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人生潮平岸阔 诗意语文风正帆悬
2018-04-02曹春龙
曹春龙
于漪先生说过:“哪一门学科能有语文那样的灵动蕴藉,哪一片天地能有语文世界那样的斑斓多彩。”这道出了语文人普遍具有的语文情结。
诗人舒婷说过:“魅力汉语对我们的征服,有时是五脏俱焚的痛,有时是透心彻骨的寒,更多的是酣畅淋漓的洗涤和‘我欲乘风归去的快感。”
语文之美醉人心。 其实我总是觉得,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做了语文教师。
我向学生推介《先生》这本书。所以学生又称呼我“先生”。因为他们看到了封面语:“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卷隽永。”“他们的背影,我们民族的正面。”因为他们看到了范仲淹的话:“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向学生推介《百年国士》:“风号大树中天立,楚天辽阔一诗人,酒旗风暖少年狂,千秋付与如椽笔。”我告诉他们,这套书中的50名百年国士,传承文化,民族脊梁,风云激荡,责任担当。他们的作文便有了“酒旗风暖少年狂”“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与狂放。
我向孩子们推介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他们便了解了熊培云借用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闪耀时》的话语说出自己的时代使命:“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
语文培养情怀,情怀决定格局。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生活,教人如何在更好的生活中发现自我,成长自我。
学生称我的课堂为百家讲坛,恢弘潇洒。我的朋友们称呼我为“曹子”。心知不能至,姑且窃取之。因为我在课堂上努力追求:文化立人,素养为先;百家讲坛,诗意盎然。
第一部分:我的诗意语文观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讲堂上。
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文人化,而不是工匠化。道德立天地,学问藏古今。文以载道,所以要立足文本尽享文字之美;师者传道,所以师者要修养自身,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并存。
语文呼唤精神,语文呼唤成长。
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讲授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黄玉峰先生是大语文观最坚定的践行者。两年带给学生400万字的阅读量。他带的学生的高考成绩在上海名列前茅。黄玉峰先生曾幽默地说过:“我把所有维生素都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吸收,吃什么比怎么吃更重要。要注重内容,不用太在意技巧。”
我也想给学生维生素,但前提是:我得有维生素。
博观约取,方能厚积薄发;丰厚的人文底蕴,就是课堂的营养,就是丰富的维生素。“才华横溢著作等身,生命解读尽沐上海倾盆雨;学者气度黄钟大吕,文本探究歆享泉州拂面风。”从黄玉峰先生的课堂里,我看到了自己的教学方向。 “学术的倾盆大雨”式的风格,坚定了我对语文教学“学者型风格”的追求。
特级教师胡明道先生曾讲授过《最后一片叶子》一课,从胡明道先生的课堂里,我看到了教学机智,懂得了教学高效设计与自然生成,切近了一个教者享受课堂的幸福。“亦慈亦让,学识浸润风行水;亦师亦友,境界提升了无痕。”胡明道先生风行水上浸润无痕的师者风范,引领了我对“语文素养浸润说”的思考。
曾有幸在南京中国名师大会上聆听特级教师赵谦翔先生讲授的《爱莲说》,聆听了他做的《“绿色语文”教学漫谈》的报告。他主张的“绿色语文说”坚定了我师生同创、共享语文的“快乐语文说”的决心,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教学人生的终极目标——“诗意语文,诗意人生”。
董一菲老师在大庆也讲授过《诗歌里的乡愁》,很享受那种开合自如诗情画意的课堂,那是一种师者素养精神高标。一菲老师还题赠给我她的新作《寻找语文的诗意与远方》一书。每读一篇文字,我就好像走进了她的诗情与厚重的课堂。我终于知道,她的厚重来自她始终不辍的阅读与书写,任随心性的旅行与游历,纯粹温暖的交往与情致。她让我们认识到语文不应苟且于课堂,也要有诗意和远方。语文教师不应屈从于现实,而要心有热情与梦想。
感谢这些师者的引领,让我找到了诗意语文理想,并坚定地走在了诗意语文之路上。
诗意语文,源于师者的人文底蕴,厚重大气,厚积薄发;诗意语文,源于师者以心灵解读文本,以真诚感悟人生,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诗意语文,源于诗意共创浸润师生,诗意点评温暖心灵,诗意活动绽放才情,诗意生活艺术人生。
但愿我的诗意语文能为学生的精神生命打下温暖的底色。
学生方世新在作文《独与鸿儒精神往来》中这样说:“这其中更有位善泼墨、精文学的。无论授诗歌还是讲古文,皆有其法;文字天空下肆意飞舞,文法乐园里自由歌唱;用典举例灵活自如;至动情处令人心驰神往。神龙般潇洒徜徉,正直而无所畏惧,可又万般亲切,其话语如温泉,其目光如火炬,其人正如那太阳花,追逐光芒而又散发光芒。吾在课上唯有谦虚听受,勤于积累,才不负这位鸿儒赤诚之心,殷切之意。”
因为诗意根植于一个师者心灵,所以,诗意不只于课堂绽放,更在生活中流淌。
第二部分:诗意语文四堂大课
第一堂大课:开学诗意第一讲
高一开学第一讲,是我送给每届高一新生的重头戏,是诗意语文的开场白。
1.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开学第一讲,我先在黑板上写下“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两行大字。我是这样解读这两句话的:“我今天开张的也是生意啊,但不只贩卖语文。我说的开张,是苏轼的酒酣胸胆尚开张,开张的是胸胆,开张的是怀抱,开张的是气魄。天岸驰骋的也不只是马,还有我们的思想和才情。你们这一匹匹小马驹,在语文的天岸奔跑起来吧。老师名字里有个龙,我这条龙有点奇逸,奇在我讲课飘逸不拘,有点儿神龙见首不见尾。所以,我也喜欢你们在课堂上天马行空,思接万仞,神游八极。”
