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视野下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以“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为例
2018-04-02杨敏
杨 敏
全民阅读视野下校园阅读文化建设——以“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为例
杨 敏
(阜阳师范学院 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37)
在全民阅读推广视野下,共计十二册的“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从读书价值观和阅读方法论,书评、书话、书目推荐等读物资源,以及校园阅读三个层面,展示了以“书香”为中心的阅读文化学的历史价值,对于打造一个以书香为基础的“学习型校园”具有现实启迪性,丰富了全民阅读推广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
分众阅读;阅读理论;书话;书评;书生活
继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设立“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后,1997年夏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在郑州召开的第五次年会上提出了“播撒读书种子,培育读书人口,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基本方针,并成为该学会“近20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1]157。为此,徐雁先生身体力行,通过著书立说、培养学生、组织会议、报告演讲、编撰丛书等各种有益的方式推广全民阅读,持续多年,成绩斐然。仅由其创意、策划并主编的,就有“中华读书之旅”“华夏书香丛书”“开卷读书文丛”“凤凰读书文丛”等一批高质量的阅读推广类丛书,而由徐雁教授与崔波、赵普光二位先生联袂策划主编的“校园书香阅读文库”十二册,2015年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再次受到读者的欢迎。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若以各著内容比重为依据,可以分为三类:书论、阅读论为一类,有张怀涛《读书有方》、赵普光《游目骋怀》、崔波、曹炳霞《读经阅典》、甘其勋《开卷絮语》、徐雁《书来话长》;书话、书评为一类,有薛冰《槛外读书》、马红亚《墨淡书香》、童翠萍《书林佳趣录》、蔡思明编《书林掇拾录》;书生活为一类,有李海燕编《转学多师随札》、王萍编《暑期实习记》、王碧蓉编《修学旅行记》。曾祥芹先生在该文库总序中说:“我相信,这一文库将在包括‘华夏书香校园’建设在内的全民阅读促进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 以校园为基点扩展到社会的阅读理念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的读者对象不只是在校学生,还指向广大的社会读者,编者的意图很明显,以校园阅读风气的营造带动、促进全民阅读氛围,让社会充满书香。社会读者是一个抽象概念,包含了众多不同的读者群体,阅读兴趣不一,又据调查当今时代的阅读已经分化,那么,如何调动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呢?徐雁先生根据阅读现实提出了“分众阅读推广”的方法,按照不同的读者群体分类别进行阅读推广,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济大学王晓渔教授认为,分众阅读要在常识阅读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即先进行常识性阅读的推广,再根据不同群体做分众推广。
套用一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俗话,可以说“阅读未动,理论先行”。大众读者并不怎么清楚阅读基本理论,“文库”收录很多关于书籍和阅读的理论文章,既能给读者以良性指导,又能增强其理论素养,普及阅读知识,给阅读推广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文库”的理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书品与人品的关联
张怀涛先生根据多年的读书经验认为:“人品有高下之别,书品有优劣之分,无论交友还是读书都要择善从之。交友交良友,读书读好书,这是人们历来对交友和读书的基本要求。”[2]23阅读健康的书籍可以丰富知识、提升品位,指导个人生活,改善社会关系,开拓人生的宽度和深度。也就是说:“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2]33在读书中不断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达至生命的辉煌。徐雁先生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成长告诉读者读书的重要性。徐雁先生自述出生于江南一个“耕读之家”,在诗书萦绕的氛围中长大,“对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成长,在书香的氛围里成长的社会规律,体验甚为深刻”[3]9。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以至于博尔赫斯感叹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1.2 阅读习惯的培养
崔波先生在一次校园阅读问卷调查中发现人文教育弱化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大多呈现专业和娱乐两个极端,旨在培养人文素质的文化经典并未占有重要的阅读地位。由此可见,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学历的增高,反而变得越来越低。赵普光先生说得很好:“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学习生活也是学习语文。”[4]207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张君劢就指出科学不能代替人生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是纯粹的科学所能解决的。人生观的塑造主要在于文化经典的熏陶和学习,目前已经在阅读界成为共识。正如崔波先生所说:“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可以有多种途径,但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学习文化经典中来养成。”[5]42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成长是无数成功者的人生感言。何以如此呢?徐雁先生分析过阅读对改变人生命运的帮助,勾画出一个递进的链条,即“阅读积累知识——知识造就文化——文化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6]135就是说个人要发挥阅读的能动性,选取有益于人生的文化典籍,从中洞察生活,激励意志,追求良性的“悦读”境界,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行的动力。
