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编辑人员要建立融合发展思维

2018-04-02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智力选题图书

梁 旭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蒙古文出版管理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和数据逐步成为影响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关键因素,人类开始迈入数字化时代。近年来,全国一百多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从起初对数字出版摸不着头绪的探索阶段,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逐渐进入适应、发展阶段。现在,出版行业在面临政策大力扶持、鼓励开展创新、充分释放企业活力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阅读方式革新、网络传媒冲击等严峻挑战,机遇与挑战共存。这就需要编辑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出版要求,不断转变自身观念,全面提升自己在信息整合、媒介素养和选题策划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编辑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出版业的基本演变规律

出版究其本质是由智力生产和物质生产两部分所构成的。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

(一)传统出版业态下,智力生产高度依赖物质生产将其物化

在传统纸质出版的总值分配中,仅约30%的投入用于智力生产,即作者的写作和编辑人员的编审,超过65%的投入用于物质生产,即用于购买纸张、印刷、发行、销售等环节。这就决定了传统出版业态之下,智力生产高度依赖物质生产将其物化。这种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智力生产和物质生产二者的关系必然要发生改变。数字出版,是物质生产方面的变革,也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相对于物质生产,智力生产的发展则显得缓慢

物质生产在变化,智力生产也在变化,但是相对于物质生产,智力生产的发展则显得缓慢,智力生产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从甲骨到青铜,再到竹简,直到纸张的发明,再到今天的数字化,物质生产方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数字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出版的总值分配模式,物质生产占比仅约35%。

(三)随着技术的发展,智力生产必须要做出调整

中国在7世纪时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在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领先欧洲几百年(谷腾堡1450年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在如何利用新的手段发展文化上中国并未占得先机。原因在于在新的技术手段出现时,没有及时地调整转变观念和重视利用新技术。英国学者统计,在古腾堡发明印刷机之前,欧洲大约只生产3万种图书,而从1450年以后,短短4个世纪就出版了1125万种图书,图书生产能力增长了375倍。今天,全国的网民数量剧增,2017年淘宝双11交易额达到了1682亿元,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国占有4个席位,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又占据了领先地位。学习先进的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我们要抓住转型时期的机遇,把技术的升级作为发展文化的动力支持。

数字化时代之下,纸质出版不会死,但也绝不能像从前那样活,要换一种活法。智力生产不会死亡,而是要做出调整。调整的目标在于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调整的难点在于对现状的打破。

二、数字化转型中编辑人员要明确自身定位

数字化转型中,编辑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搞清楚我是谁,我的明天在哪里,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出版业正在面临艰难的转型,不少曾经名噪一时的报纸刊物相继关停,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互联网使传统媒体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迫使传统媒体人不得不去思索未来的媒体将呈现何种形态,未来的自己在这个行业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转型期要进行的战略思考是基于未来的,数字时代的编辑要有“站在未来看现在”的能力,要具有看清趋势的敏锐的洞察力,去进行转型中的探底思索和科学发展,打破现状,让自己保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我们不会轻易抛弃使用了上千年的纸张,但又不受纸张的束缚,我们将通过移动互联网使手机、平板与传统书刊等不同的媒体形态有效的结合,让读者获得完美的阅读体验,将纸质的内容、音视频的内容一网打尽。”这样一段颇具人文关怀的文字精确地传达了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微妙关系。数字化的确让很多传统媒体陷入了危机,让纸质媒体遭遇了巨大的冲击,但数字化时代绝不是不要文字,不要纸张,而是文字和纸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变了;数字化时代绝不是不要编辑的时代,而是需要编辑人员能够转变观念,用新的互联网思维去思考未来的发展,去策划选题,去推出适应新时代、带有浓厚数字化色彩的产品。

三、数字化时代下编辑的工作仍是为读者选择和加工内容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充斥在我们身边。手机,让我们变成了知道得最多但思考得最少的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因手机而变得方便和生动,但也变得浅层化和碎片化。当今人们的需求,不在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在于看懂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因此,一方面,编辑人员应该具有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具有捕捉、选择、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方方面面的信息中找到选题策划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深挖主题,从而形成兼备科学性、思想性同时又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选题。另一方面,编辑人员要在深刻把握出版业本质属性的基础之上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特别是要在策划这一关键性环节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出版工作。编辑部的性质变了,除了文字图片等工具,还要进行多媒体创作,要收集图书背后的数字化的信息。数字化时代的编辑部将成为全面整合信息的引擎。

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话说中国》为例,一方面编辑精准地把握住图书的定位为大众出版物,是在专家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因此在进行策划时,不是让史学家抛开受众自说自话地讲自己的专业故事,而是始终把“让我们的书真正走到大众中去,将专业历史知识转化为读者所能接受的形式,把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大众的阅读兴趣连通起来”作为贯穿始终的一个原则。另一方面学习了国外出版界的成功经验,突破性地通过记录某一历史事件时同时备注世界大事记的背景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和世界文明同步发展的脉络,同时点与面结合,图与文交融,感性的故事和理性的知识点结合,将历史立体化地呈现出来,以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成果为底蕴,采用颇受大众欢迎的讲故事的方式,并展现精美绝伦的文物与历史图片,一部突破传统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横空出世,厚重而沉甸甸的中国文化跃然纸上,变得可读、可看、可感受、可触摸,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阅读的成功结合品。

数字化时代,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只会编辑文字的主编,今天的编辑加工不再是简单地对作者的稿件进行“润饰提高”“规范处理”。今天的主编要有敏锐的市场捕捉能力,要有超群的选题策划能力,要有运用数字化思维充分实现选题的能力,要有全面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数字化时代下编辑人员要以用户思维取代产品思维

毫无疑问,做出好的图书是出版行业、出版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目标,但在数字化时代,仅仅把图书做好,没有探索出有效的营销模式,也无法取得成功。出版业专家认可的图书,图书的用户也就是读者,不一定会觉得好。因此,编辑必须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建立用户思维。用户思维称为顺向思维,或者称对等思维,也有人称作换位思考,即站在平等的角度看用户所看、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按照传统的产品思维来看,编辑要关注的是图书怎样设计、内容怎样编排、知识如何传播;但从用户思维出发,编辑更多地关注和了解的是读者的“痛点”和“需求”,关注什么样的图书更能够切合读者的需要,进而做出好的图书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当前出版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读者的选择也较多,读者可能并不会像从前那样在意图书内容本身,但更好的价值认同和阅读体验却能让一部图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时,图书编辑应该警觉起来,深刻地意识到情怀、产品、服务都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工具,而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才是努力的关键。

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编辑人员要建立融合发展思维,利用传统纸质出版的优势,学习数字出版的新技术新思维,更好地实现打造精品出版物的目的。

猜你喜欢

智力选题图书
图书推荐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