2.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容若)
我告诉我的学生,初见常常惊艳,寻常再无惊艳。多年以后细想,寻常有点遗憾。 我们要彼此珍惜,天天惊艳。
3.浙大新生报到宣传语: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之态去摸爬滚打。”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我对学生说:“明媚”不是妩媚啊,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心态,我甚至都能感觉到一种笑容,一种幸福在你的脸上如花绽开;“丰盈”不是丰满啊,是一种积淀,是一种厚度,我甚至都能感觉到一种气场,一种自信在你的胸膛里升腾。现在流行“中性”,我也把这两句话中性一下,让我们都因快乐而明媚,因丰盈而高贵,“明媚而丰盈”吧。
4.最美八个字,一生语文情:诗意、浪漫、自由、高贵。
我告诉学生:诗意的是文字,浪漫的是情怀,自由的是思想,高贵的是人生。
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其一)》
老曹有本心,只求爱徒折。“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语文之境。
毕淑敏说过:“精神的三间小屋:盛放爱恨、事业,安放我们自己。”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精神小屋,安放自己。
学生矫汶霏在《奏一曲流觞曲水》中写到:“‘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这是初见时您送给我们的第一句话,饱含着您对我们的期许与对您自己的解读。从此,我告别了从前的只是机械地学习课本知识的语文课堂,走入了您的奇异广博的语文世界。‘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却要以优雅之姿摸爬滚打。寥寥数语,如空灵的古韵入耳入心。我读懂了在黑暗中也应用微笑散开一片阴霾,领悟了没有人能替我勇敢,只有自己去体会才能坚强地笑对人生。我铭记无论在何等紧迫的情态下都应以优雅之姿从容面对。您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丰盈,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知识的丰盈,心灵的慰藉”,诗意语文的精髓就在这里。一边是高考分数学子前程,一边是文字素养终生奠基。我于理想和现实间求索,但愿不让我的学生失望,和他们一起心灵花开。
第二堂大课:教师节第一感言
仰沾时雨开生惑,如坐春风报子恩。
如果说,高中开学第一讲,我让学生感受了语文的山风海雨诗意盎然;那么教师节第一感言,我将师者人生送给学生。
每年教师节这一天,我都不上正课。我都会放下课本与练习册,和学生一起享受教师节。
就说说2016教师节吧。
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农村孩子(也就是我自己)的教师梦,我曾经在只有两个学生的课堂上学习过,也曾遇到过三个对我以后人生有重要意义的老师(小学的李春燕老师让我懂得了师爱,初中的蔚丽华老师让我认识了自己,高中的赵金老师让我明白了选择),经历过4年充实又有遗憾的大学生活,19年班主任生涯披肝沥胆,26载教育长路风雨人生。
将近50分钟的感言,不仅感动了学生,也让3个来实习的小老师泪流满面。
我的学生以“师者巍峨”为话题写下了以下文字:
“真正相识,大概是在教师节的那节语文课上,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几度坎坷,几度坚持,几度收获,因病痛而不得不走下讲台,却因种种不舍再次归来。那三尺讲台,大概是他一生的夙愿。他把教学作为生命,渴望为莘莘学子的精神生命打下温暖的底色。我想,他做到了,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语文的温暖;他以“山水养真性,翰墨铸精神”为勉,我想,他做到了,我们深深体悟到了语文的诗意。”
——马宁《仰沾时雨》
半根粉笔,一截教鞭。三尺讲坛,几分天然。春润万物,龙翔九天。桃李不言,幸福无边。
第三堂大课:阅读推介
语文是一种素养,阅读是一种境界。阅读是与世间最美的风景相遇。阅读是对心灵的操练。
所以,我会给每一届高一新生上一堂阅读推介大课。
我告诉学生我最喜欢的读书生活是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我告诉学生读书的意义:读书让我们懂得大师的温暖与谦恭,“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读书让我们懂得自由与幸福;“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读书让我们懂得责任与境界,“儒家教我们承担重任,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杨绛说:“读书,能够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作家彭程说:“读书让我们目光笃定。”
我给学生推介书单,有时是教育名师或文学大家开列的,有的是身边同行开列的。当然我也会开列出我推介的书单。当然这种推介是连续的,是不定期的,一直延续到高考。
因为很喜欢静水流深的境界。静,是外观姿态;水是内在本质;流,显示动感力量;深,意味着蕴藉和深重。人越思越静,水愈深愈无声。所以我会推介诸如文化散文一类的文章,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
我曾自拟一副余秋雨书名篇名长联以言志:
摩挲大地,霜冷長河,临寂寞天柱山,看风雨天一阁,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千年庭院,亦闻千年一叹夜雨诗意,笛声何处?