1.3 阅读方法的阐释
大凡爱好读书者,总喜欢讲述一些读书心得和读书方法,一旦经过理论提升,就能成为行之有效的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方法得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是事倍而功半。陈欣在介绍《全民阅读参考读本》的文章中,陈述了读本提到的十三种阅读方法,有“浏览式阅读法”“精研式阅读法”“推想式阅读法”“笔记式阅读法”等,她特别看重“梯次式阅读法”,这是古代的孟子、朱熹,现代的郑逸梅等人运用过的方法,认为读书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展开阅读”[3]4,不断提升阅读层次,丰富知识的库藏。
张怀涛先生总结了三十六种读书法,他从阅读的广度、深度、速度、关联度方面归纳为四类,每类包含九种具体方法。徐雁先生从出版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阅读问题,当今的出版业非常发达,世界上每年出版两百多万种图书,中文图书有四十多万种,这么多的书籍,让读者怎么来应对呢?徐雁先生从诸葛亮、陶渊明的读书经验中得到启发,结合美国学者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阐述,从理论上完善了足以面对大量书籍的“检视阅读”法。此法对读者有多种能力的提升,一是文献摘录、摘要和撰写读书笔记的能力,二是文本跳读、捕捉信息的能力,三是文本比较、选择的能力,四是内容概括、文字组织的能力。“检视阅读”既能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内容,又能让读者从书海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不至于在书海中迷失。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的理论含量相当丰富,除上述理论阐述之外,还有关于书籍本体的理论知识、编辑出版发行的理论知识、图书收藏管理的理论知识、阅读推广的理论知识等,基本上以书籍为核心勾画了一个阅读理论圈,使读者的理论诉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读者经过理论指导后,在阅读上就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各种理论的利器使读者能够在书海中畅快地遨游,汲取有益的营养,拓展自己的人生。
2 以书话、书评、书目为推介方法的阅读指导
作为全民阅读的推广者和指导者,“校园书香阅读文库”的作者以校园读者为主要对象,扩展到社会上喜欢文学的读者群体进行推荐,据统计文库中提到的各类书刊逾千种,其中文学类书籍占了70%。作者们个个是读书的行家里手,为全民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在书的品评上,文库中的文章亦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书籍本身及周边知识评议的书话类,二是关于书籍内容评介的书评类,三是阅读指导的书目推荐类。可以说书里书外兼顾,作者作品共论,任读者在百花园中尽情采撷。
2.1 知识横溢的书话
赵普光先生是书话研究的专门家,出版过现代书话研究专著。《游目骋怀》中涉及书话理论的文章,对书话的来龙去脉、各种特征做了详尽的阐释。他集合众家之说给书话下了个定义:“所谓书话,即对书的品评、考索、感悟(包括关于书的内容及书的装帧等) ,或在此基础上谈及与书有关的掌故,或抒发社会历史人生况味,并用蕴藉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文字。”[4]100书话的宗旨是话书说人,勾陈书事,涉及书的各种知识,最能开阔读者的视野。如赵普光先生评论周作人对书话的贡献,认为周氏为此后书话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周作人的《夜读抄》《风雨谈》《苦竹杂记》等文集包含大量书话,品评的书籍涉及古今中外,显示了周氏的博学,能给读者以知识的启迪。
姜德明勤于书话写作,出版多种现代文学书话,融知识性、趣味性、掌故见闻于一体,令读者爱不释手。朱敏同学在徐雁先生指导下对姜德明书话进行系统梳理,评述《书叶集》《书边集》《书味集》等数十部书话,为读者打开了姜德明书话宝库的大门,可尽情采撷。薛冰先生关于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书话功力非凡,他讲到林则徐、魏源与《四洲志》《海国图志》的编撰,掀开一页被尘封的历史。他以王韬的著述和编辑的刊物为中心,描述王韬在近代大变局中走向世界的心路历程,让人感慨良多。还提到王冶秋在民国三十二年出版的《民元前的鲁迅先生》,记录有鲁迅一些重要的信息,对读者了解鲁迅有极大帮助。徐雁先生善于在书话中提炼人生经验,在谈巴金读书写作的文章中解析了巴金的爱与恨,带领读者走近巴金心灵深处,体味大作家的风范。从曾国藩家书总结耕读传家与诗书继世的生活理念,并在全民阅读推广的背景上论说重建家庭书香氛围的重要性,用心良苦,读者当会明了。
文库中的书话主要评介人文社科类书籍和作者,围绕人文素养做文章。任选一册马红亚女士的《墨淡书香》来看,她的书话涉及吴宓、张爱玲、胡兰成、冯沅君、孙犁、丰子恺等书人和书事,对于喜欢文学的读者来说,可谓找到了知音。其余各著的书话也都流溢着知识的芳香,给读者以美好的熏陶。
2.2 文采飞扬的书评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伍杰会长多年致力于书评研究,影响、带动了一大批书评作者。徐雁先生在南京大学开设书评写作课程,每届研究生都从课程中获益匪浅,留下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书评。“书评是出版的影子,是图书的灵魂,也是出版文化的旗帜。”[7]117给书籍打开一个深入堂奥的窗口,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图书。
