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笛超车多点共融电台步入媒体融合“快车道”
2018-04-02雷鹏
雷鹏
【摘要】现阶段,传统媒体融合的态势进一步增强,只有打破壁垒、突破痛点,进一步树立深度融合思维,才能在坚守传统媒体行业优势的基础上,通過新渠道、新形式不断满足、激发行业的生命力。广播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应不止于广播平台,不囿于传统发声,需要多点共融,探索出众多属于电台自身特点的媒体融合方式。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播 流程再造 客户端 社交产品
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写入中国新闻发展史,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时不我待,转眼已经进入2018年,还未来得及畅想与展望,媒体融合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不少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台,媒体融合发展俨然已经进入快车道。
2017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声音推广季”活动主题定位“不止于声”,这四个字也恰当反映了时下传统电台正在进行的媒体融合的现状。在媒体融合中,电台不止于广播平台,不囿于传统发声,更不再简单地为微信微博摇旗呐喊。多点共融,探索众多属于电台自身特点的媒体融合方式和推动行业变革的平台工具,成为传统广播电台发力的重点。
一、流程再造的融合探索
新年伊始,新华社便发布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探索媒介传播方式的创新。传统广播业的探索也没有停歇,并在摸爬滚打的实践中不断突破,初显成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上海东方广播中心的“@radio”、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的“讯听云”、湖北广播电视台的“长江云移动采编平台”、长沙广播电视台的“长沙广电全媒体技术平台”等融合媒体技术平台纷纷投入使用。行业公司眨眼猫、英夫美迪、联汇、南京厚建等也纷纷建立融媒体广播业务云平台,这些都是面向电台内部工作流程再造升级的系统平台,使电台内容生产实现了一体策划、全媒体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什么是媒体融合技术平台,这种融合能为电台带来怎样的变化?在电台旧有的工作流程中,存在着诸多业务痛点。比如:第一手音频内容无法实现即时传输,造成消息滞后;跨频率信息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定点定时会商机制,制约新闻管理者的工作灵活度;用稿统计人工处理,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就是要解决这些痛点,融合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以北京电台的“讯听云”系统为例。原来记者外出采访,用采访机录制了一个小时素材,必须回到单位,以“一比一”的时间把素材输入电台制作系统内,才能对素材内容进行编辑制作。而采用“讯听云”系统,记者外出采访完毕后,通过移动终端即可一键发送至电台制作系统。仅此一个功能,至少提升记者50%的工作效率。媒体融合,就是要把互联网以及新媒体平台和电台业务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融合需要达到“一”和“+”两方面的效果。“一”就是借助融合平台,减少传统流程中不必要的溢出环节。记者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完成录音采访、音频剪辑、稿件撰写,在文字稿件中插入音频,快速送审;跨频率节目串联单可以及时查看,资源共享;主持人甚至可以在家里完成直播前所需素材的整理工作,做好预排单,进入直播间,打开系统,轻松实现即点即播等。相对而言,“+”就是为电台从业人员在云平台系统内增加实用功能。例如,提供播出节目由系统面向社交平台的分享功能;图片转文字、音频转文字等实用工具的融合使用等。
在运行多年的电台生产流程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业务痛点,都可以纳入到通过媒体融合解决的范畴。北京电台的“讯听云”项目作为技术引领和支撑的现实体现,实现了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促进了内容资源的整合,达到了“上下联动、内容共享”的发展局面,提升了电台综合管理水平和信息使用效率,降低了整体运行成本,是行业生产流程融合建设的具体实践。
二、客户端的融合深入
北京电台广播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底对全国60家电台进行了调查,受访者中有49家电台拥有官方微信微博以外的融(新)媒体产品,占比81.6%。在电台的融媒体产品中,客户端是电台行业最早进行媒介融合的具体实践,也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2014年,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等少数几家电台有自己的客户端。2015年底,笔者对全国省级电台、一线城市电台客户端建设进行过一次统计,独有音频客户端的电台占比不到总数的30%。2016年,电台客户端呈爆发式增长,广东、山东、安徽、辽宁、陕西、河南、宁夏等地电台客户端纷纷推出。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喜欢听”、吉林广播电视台“沐耳FM”、南宁人民广播电台“南宁手机台”在2017年也隆重上线。截至目前,大多数省级以上电台都拥有自主音频客户端,部分市级电台也拥有独立的音频客户端。