寻觅中华,行者无疆,窥历史的暗角,听遥远的绝响,山居笔记文化苦旅十万进士,还见王朝背影废墟苍茫,东坡突围!
周国平的《各自的朝圣路》《灵魂只能独行》《守望的距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荷尔德林的《诗意地栖居》都开列在了学生的书单里,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王小波、熊培云、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康德、蒙田、卢梭、弗洛姆等古今中外的文学、哲学大家。
在我推介的文学作品中,学生也非常喜欢林清玄的《煮雪》《清欢》《林泉》、刘墉的《萤窗小语》 《点一盏心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龙应台的《目送》、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孝心无价》、张晓风的《我在》、迟子建的《光明在低头的一瞬》,他们既是在阅读文学,又是在亲近生活。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曾经在讲座中说道:“改变,从阅读开始。”“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应该抱着功利的心态去看待读书这件事,而应该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阅读能够在我们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世界。”
一次阅读推介大课,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引领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功莫大焉。
第四堂大课:写作是一种享受
心语如兰,香醉创造空间。我创造性地采用“师者心语”的形式点评作文,多了几分自由与灵动,也多了几许深刻与从容。
【例1】
十分钟后,我跟她手牵手坐在校门口脏兮兮的面馆里,分食着七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在“呼呼”的吸面声里,我忽然红了眼眶。她花了二十出头的打车钱,顶着太阳转过了整个体育场来找我,只是为了与我坐在一起吃这一碗味道淡得可怜的面。
离开彼此,我们就只剩下孤独,可是我们都小心翼翼地截取了生活里最美好的点点金琐碎来分享。
而那天她走的时候,我站在树下看着她的车远去,金琐碎落了我满身。那天久雨初晴,一如她来了。
雨季不再来,今年初秋,如此而已。
——2017届李冬竹《金琐碎》
师者心语:“金琐碎” 这三个字太有想象力了!阳光洒进深林,透过树影筛下的金色光斑,让人心里一暖。而生活中的点点金琐碎,是真实,更是一种美好。那七块钱一碗的、味道淡得可怜的、两人分食的牛肉面,那“呼呼”的吸面聲,很真实地传达出一种熟悉的气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雨季不再来,今年初秋,如此而已。”冬竹的语言简洁利落,却又味道十足。其实,“如此而已”的背后,还有很多故事在上演,还有琐碎却真实的生活在继续。
在小作者的文字中,我们告别了契诃夫式的冷峻,获得了一种久违的温暖。我们由衷地为别里科夫欢喜,套外人生多了几许从容;我们也着实为自己庆幸,生活原本如此海阔天空。故事新编,篇篇都是好酒。若得常饮文字醇酒,共醉百味人生,足矣。
——评2012届宋睿《套中人故事新编》
于淡淡的笔触间,流淌思想;于深邃的思想中,彰显淡定。读泓霏的文字,犹如于细雨霏霏中,赏秋水一泓,尽得心灵沐浴,感悟提升。“做一个安静而拥有梦的女子,不曾倾国亦不曾倾城,以优雅之姿去摸爬滚打。”读来倍觉真实温暖;“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是何等诗意人生。羡煞我等,青春,原本可以如此温和从容。
——评2017届吕泓霏《酒旗风暖少年狂》
读着这样的师者心语,我想:孩子们的心灵泽畔,是不是会鲜花盛开?
钱理群先生说:“真正的教学正是人们深层次的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使学生能得到自由全面地发展,又要通过教学活动愉悦自身的精神,真正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契机。在生活的浮躁中,在教育的功利中,倘还能保持一些古典的心情,一些虽经污染却还能以沉静的心情去对待教学,那才是做教师的一种最高境界。
境界,是要悟的;道路,是要走的;梦想,是要追的。
诗意语文是一个盛大的梦想。我坚定地走在路上。相信终有一天,我的诗意语文之境一开,我的人生之境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