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风类文化综艺发展历程及走向

2018-04-02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国风综艺卫视

高 洋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省 济南市 250100

纵观国内文化综艺发展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再到前不久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国文化综艺节目已走过了近30个年头。30年间,文化综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经历了从点状到网状的过程。在这其中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风类文化综艺节目表现最为突出,期间大致经历了1.0、2.0与3.0这3个发展代际,这3个代际又都因其时代背景而各具特点。

学界对于综艺节目的定义尚未统一,而文化综艺则基本被认定为一种以多种综艺表现方式与文化元素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其节目类别也就更显多样。相关国风类文化综艺的研究比较少,但大致上可将其定义为“以文字诗词、国学非遗、服饰曲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类别为原料,借助现代综艺手段制作出的电视综艺节目类别”。

关于国风类文化综艺,大致可以从兴起原因、发展代际、存在意义与未来走向及发展对策4个方面来论述它。

一、从“天时·地利·人和”看其盛行之必然性

(一)天时——恰当的发展时机与有利的大环境

1.经济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已从简单的物质内容逐渐向更高级的精神文化内容转移。由于文化内容的纷繁复杂,消费者需求多样且难以统一,因此单纯从需求端发力来打造文化综艺是难以践行的,而应该由制作方打造出优质产品来激发需求。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能够将中华民族凝聚起来的纽带,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来拉动消费需求,能够实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消费愿望的初衷。

2.综艺节目自身发展规律催生优秀国风类文化综艺。无论是由于传统综艺节目增长乏力问题,还是外部约束作用生效,抑或是节目受众对同质化节目产生审美疲劳的缘故,其最终产生的合力即综艺节目自身发展要求,将综艺节目推向了“文化+”的升级方向。在“文化+综艺”的尝试过程中,借助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路以其先天优势占据了绝对多数,从而也衍生出不同角度的阐释与尝试,试图探索出符合受众需要与综艺自身发展规律的综艺模式道路。

3.政策导向加快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结合速度。从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到文化领域“两创”方针的提出,再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都强调了激发关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内电视行业风向标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制作出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一系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综艺节目为各地方卫视起到了引领作用,催生出一大批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优秀文化综艺节目。

4.“中国创造”思想在文化综艺中的尝试。长期以来,国内电视节目以学习借鉴别国收视率高的节目为一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等观念的提出与盛行,节目制作人逐渐尝试将本土优秀文化以恰当的、独创的综艺模式表现出来。事物的创新性体现在原创性的追求上,而由传统文化生发出的文化自信则能赋予原创文化综艺以传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满足受众需求。[1]

(二)地利——创意、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日趋完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好的环境还需要有充足的养料做支撑,才能催生出高口碑的文化综艺产品。优秀的传统文化向来不缺生命力,它缺少的是好的转换创意与平台。其实在国风类文化综艺发展早期也提出了一些新鲜创意,可那种创意更多是一种单方向、单维度的创意,抑或是制作人与策划者的想法囿于技术与资金所限而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在科技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的今天,只要有好的文化综艺创意,就有其实现的技术、资金支撑。

反观现在,日臻成熟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乃至裸眼3D、LED开合车台、全息影像技术、冰屏技术等等,都成为了表现传统文化恢弘、深邃神韵的利器,使受众真正获取一种全感官上的浸入式体验,进而生发出想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欲望,为节目的成功提供了可能与助力。

(三)人和——成熟的团队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制作团队的匠心与受众的认可上来,“人和”的重要性则体现在节目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方面。随着国内文化综艺节目的日趋增多,一批专职于文化综艺节目打造的团队逐渐摸索出成功的经验与行之有效的理论。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大会系列”文化综艺团队、河南卫视团队、北京卫视团队、东方卫视团队等,在一档文化综艺取得成功后,能够及时从项目管理、团队内外两个角度来获取成长的养分。《国家宝藏》团队先后筹备了两年才最终打造出这一现象级节目,取得了全民点赞的骄人战绩。同时,随着受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原本被认为具有一定欣赏门槛的国风类文化综艺也逐渐取得了大众的认可。随着国内传统文化的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大众对于唤醒文化基因以取得文化认同的渴求愈来愈强烈,这也为“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借助文化综艺形式焕发生机、重获新生提供了受众可能。

二、从代际角度看国风类文化综艺传承与发展

根据国风类文化综艺不同时期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3个代际:1.0时期的起步版、2.0时期的发展版与3.0时期的综合版。3个代际从展示特点、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一)1.0时期的起步版(2009—2012)

