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投资:追热点,避风险
2018-04-02王芳
王芳
尽管补贴缺口悬而未决,停止价格补贴的“靴子”不知何時掉落,电力市场改革推进缓慢,2017年可再生能源交出的成绩单依然令从业者们欢欣雀跃,热情不减。2018年,追热点、避风险,成为投资可再生能源关键词。
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单,特别是光伏用火爆形容亦不为过。从现有的政策来看,2018年,可再生能源风口的风力依旧强劲,其中,分布式能源可能飞得最高。距离补贴取消的时间愈加迫近,投资者的“兵力”继续向这一领地集结,并加速快跑抢占滩涂。尽管政策支持能托多大多久的底尚不十分明确,利润的得失也许只在电价的毫厘之间,然而,市场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在可再生能源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必将赢得一片更广阔的蓝天。
政策市场合力推升
由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投资组合正在迅速替代化石燃料限制。
2017年,可再生能源迎来发展的好势头,全年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世界能源结构中,传统的化石能源仍然占据主流,但清洁能源比例在逐年上升,中国也是如此。
据统计,2017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6.56亿千瓦,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的40%左右。其中,风电累计装机量已经超过1.6亿千瓦,水电装机达3.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488万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可再生能源占比一定会更迅猛地增长。”任东明表示,“能取得如此成绩,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努力共同合力的结果。”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向《经济》记者表示,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是国际能源的总体趋势。我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为13.3%(包含核电),完成这个目标指日可待。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高虎向《经济》记者表示:水电在非化石能源中占比最大,我国水电建设项目开发规范,平稳推进。近几年,水电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江大河。发电量已占到我国总发电量的1/5。但对比我国水能资源,水电还有很大开发潜力。根据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量超过6亿千瓦。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海上风电开发也将驶入快车道,迎来规模化发展。据初步统计,2017年,核准和新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均达到400万千瓦。江苏、福建等地的一批大型项目陆续投运,大大提振了业界信心。
任东明表示,生物质在我国已发展多年,以往多以小规模户用沼气为主,现在更多地以大型养殖厂和垃圾为原料,建设供一村一镇的集中式规模化沼气工程。未来,生物质能源要结合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清洁取暖等政策,就地收集、就地加工转化、服务乡村,这既符合国家农村发展战略需求,又能节省成本,节能环保。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向《经济》记者表示,生物质能源发展相对比较平稳,规划到2020年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相信这一目标很快就能提前完成,但受资源量的限制,生物质能源无法像光伏那样爆发式增长。生物质与煤电等混燃发电能直接替代部分煤炭,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农林剩余物较好的利用方式,国际上也有很多成功经验,但在对生物质发电实施经济激励政策情况下,需要弄清混燃掺烧了多少生物质燃料,但目前依然缺乏有效的计量方法和监管手段。
分布式能源“东南飞”
时璟丽表示,鉴于光伏电站有指标限制,领跑者基地项目规模有限,分布式光伏尤其是自发自用余量上网以及建立市场化交易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其中,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度电补贴标准保持不变,其发展就更有扩展空间。
秦海岩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开发重心开始向中东南部转移。风能资源具有分布广、密度低,更适合就地开发,就近利用,在处于负荷中心的中东南部开发风电项目更符合其资源禀赋。
未来,风电的分散式开发将成为主要模式之一,一是它能更好地匹配中东南部的自然条件,以配网负荷和接入条件确定建设规模,可根据外部建设环境进行灵活设计,对土地依赖度较低;二是投资规模小、建设周期短、更容易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带动投资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三是中东南部普遍网架结构坚固,配电网用电负荷高,无消纳之虞,项目收入更加稳定。
秦海岩建议,未来分散式风电要坚持集中规划,批量核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和原则。首先,通过集中规划,实现经济高效管理;二是以县域为单位打包核准,简化前期手续;三是可借鉴国外社区风电发展经验,通过土地入股、PPP模式等方式增加地方的参与度,并将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与各地旅游开发、特色小镇建设、民生改善工程等相结合,从而促进风电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赢效果。
而风电在技术上也极大丰富了全球风机的谱系,分散式风电有望成为下一个希望的田野。
弃电现象仍然有赖于政策调整
经过各方努力,2017年全年弃水、弃风弃电量合计达到1007亿千瓦时,较上年下降近100亿千瓦时,但规模仍超过三峡电站976亿千瓦时的全年发电量。
任东明表示:“风电的并网消纳问题从2009年就已出现,到现在将近10年了,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从总体形势上说,经济新常态带动能源新常态,简言之就是不需要这么多电了。相对而言,消纳市场就成了稀缺资源,煤电和可再生能源都在争上网这个入口,要谁的不要谁的都影响着各自的利益。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是可再生能源为主,但具体影响到各自眼前利益的时候却可能谁都不愿让步。”
