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

2018-04-02党艳丽

西部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习近平

党艳丽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本文从习近平扶贫思想提出的实践背景、思想内容和时代价值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提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思想;共同富裕;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F092.7;F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2-0008-03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提出的实践背景

(一)国际减贫工作的背景

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政治上独立了,但是消除贫困这一任务还很艰巨。联合国为协调国际社会减贫事业的发展,动员各国进一步采取实际行动,在1992年将每年的10 月17 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在2000 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中,提出到2015 年要实现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并将此作为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同时反贫困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任务,很多国家对这一问题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建立完善的收入保障系统,向贫困群体提供补助;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协助作用;建立为低收入者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等[1]。根据联合国的测算,世界上极端贫困的人数从1990 年的19 亿人已经减少到了至2015 年的8.36 亿人,减少了54%(即10.64 亿人),可以说全球减贫的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2]。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减贫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中国扶贫的实践背景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减贫道路,探索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扶贫方式。政府主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也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最大特色,为了减少贫困,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2000 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 )》等,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3]。社会参与是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调动社会上一切可以减少贫困的力量,构建起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相互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使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经验,利用多边组织的援助, 开展交流与研究、合作。自力更生指在扶贫过程中, 动员群众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与信心。开发扶贫是指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即在政府引导和帮助的基础上,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使自身成为反贫困的主体力量。要坚持以国家为主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经济结构,创新性地开发当地资源,就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水平[4]。这些经验在我国持续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 2014 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5] 。这个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最新解读。一方面,消除贫困是发展生产力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最广泛意义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虽然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大的发展,扶贫工作也随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贫困人口仍数目巨大,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这就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角度说明了必须消除贫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更多地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根本价值追求和奋斗理想。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所包含的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坚守,也是对它的发展。

(二)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方法,要鼓励贫困地区努力寻求能实现自身发展的路径,“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6],用产业的发展来带动脱贫致富,实现在“输血式”扶贫基础上的“造血式”扶贫。他强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扶贫开发,要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找准发展突破口,充分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特色文章,创造性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优势和政策这两方面,即充分发挥自身在自然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同时善于对优惠政策加以利用, 就“完全有能力在一些未受制约的领域,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7] 。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大部分为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的发展更要注重质量,要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扶贫开发工作,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三)扶贫攻坚成败在于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的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的提出是他扶贫思想的最大亮点和创新点。精准扶贫的实现,可以通过“三个结合”实现“六个精准”来概括:“三个结合”即科学规划与贯彻落实相结合、整体联动与重点帮扶相结合、产业扶持与民生改善相结合,“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8]。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即确定真正贫困和真正需要扶贫的地区、家庭和人口。精准帮扶,就是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9]。精准退出是指通过政府和社会扶贫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退出贫困,这是精准扶贫的目标,也可以让还没有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得到更多的扶贫资源,从而实現脱贫目标。精准管理是引用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扶贫工作的全过程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做到精准扶贫,能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实现全面扶贫,能使真正需要扶贫的群众获益。

(四)脱贫致富贵在立志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立志对于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在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树立坚定的信念对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异常重要。习近平同志早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就强调了“扶志”的重要性,他认为,比物质贫困更危险的是观念的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都属于观念贫困之列,需要从头脑中去除。一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充满脱贫致富的信心,很多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机会,其实未必与这个地区的自然禀赋有关,却一定与其人群的价值取向有关,要鼓励贫困人群树立起坚决脱贫,自立自强的价值观,才能让脱贫成果更持久和稳固。另一方面,扶贫不只是指脱贫的志气,更需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扶头脑中的智。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提高贫困群众的技能,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探索自身可持续的脱贫之路,以实现“弱鸟”而“先飞”。

(五)体制创新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保证

科学有效的扶贫开发机制,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扶贫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创新扶贫开发工作体制,一方面是要实行扶贫工作责任制,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的领导作用,引领各方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对于领导干部要实行脱贫绩效考核机制,将干部负责区域的脱贫成效与个人的考核结果挂钩,这样能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习近平强调要打造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高水准的基层干部队伍可以使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具体的落实,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党组织居于指导思想和组织的前线,真正成为基层组织的核心。要鼓励和选派思想觉悟高、个人能力突出并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以及其他愿意投身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人员到贫困村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现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给予他们精神上支持的同时也有物质方面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创新的思想,为实现我国脱贫工作的如期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体现就是贫苦地区和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全面小康。我国未来 3 年经济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我国进行了多年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到 2017年2月份为止全国仍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仍困难重重。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把扶贫开发工作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习近平在正确分析了我国扶贫开发新形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些新论断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习近平扶贫思想是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中国到 20 世纪末将实现与 1980 年相比人均國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中国在 2000 年底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与第二步发展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2010 年中国社会达到了88.0%的小康社会率。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中国到 2020 年实现比 2010 年城乡人均居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中国原有标准下,实现贫苦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梦想,不再有贫困县与贫苦地区,基本解决了国内的贫困问题。”[10]因此,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劲松,何福萍.运用国际经验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可持续发展[J].世界农业,2011(09).

[2]陈锡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J].劳动经济研究,2016(04).

[3]董天美.中国的扶贫模式已成为世界减贫的宝贵财富[J].公关世界,2016(04).

[4]徐寿松.中国扶贫经验解读[J].瞭望世界周刊,2004(22).

[5]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7073125858352.html.

[6]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7]蒋永穆,周宇晗.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J].理论学刊,2015(11).

[8]洪名勇,洪霓.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6).

[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29.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共同富裕习近平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标题党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