这一时期的国风类文化综艺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更多的是一种尝试。无论是从学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难以与同时期其他类型综艺节目进行抗衡,影响力有限。节目总体呈现出一种内容直接、制作简单、数量有限与文化娱乐效果不佳等特点。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国学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竞答类综艺节目,《开心辞典之开心学国学》可谓开业界之先河,也成为这一时期国风类文化综艺节目的典型代表。该节目为《开心辞典》2009年暑期特别活动,节目采取全国选拔制度,同时采取百人团同步答题、七步对决与嘉宾点评制度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说已经初具后来同类节目的娱乐益智节目雏形了。但我们也应看到节目的一些不足,如题目难度设置过于简单、舞美灯光略显简陋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已具有节目IP衍生意识,具体表现为主题曲制作与书籍出版,打造出如《龙文》般的经典作品,节目播出后不久,相关书籍《开心学国学——不可不知的1000个国学知识点》便出版上市。

这一时期的节目更多是为宣扬传统文化提供一个窗口、一个平台,是为了展示国学之美、国学之趣、国学之人人可及,重传承而轻竞技。从相关节目开场动画来看,其实制作水准已经是当时顶尖,只是与后来者和现阶段同类节目相比稍逊一筹。从这一档节目已经基本可以看到后来一段时期同类型节目的制作模式,甚至今天的“大会系列节目”也都基本是沿袭这一模式发展而来。

(二)2.0时期的发展版(2013—2017.1)

该时期基本以河南卫视《成语英雄》为发轫,进而引发央视的“大会系列节目”,同时呈现出“央视+地方卫视”与多种类型、多种主题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节目制作上,这一时期相较1.0而言已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在节目表达、娱乐效果和舞美灯光技术等方面,节目涉及主题也更为具体、更接地气,以诗词、成语等为主打,同时兼具非遗、音乐等广阔的内容;在节目模式上多为“知识竞答+嘉宾点评”,同时出现如真人秀、表演展示等节目走向,各节目结合自身特点推出特色环节,如九宫格、飞花令等,都取得了较好反响。

国风类文化综艺到这一阶段才算是真正迎来了春天,掀起了一股潮流。相对于1.0时期,该时期节目在影响范围、口碑形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促进了文化综艺的发展,传承了传统文化。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卫视,整个电视界开始相互借鉴,汲取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与文化特色纷纷打造自己的国风类文化综艺品牌。各大卫视基本都将目光都放在了成语和诗词方面,主要是考虑到此类节目的门槛问题,成语和诗词基本上属于人人可说的文化形式,相对门槛较低。正如维克托·什可洛夫斯基所提出的“陌生化理论”: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基本可以理解为通过全新的形式让受众对熟悉的事物产生兴趣,获得新发现。[2]而这一效果的达成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表达技术与基础上,因此相较1.0时期,各卫视在舞美灯光技术上向其投注了更多的资源来吸引、稳定流量。

在发展版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听写方式唤起民族文化认同感,让受众感受到中华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这一阶段在继承了起步版的成功经验后,也在实现着自己的突破与创新。节目以听写方式引起了全民热议,全面开启了国风类文化综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其后,从中央电视台各大卫视到地方卫视便开始了跟风而动,不过大多也都是一闪即逝,值得深思。

(三)3.0时期的综合版(2017.1—至今)

综合版的综合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创意选定、策划编写、可行性论证、制作技术、营销宣传、后期反馈等多个环节都体现出一种综合思维,而这也正是3.0时期国风类文化综艺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

这一时期的节目类型与主题更加丰富多变,主打“跨界”模式,将以往未曾有人尝试过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全新的综艺表现形式、制作技术相结合,如“诗词+音乐”“戏曲+音乐”“人文地理+益智答题”“国宝+舞台剧+演播室+纪录片”“京剧+教学+真人秀”“传统元素+时尚设计”等等。不过这些跨界模式也都基本建立在前文提及的“陌生化理论”之上,通过“明星+素人”形式,以“熟悉内容+低门槛”吸引受众,再借助陌生内容“先在结构+实际展示”形成落差与共鸣来实现受众的审美满足。

值得肯定的是节目在展示文化、鼓励传承的同时多加入情感环节,将“文”融入“情”中渗入受众内心,唤起更深刻的文化共鸣。这其中也受益于舞台技术的大幅提升,一大批如巨型曲面屏、冰屏、全息影像等多见于大型演唱会的新兴技术都被应用于综艺舞台,极大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董卿优雅大方的主持风格、嘉宾老师恰如其分的风趣点评与答题选手镇定自若的精彩表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标签,真正成为了第一个国风类文化综艺中的“爆款IP”,尤其是节目中表现突出的国民才女武亦姝几乎成为了当代青年继承诗词文化的符号式人物。