任东明强调,解决电力消纳问题涉及发电、并网、调度等多个环节,整个系统都要协调一致。因此要加强统筹规划,优化区域布局。同时,加强电网输电通道建设;更多地运用智能系统,智能控制;引入市场交易机制,配合电力体制改革;挖掘发电地区消纳潜力等。
时璟丽表示,虽然2017年电力增速大,但整个电力系统供给与需求侧不匹配的情况仍较为严重,前几年大量新增煤电是不匹配的主因,这对解决可再生能源限电问题提出更大挑战。要在短时间内将限电比例降到相对合理的范围内,难度确实很大。2017年可再生能源限电缓解,但部分风电的消纳是建立在价格扭曲的不合理方式上,从整个能源效率上讲确实减少了浪费,但开发企业利益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从市场化角度上来说,并没有形成可持续的长期市场化机制。
对此,秦海岩也表示,我国的弃风问题,大部分在于缺乏显性的竞争机制,调度原则标准不符合整体效率最大化的价值标准。弃风弃光限电的根本原因并非技术障碍,而是落后于发展的电力管理体制机制,核心是在电力供应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发电优先次序。在我国电力市场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给予风电合理收益的计划电量,保证风电发电调度优先权是可行的解决之策。
而在需求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彭澎向《经济》记者表示,未来的电力市场中,消费者支付的电费账单中应该标明来自于火电、风电还是光伏,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目前已经有很多大型企业公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这一措施也有利于减少弃电现象。
大数据将改写行业规则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再生能源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学会提取产品中的数据价值,才能“赢在未来”。
秦海岩认为,在商业模式上实现用户需求和企业生产的交互,在生产流程上做到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在技术上提高企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形成由各类信息化系统组成的多维一体的智慧管控体系,这是提高可再生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智能风电的建设中,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数据监控中心,能够实时查看每一台机组的运行状态,并对不同机型和区域进行各种对标分析,生成的大量信息作为决策依据。推动运维由故障后转向预防性,有效提升了项目收益。
秦海岩表示,创新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过去的一年,企业将创新基因与行业需求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被迅速引入,数字化、定制化特征凸显,高塔架、长叶片、大容量、智能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开发模式创新也有加速之势。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变革的主力,可再生能源和物联网的结合将会成为下一个风口,那些真正看懂并相信这一趋势,顺应发展潮流的有识之士会造就能源领域的下一个BAT。
提高质量,逐步放开市场
任东明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电价要由政府确定,未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最终要实现灵活上网、灵活调度、市场定价,以竞争形成的电价才能真正地反映市场需求。
刘译阳指出,光伏是一个受补贴的新能源,实际上,补贴的调整就是市场机制的一种手段,通过上网电价的调节更科学,也更具经济性。在补贴没有彻底退出前,国家发改委的定价要综合各种因素,避免出現大起大落。未来,电价完全由市场调节后,政府更多的要放开前置审批,做好事中和事后的监管。
刘译阳建议,在质量方面,工信部一定要建立相应的黑白名单,进行动态监管,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出现质量诚信问题要曝光和处罚,形成公开透明的机制和严格有力的防范机制。
秦海岩向记者表示,国内光伏成本下降快,对风电也形成一定的压力,未来光伏成本下降幅度有可能超过风电。在通过扩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上,风电已经基本没有上升空间,接下来将在质量效益、技术效益上更多发力。业界应在不断优化管理、开发、运维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将项目开发与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赢取更大发展空间。
时璟丽表示:“国家应强化实施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之内,必须足额足价收购,做不到需要有相应的补偿机制,超出的电量可以探索和实施市场定价。2018年是‘十三五承前启后的阶段,将推出更好的市场规则、商业模式和实施细则。而光伏企业可能会迎来新一轮产业整合,目前政策激励了一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动作很快,但希望进来的都是优质资本,能够得到充分竞争;风电发电行业近年来发展平稳,但企业相比之前有些动力不够,希望通过市场化交易等新的机制,引入更多的主体参与,引发‘鲶鱼效应,使行业更具活力;在风光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大门尚未确定何时关闭之前,企业要尽早做好应对准备,当未来某一天,风口中的风力减弱之时,仍然能够飞翔。”
来自美国能源经济和金融分析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对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超过440亿美元,与2016年的320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由于火电的新增项目大幅放缓,对传统的电力企业来讲,可再生能源电力会成为最主要的一个选择,比如上海大众、宝钢已经拥有专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团队。而欧美一些大型跨国企业,也都持有大量风电站和光伏电站资产,这种现象在未来中国将会逐步出现。”彭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