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8-04-02赵林叶牛慧贞
赵林叶 牛慧贞
【摘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急性哮喘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 舒适护理模式)和对照组(33例, 常规护理模式), 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胸闷消失时间为(1.43±0.27)d, 喘息消失时间为 (0.82±0.22)d, 咳嗽消失时间为(2.10±1.31)d, 气促消失时间为(1.65±0.42)d;对照组胸闷消失时间为(2.79±0.68)d, 喘息消失时间为 (1.79±0.50)d, 咳嗽消失时间为(4.45±1.97)d, 气促消失时间为(2.71±0.60)d;研究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57/58),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27/3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0%(4/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急性哮喘的急诊护理中效果较佳, 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并发症少。
【关键词】 小儿;急性哮喘;舒适护理模式;急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105
急性哮喘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时, 会出现胸闷、喘息、咳嗽、气短等状况, 其是在慢性迁延的反复基础或是突然发作出现加剧的现象。急性哮喘患儿通常会伴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呼气流量下降等, 其恶化速度快, 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性威胁。研究认为, 在对急性哮喘的患儿实施及时治疗的同时, 需运用有效护理模式, 从而可提升治疗总体效果, 改善患儿预后质量[1]。故本院对急性哮喘的患儿在急诊护理施以舒适护理模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1例急性哮喘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33例)。研究组中男30例, 女28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3.30±1.57)岁;病程3 h~2 d, 平均病程(1.14±0.23)d。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3例;年龄2~9岁, 平均年龄(3.93±1.87)岁;病程2 h~3 d, 平均病程(1.64±0.76)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 主要为急诊生命体征的监测、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研究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①辅助雾化吸入疗法:对雾化的温度及吸入时间进行控制, 辅助患儿摆正体位, 同时轻叩患儿背部, 促进其排痰, 指导患儿正确的咳嗽方法, 教会患儿家长在雾化治疗结束后为患儿漱口。②心理护理:增加和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从患儿的角度与其进行交谈, 倾听患儿诉说, 对其实施积极的鼓励及赞美, 使患儿身心放松, 提升其治疗配合度。对患儿家长, 则多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 稳定家长情绪, 提醒其多对患儿进行鼓励及开导。③环境护理:确保病房中环境良好, 湿温度适宜, 定期开窗通风, 保证光线充足;应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2次/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喘息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气促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的肺部感染、酸碱失衡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定标准[2]:无效:症状无变化或是有加重;有效:气短喘、偶有胸闷、呈逐渐恢复的状态;治愈:症状皆消失。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胸闷消失时间为(1.43±0.27)d, 喘息消失时间为 (0.82±0.22)d, 咳嗽消失时间为(2.10±1.31)d, 气促消失时间为(1.65±0.42)d;对照组胸闷消失时间为(2.79±0.68)d, 喘息消失时间为 (1.79±0.50)d, 咳嗽消失时间为(4.45±1.97)d, 气促消失时间为(2.71±0.60)d;研究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愈25例, 有效32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57/58);对照组治愈10例, 有效17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27/3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4/58), 其中肺部感染1例、酸碱失衡2例、呼吸衰竭1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9/33), 其中肺部感染3例、酸碱失衡3例、呼吸衰竭3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哮喘为呼吸系统中慢性疾病类型, 致病机制较为复杂, 研究指出, 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其中皆有参与, 临床中对其实施根治的效果不够显著。文献表明, 哮喘易向急性期转归, 其发病较为急骤, 且病情的进展较为迅速, 可能会促使患儿出现气道的高敏反应, 同时诱发患儿发生气喘、气促及呼吸窘迫等状况, 情况危急时, 可能造成患儿猝死或是呼吸衰竭[3]。有学者指出, 哮喘患儿的病情发作呈反复状态, 对其进行治疗的周期较长, 因此患儿易出现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现象。
本院对急性哮喘的患儿在急诊护理施以舒适护理模式, 结果显示, 研究组胸闷消失时间为(1.43±0.27)d, 喘息消失时间为 (0.82±0.22)d, 咳嗽消失时间为(2.10±1.31)d, 气促消失时间为(1.65±0.42)d;对照组胸闷消失时间为(2.79±0.68)d, 喘息消失时间为 (1.79±0.50)d, 咳嗽消失时间为(4.45±1.97)d, 气促消失时间为(2.71±0.60)d。研究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57/58),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27/3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0%(4/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宋春梅[4]研究结果类似。分析产生结果的因素为:有文献报道, 在患儿处于哮喘的急性发作阶段, 对其实施舒适护理模式, 能够使患儿治疗效果得以全面提升, 在缩短治疗总体时间的同时还可提高预后质量[5-8]。本院对患儿实施舒适护理模式, 主要包含辅助实施雾化的吸入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及饮食干预等。护理人员在协助对患儿实施治疗的同时, 加以恰当的心理疏导, 站在患儿角度分析问题, 使患儿得到充分地关心、陪伴, 从而促使其提升治疗依从性。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 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 减少其烦躁、焦虑的情绪, 稳定其心理状态, 可更好地配合治疗。积极控制病房的人员出入, 控制房内交谈分贝, 禁烟, 使患儿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进而减少患儿咳嗽次数, 有利于症状缓解。护理人员教会患儿正确的护理锻炼方式, 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同时提醒患儿家长注意严格控制患儿饮食, 预防刺激性食物对患儿的刺激作用。本研究对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情况未详细调查, 待临床补充统计。
综上所述,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急性哮喘的急诊护理中, 能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提升整体治疗的效果, 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冯佩君, 沈秋娣, 陆菲. 急性哮喘患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11(7):1766-1768.
[2] 黃玲, 王仁媛, 符增珍. 舒适护理改善小儿急性哮喘预后的分析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208-211.
[3] 王盈. 干预性护理对小儿急性哮喘的应用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14):237-238.
[4] 宋春梅. 探讨舒适护理管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9(24):151-152.
[5] 陈绍静.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1):150-151.
[6] 程君, 吴惠敏.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11):1167-1168.
[7] 裴海莉.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世界中医药, 2015(a1):693-694.
[8] 王亮. 小儿夜间哮喘急性发作的护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4):187-188.
[收稿日期: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