这一时期区别于2.0阶段的一个重要节点便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从多个角度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做出解读,也从多个方面提出支持方案,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意见》的出台对于国风类文化综艺的影响无疑是具大的。其中,中央电视台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代表着第三代际来临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到引发热议的《国家宝藏》,再到唤醒民族诗心的《经典咏流传》,堪称是中央电视台辉煌了整个第三阶段,而其中对于《意见》的解读和践行也日益生动深刻。

同时,从豆瓣评分来看,3.0时期节目相较前两个阶段已有了较大改善,出现多款高分节目,基本呈现出“少超多强”的局面,部分综艺表现平平,需进一步学习、改进,打造良好口碑。

三、国风类文化综艺发展之重要意义

(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满足受众文化消费需求

综艺节目的本质在于娱乐,国风类文化综艺的特殊性便在于其将传统文化借助合理娱乐形式传达给受众。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其中便包括文化消费需求仍需从供给角度发力的现实情况,需提供高质文化产品与服务来满足人民需求。国风类文化综艺从根植于民族土壤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借助文化综艺的慢节奏特点来传达一种隽永、深沉、持久的文化娱乐观,使“快时代”的受众获取“慢文化”“慢情感”的文化娱乐。节目借助娱乐形式发挥媒体教育功能,在满足文化娱乐需求同时传播文化知识。

(二)激发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唤醒文化基因

长期以来,新世纪中国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时代症候,一方面源于全球化时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节目、形态与观念的渗入导致中国电视文化失语;另一方面源于中国电视文化自身价值观的偏移带来的电视发展的自性危机。[3]而国风类文化综艺的创作核心与内容精髓便是凝结在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观看节目,使民众意识到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进而为其自觉利用传统文化提供前提。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民族自我身份认同的标识,只有真正从内心接受并认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唤醒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发展

文化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国风类文化综艺是时代的产物,是继承并创新文化传承发展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为引领国民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鲜活案例。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是进行文化传承的社会行为主体,也只有传承了才有二度创新的可能,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无论是对节目本身,还是对受众来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都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这也正是国风类文化综艺被制作出来的初衷。

四、节目未来走向判断及持续健康发展路径探究

(一)内外兼修,坚持内容为王,实现正确价值观导向的同时巧用新兴技术

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综艺节目成功的关键,国风类文化综艺节目更是如此。综艺节目除了有娱乐属性外,还兼顾有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国风类文化综艺对于倡导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在节目的内容制作上下功夫,坚持工匠精神,不断对作品进行打磨,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这一作用的实现离不开新兴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内容与形式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做到文化传承,更好的满足受众文化消费娱乐需求。

(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多元化传承,实现“曲高和众”的节目效果

由于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受众需具备一定知识素养才能达到最佳欣赏效果,而较高门槛则对节目制作团队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综艺节目的样式是多样的,可借助、融合的元素是无尽的,要敢于尝试,勇于突破,打破行业、技术壁垒,从不同角度实现文化娱乐效果,最大可能降低娱乐、欣赏门槛,吸引更多群体参与进来,真正实现国风类文化综艺的“曲高和众”,打破“高口碑,低影响”的魔咒。

(三)更新营销观念,改善营销模式

节目制作团队要积极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平台宣传优质节目,使节目的传统文化内核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真正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各卫视要积极借助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力量,通过差异化传播实现节目的价值增值。同时也要重视线上用户反馈,在营销宣传阶段注意收集潜在用户信息,了解受众需求,积极调整播出计划,以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四)更加重视节目长远价值,做好节目规划

虽然目前国风类文化综艺广告市场接受度并不突出,但并不妨碍其成为电视节目中的销售亮点。制作人应着眼于挖掘节目长远价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进行商业模式复制,使得节目后续季集口碑直线下滑,无论是对节目、对卫视,还是对节目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都是极为不利的。制作团队应根据节目自身对应群体做好前期规划,一期一个脚印,一季一个亮点,发挥文化的增值作用,逐步形成文化IP,才能走出符合长远利益的综艺发展道路。

五、结语

国风类文化综艺是国内电视节目的一大创新,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亮点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抓住历史机遇,树立正确文化综艺发展观念,借助科学手段,打造中国原创文化综艺,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这股“清流”不仅为人称赞,更能为人所用,真正流入千家万户,而不仅仅是深巷中不为人知的美酒。“创意+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具有无限的开发可能,让我们用一个个亮丽的文化综艺IP为社会文化建设贡献电视界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国风综艺卫视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国风时尚关键词
寻找“国风少年”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国风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