性上,广播是传播最快的媒体。广播的时效性极大地拓宽了广播节目的生存空间,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可以随时插播现场直播。其次,广播的伴随性,广播是一种单纯的听觉媒介,只需要调动听觉来接受信息,这种伴随性特征滋生了网络在线广播的产生,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广播类节目的传播渠道,给广播节目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听众在线收听是广播伴随特点的显著表现,听众在通过网络收听节目的同时,可以聊天、办公、浏览信息等,使广播节目的二次传播成为可能。

(一)主持人角色的转换

广播电台主持人是广播节目的组织、制作和播出者,是广播电台与听众之间连接的桥梁。广播事业在积极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节目形式越来越多地开始走出直播间,这其中也存在着广播节目主持人角色转换的问题。之前的电台主持人主要工作在直播间,只需要专注声音的表达;网络直播时代,面对镜头,主持人业务实践的落脚点不能只放在演播室里,而要在任何场所、各种场面都能够向受众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广播主持人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场主持和平时做节目的异同,要灵活运用播音主持的功底和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主持能力,在网络直播中展现自己丰富多彩的一面。

面对直播化、可视化的转向,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密切关注网络话题和热点新闻,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捕捉新知识和新观点,善于制造话题,从而积极正面引导受众。

(二)节目内容单一性的局限

传统的广播节目是单纯的听觉艺术,节目的种类和播出形态也比较单一;与网络直播结合后,节目的要求将会提高,原本单一的节目内容能否满足网络传播的要求,是今后广播网络直播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比如新闻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形式通常是主持人与嘉宾在话筒前对话交流,话题相对严肃,主持人不能表现得过于活泼好动,画面变化性不强,受众如果长时间观看,难免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对节目的收听兴趣。所以,在直播形式的植入上并非所有节目都适用。

四、广播可视化过程中的对策分析

(一)主持人的转型

新媒体时代对电台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亟待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和传播理念,更好地使用广播的新设备、新技术,更准确地把握受众需求。尽管“内容为王”仍为人们所肯定,但是在注重节目内容之余,主持风格的创新、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广播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主持人应积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学会面对镜头、适应镜头。直播直接和观众通过弹幕进行互动,观众具有不确定性,主持人必须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驾驭直播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渭南广播多年来始终注重对主持人的培育,为其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加强业务培训和外出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主持人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深受渭南人民喜爱的广播主持人。

(二)细分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打造节目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广播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危机的背后也往往蕴含着转机。大数据时代,信息提取的便利化,使得观众的数量、比例层次、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等相关数据,能准确抓取,清晰地掌握受众需求,有针对性的打造不同节目,是广播未来的发展道路。

针对原有的听众和移动用户,继续加强对传统节目的创新和质量把关,强调广播的伴随性,发挥广播的伴随I生特点;针对网络受众,打造优质线上节目。

(三)原创优质内容,塑造节目品牌

如何挖掘优质原创内容?进入全民直播时代后,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虽然有较多话题性,但视频的画质比较粗糙,这就使得直播平台的内容生产粗放化。相比网络直播而言,广播电台拥有更加专业的团队策划和设备技术支撑,以及更加优秀的从业人员。从一定程度上讲,广播电台从业人员打造网络直播更具优势,可为目前混乱的直播平台规范化提供正面借鉴。不断提升节目品质,打造有质量的广播,这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既能有的放矢,又能拥有主动权,做强做大广播。

(四)打造有温度的媒体

直播最大的优势在于受众能与传播者及时互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要求,这种双向互动的优势确实是网络直播得天独厚的长项,但这也是造成直播平台秩序混乱的原因之一。广播在引入直播形式之时,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传统广播拥有网络直播平台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和规范的节目制作流程,可以在众多直播平台打造有温度的媒体。如渭南广播电视台的政风行风栏目《环境热线》,就借鉴直播形式,邀请各职能部门领导做客直播室,现场接听群众热线,吸引了一批潜在的网友们互动参与,现场与主持人交流,直接提问,现场解答。而对于相亲类节目《为爱向前冲》,节目邀请男女嘉宾直接做客演播室,面对镜头介绍自己,提高了广播相亲类节目的可信度。

网络直播的开启打破了传统广播的局限性,扩大了受众群体,开启了一个与听众零距离贴近传播的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广播人,要认清现状,根据广播节目的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到受众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媒体融合中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优势,有机地与适应性节目深度融合,通过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形态,融入到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中,通过创新和节目研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广播节目媒体融合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