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中枫坪傩狮舞剧目题材创作的审美研究

2018-04-02欧阳锡威

艺术评鉴 2018年3期

欧阳锡威

摘要:“题材对于作品来说是原始的客观的社会生活某一范围的自动选择。舞蹈题材是指一部作品中具体表现的,经过舞蹈编导提炼、概括、加工并渗透着舞蹈编导个人情感的社会生活现象”[1]。笔者通过田野采风、传承人采访等对枫坪傩狮舞剧目题材创作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以及从心理学角度论证傩狮舞的扮演者在表演过程中灵魂附体的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当时枫坪地区人民的精神追求以及审美情趣。从题材入手探索民间艺术在当初社会语境下的境遇,为获取民间艺术审美特征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枫坪傩狮舞剧目 题材创作 审美需求

中图分类号:J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4-0144-02

枫坪傩狮舞剧目是湘中枫坪地区兴起的一种以傩面狮子为主要表演媒介,配有《西游记》驱魔团队的各个傩面形象,且脱胎于汉代民间的“角抵戏”,宋代胡石壁称之为“木鬼戏面”。在舞蹈场面,常常与武术、杂技、赞词、弹唱等共同进行的民俗艺术表演形式,并于2012年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更进一步的挖掘、保护、研究利用,对枫坪傩狮舞剧目创作题材的整理研究,了解湘中地区人民在万历年间的生活环境和场景,有助于挖掘枫坪人民当时的精神追求以及审美情趣,为枫坪傩狮舞剧目创作提供风格、审美情趣的参考资料。

一、题材的选定与人文崇拜的体现

(一)对狮子本身的崇拜。狮子是从西亚随佛教的传入,引入中国大陆皇宫,在皇宫具有驱邪除疫的功效。老百姓通过对狮子的崇拜,希望狮子驱邪除疫,促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风调雨顺,世代平安,生活环境也能像皇宫一样富丽堂皇,生活无忧。为了丰富狮子在百姓中的功能,70多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狮舞传承人谢亮平介绍:“人民将傩面狮子舞,分为文狮和武狮,武狮从舞(武),文狮从文(赞词)”。从而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节目内涵,狮子有不同的职业划分,例如武狮,主要用于舞蹈、武术、娱乐、杂技等,活跃气氛,有看家护院的意愿。而文狮在演完每一个剧目的时候,具有赞词,不仅为舞蹈剧目简要的说明和概括,同时对所处环境加以祝词,节奏清楚,格律押韵,朗朗上口。例如《仙鹅抱蛋》中的赞词:公主冠名谁幸之,洁美无暇别格姿。高贵典型凭看处,天鹅不媚世人痴。有些字眼不是普通话的发音,用方言就可以找到其中的韵律。如《岳母刺字》中:“为铭刺字世无双,是子尽忠亦是娘”,娘在当地方言中称“yang”。从这一点看出,枫坪人不仅对狮子本身功效的崇拜,而且傩狮舞文化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和渗入。

(二)对狮子同样功能物种的崇拜。“明万历年间,湘中枫坪一带瘟疫盛行,当地谢氏第十二世祖元环公兄弟依据梦中所见,砍伐村中的左右古樟,雕刻出狮、猴、猪等三套标准的傩面,并以传统傩狮耍五方的特点,配合当地武术,参与大型节庆日等祈福娱乐活动”。对于元环公兄弟所梦真假,无法考究,但是与猴、猪相对应的西游记中的驱魔团队却耳熟能详。从现存的所有傩面中可以看出,去西天取经的团队,唯独没有唐僧,其余的师兄弟都有,且在108个剧目中都是配合狮子共演一个剧目,具有同等的地位。由此,只要能实现人民的愿望,符合当时人民的审美需求,都是人民崇拜的对象。

(三)狮子与地域崇拜对象的融合。枫坪地区,地处古梅山地带,据《谢氏族谱》所述,谢姓于宋元之际定居枫坪。枫坪距西汉初在梅山峒区建置的连道县治不足4公里。谢氏家族的定居地址就受所在的县治管辖范围”。梅山地区相传是蚩尤的故土,蚩尤是牛与鸟的化身,据李新吾分析万历年间的老傩面狮子面具道:“眉心王字上面有明显的牛角形状,额头上还有两个牛旋转纹饰,显然就与梅山土著崇拜的牛的习俗有关”。不仅如此,同时湘中枫坪地区在龙山东麓,常年雨水蕴藏量丰沛,加上孙水河九曲回肠,围绕大量耕田,耕种文化养育着这里世代人民的成长,促使这里的人民对牛的崇拜,除了邻县新化还具有春牛舞之外,枫坪地区的傩面狮子在设计的时候,也保留了对牛的崇拜。再次就傩面狮子的眼睛中也可以判断出,眼睛的设计也是来源于对牛的崇拜,圆圆的眼珠向外鼓,与现实中的狮子眼睛截然不同。同时在当地方言谚语中也有对眼睛大的小孩评说:“您的眼睛鼓的像牛眼睛”。由此,在傩狮面具上设计对牛的元素,不无可能。具有融合文化的傩面狮子面具,不仅增添了狮子的雄性而且树立了狮子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性和尊严。满足了人民当时所处环境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需求,渴望通过傩狮舞的表演,实现人民各大家族的繁荣昌盛、团结平安。