在电台自主音频客户端中,大多数电台客户端都会基于自身电台内容、主持人进行功能开发。例如节目的直播回听点播、主持人的个人空间与社区运营等。2016年直播元年,很多客户端开发了(音视频)直播功能。2017年,伴随着付费收听潮流的兴起,一些电台也在这个领域发力,商城也几乎是标准配置。这些客户端大多注重精品内容的发掘和推广,通过高质量的音频内容和媒体自身的品牌优势吸引用户。
也有的电台客户端根据自身特点在地域性、服务性上下功夫,开发特色服务型应用。广东广播电视台的“粤听”,以粤语为特点、以岭南文化为卖点,开拓两广及海外粤语移动市场。湖北广播电视台的“九头鸟”,设置“起床听”“路上听”“休闲听”“睡前听”的场景分类。南京广播电视台的“在南京”,话费充值、水电气缴费、旅游、美食、休闲娱乐通通收纳,本地化区域服务特色明显。
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72亿。国内权威客户端(App)数据监测机构Quest 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音频电台产品日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1400万人,每日使用共1.2亿次,日均累计使用时长达到4.3亿分钟。虽然,商业音频平台霸占绝大部分市场的现状目前还难以撼动,在众多音频数据机构的统计中,传统广播鲜有客户端统计可以进入前部排名,但作为专业声音媒体的电台,打造一个全新的传播和接收终端,正成为广播媒体融合实践的共识和重要手段。数据显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重叠率高,广播听众中近85%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收听广播的听众占比超过50%。这意味着手机移动端将是广播的新战场,广播和移动终端的融合更有利于广播的进一步发展。对广电行业来说,好消息是大家都意识到了建设客户端的重要,坏消息是大家都在做自己的客户端。
三、社交产品的融合实践
2017年,“世界读书日”点燃了人们的一场诵读热流,北京电台文艺广播推出的“诵读小站”活动在北京的书店、人流聚集的场馆引发了一个个热闹的景象。2018年新年伊始,“诵读小站”又亮相北京首都博物馆,参与“2018年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现场的中外嘉宾通过“小站”自助完成指定或者自由作品的诵读,并可以即时分享到朋友圈。在三个小时的活动中,“小站”外一直有长长的人群排队等候。
“诵读小站”是一款北京电台的融媒体特色社交产品,是推动全民阅读的生动实践。“小站”是一个独立空间的小亭子,外部采用高强度隔音玻璃,内部配有专业的录音设备,包括头戴式耳机和专业麦克风。朗读者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匹配合适的背景乐进行录音,并即时分享。通过“诵读小站”收集到的诵读音频,经过电台专业人员的精心编辑,还会出现在北京电台文艺广播FM87.6的节目中。“诵读小站”成为一种社交方式,一种时尚的体验。
传统广播电台在融合性社交产品上也是多点开花,除了客户端,在车载电台、智能音箱、智能电视等方面都曾进行过探索。
北京电台青年广播FM98.2建立了一套广播可视化技术系统,在国内传统广播媒体中率先实现全频可视化直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推出针对车友的智能车载产品“广电车盒子”,将行车记录仪、导航、语音交互等需求进行融合,还可以与电台节目以及微信进行互动。
各类融合产品在自身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与各类媒体融合产品也都存在进一步的物理融合。北京电台的直播节目,不仅可以在客户端“听听FM”上直播、点播收听,“讯听云”系统还可调用“听听FM”客户端内容,方便工作人员对播出内容进行即时分享。在“讯听云”系统上,可以方便地把“诵读小站”的音频内容转化成文字,还可以观看青年广播等频率的可视化直播。各个系统相对独立,又融合共享。
四、总结
媒体融合,内容和技术是两大推进剂。对“内容为王”大家都有共识,在电台的各个传播窗口,不断涌现出反映時代进步、引领文化传播、贴合时下人们需求的好内容。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推手,也是融合的必要条件,而电台媒体融合的技术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至少与电台关联的新媒体部门或者科技公司是其核心力量。
作为电台行业融合产品的开拓者,技术公司需要对电台行业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产品层面要对电台行业有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这种调研是垂直领域的深入调研,是电台媒体融合改革的参与者。媒体融合的最终呈现是一种产品,需要给客户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这种服务是“贴近式”的服务、“及时式”的高效解答、“探索式”的问题反馈、“迭代式”的产品升级。
我们必须认清,媒体融合的这股潮流是大势所趋。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媒体融合的态势会进一步增强,打破壁垒、突破痛点,坚持深度融合思维,才能在坚守传统电台行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新渠道、新形式不断满足、激发行业的生命力,拓展媒体与时俱进的功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