二、题材的表演实现超我的个人情怀

(一)“面具即‘掩盖人面的平凡,有‘表现出超人的神圣”[2]。枫坪傩狮舞者在演出过程中常伴随着祭拜的礼俗,不仅只是宣传礼俗文化,最主要的是希望所扮演的角色赐予他力量,才能扮演出人民心中的崇拜形象,从而使自己在表演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超我的最终原则是“道德原则”它是追求完美的体现。枫坪傩狮舞剧目的题材选定,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生活描写,都是围绕故事内容的“真善美”开展的,例如《岳母刺字》《文王跑马》《张屠杀猪》《蚯蚓滚灰》等。扮演者通过自身的体验,实现个人情怀的超越,从而使得现实中的理想完美追求得以实现。配合高强的舞蹈动作,以及华丽的赞词,足以表现个人的勇猛和威力、聪明和智慧,实现超我的个人情怀。

三、题材的功能形成审美共识

审美文化的共识,是同一地域环境中人民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经历,以某种特定媒介不断演变成一种共同认可的意识。枫坪傩狮剧目是经过不断丰富编创形成的108个剧目,题材丰富。马列主义美学认为现实世界中发生的过程才是题材的源泉,它源于社会生活并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着。“如何选择和处理题材是受他的世界观、创作意图和社会实践的约束的”。[3]枫坪傩狮舞的创作也不例外,作者在养殖户家庭常常选择与养殖相近或相似题材的节目进行表演创作,例如《张屠杀猪》《马婆生崽》等在养殖家庭中表演以祝养殖兴家,生意兴隆。对八十岁以上生日的场合,表演《姜太公钓鱼》等以祝老当益壮、老友所为。久而久之,剧目题材的审美意识耳濡目染的植入人民心目中。由此,枫坪傩狮舞剧目的功能在表演过程中逐渐繁衍新的审美形态。这种审美形態的共识是人民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傩狮舞本体所富有的魅力所在。这种审美形态是由客观生活习俗决定的,从傩狮舞剧目创作的题材中,能够了解人民对节日的共识认同,从而在狮被的颜色上也有不同种变化。如:红色、白色、黄色、花色等。

四、傩狮舞题材创作的当代演变

枫坪傩狮舞的艺术形态不仅存在于傩面狮子上,它还有相应的除瘟去疫功效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土地公等傩面,再具体的演出节目上,还配有当地生产劳动的工具,如推磨棒、花轿等。由此,以当代枫坪傩狮舞为题材的艺术创作,目前具有三种思路:1.按照传统的创作模式,继续实践傩狮为媒介的艺术形式,融合当代社会现象,使得原有剧目数量变得更多。2.重新组合排序,就是将原有的傩狮舞剧目,配合原有的素材,如傩狮舞中的唱词,山歌、武术、杂技等,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意义剧目形式。例如2017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欢乐潇湘”文艺晚会中,非遗中心创作的群舞《三狮闹田埂》就结合了山歌小调、傩面狮子、傩面狮被狮子、传统剧目等。3.主题内容结构与动作共同入手的创作,如2017年作者本人创作的傩狮舞群舞《枫坪人心中的神》,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后来得到观众的认可。湖南大公网也曾有报道,同时邀请了傩狮舞传承人谢亮平的指导,他说:“只要选择傩狮面具为题材的剧目创作都属于傩狮舞范畴,审美规范由观众来决定的”。由此,只要以傩狮舞项目为核心内容、形式为创作主题的舞蹈,就属于傩狮舞剧目创作的当代演变。审美情趣随着艺术作品的表演和引导,观众的审美习惯也不断的发生变化的。

五、结语

枫坪傩狮舞创作的题材选定根据人民的审美需求而设定,并根据现实需求不断演变傩狮舞的创作元素,以符合当时人民的审美需求。就某个具体的题材和崇拜对象而言,事物的本体不是人民审美的终结,而是审美的开始,事物的功效实用才是人民审美的共同愿望。

参考文献:

[1]张守和,李玲琰.群舞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曾华美.当代湛江傩舞面具的审美形象变迁[J].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5):72.

[3]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