书评作者在撰写书评的时候,首先要精研所评之书,其次对作者和成书环境进行了解,再辅以专业知识,使用流畅的文笔结撰出来。文库中的书评多为佳作,可当美文来读。薛冰先生评论民国知识分子胡先骕诗集的时候先讲人后论书,分析作为自然科学家的胡先骕对文学和文化的关怀,认为“像胡先骕这样成就卓著的自然科学家,而又有着如此深厚的国学根底,旧体诗的造诣如此之高,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上,也可以说是并世无双的”[8]102。我们现在的教育方针提倡文理兼收,综合培养,正好是广大读者学习的榜样。徐雁先生把《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称作大时代的“潜望镜”,从众多知识分子的私人日记中窥探到时代的坎坷变迁。二十世纪风云变幻,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个体的人如何应对时代,他想什么、做什么,答案也许在日记里能够找到。朱自清临终日记记载了他参加读书会、买书、读书的事情,呈现了知识分子在动荡之年向善求真的真实情景,不能不令人敬佩。
甘其勋先生特别钟情河南作家,写了一组书评介绍和分析,李佩甫的《生命册》、阎连科的《丁庄梦》、乔叶的《拆楼记》等都在考察范围内。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从乔典运、周大新、刘震云崭露头脚开始,至今已汇集成一个数量可观的河南作家群,在文坛以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河南作家的淑世情怀激发了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民族精神,对改善社会道德伦理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文库中还有关于人物传记、书之书即书话、科学类书籍等著述的书评,书的种类繁多,书评写法异彩纷呈,翻开文库,这类文章俯拾即是,从感性的描绘到理性的思考,常常让读者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2.3 书目推荐的思考
书话、书评主要通过一部书的解析向读者作推荐,并不具有系统性,因此,作为专业的全民阅读推广人,文库作者对书目推荐就有了关注的必要。从阅读学的角度说,开列书目对读者阅读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既省去了读者在书海难以找书的麻烦,又能够以集中的书目作用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出版界和一些媒体组织都会推出各种不同目的的书目,这就需要阅读推广者予以辨析和指导,寻找最适合读者的书目进行推广,比如2011年出版的《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就非常合理地编制了一批书目供读者选择。
马红亚女士认为:“做好推荐书目的导读工作,既要具备懂书爱书的职业素养,还应具有传承经典、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甚至要涉足人类文化学和读者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去探寻人类思维智慧的宝库。”[9]184由此可见,书目推荐最好由专业人士来做,徐雁先生对“2014—2015阅读年度校园读物推广好书榜”的推荐就非常有意义。这份榜单是在2013年全国各地推出的16个好书榜中遴选出来的,共计36册书籍,涵盖人文、社会、科学、技术各领域的佳作,能够让读者进行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王余光先生也很注重推荐书目的制定,从事过推荐书目的研究。他经常提倡阅读《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经典,他认为:“读书的目的除了实用知识外,还在于促使人们深刻的灵魂拷问和自我反省,并引导人们走向精神的丰实和成熟。……滋润人灵魂的,只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长期以来,经典阅读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信息社会需要我们‘重返经典阅读之乡’。”[6]93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样的书目正显示出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全民阅读推广的意义上,书话、书评、书目推荐都是很实际的工作,共同创造出一个阅读平台,搭建起书籍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文库的作者努力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以书会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书香社会的营造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3 从校园扩展到社会的“大阅读”实践
徐雁先生2002年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批批学子走上以书为缘的工作岗位,把书的芳香播撒到社会上。徐雁先生推崇“大阅读”观,在给研究生讲学的时候指出三条求学的路径:第一是“读有字书,悟无字理”,要从书本和作者那里领悟人生的智慧和道理。第二是“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从游学、旅行中把握社会、时代的脉搏。第三是“转学多师久,四方请益长”,多向前辈请教,把书文化的传承从他们手中接过来。文库中的三册《转学多师随札》《修学旅行记》《暑期实习记》记载的就是徐先生的研学弟子们以书为核心多姿多彩的行走生活。
3.1 在前辈熏陶中成长
所谓“转学多师”,就是除业师之外,还要求教于其他师长,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充实自己,弥补知识结构的空缺和人生经验的不足。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向师长请教的时候道与业两方面都会有收获,做人和做学问自古便相辅相成,学统和道统本来并行不悖。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校园中求学问道的方法是可以推广到社会上去的。
《转学多师随札》以访谈为主,多方面敞开被访者的生活、精神和学术世界。读者能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生命围绕着书前行,因书而精彩。有两篇关于史学家许倬云教授的访谈围绕着读书治学展开,许教授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2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86年当选为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在社会史和上古史领域的研究饮誉海内外。他阅读兴趣非常广泛,对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所掌握,视野开阔,术业精深。他说:“做学问是没有捷径的,但做学问也从来是功不唐捐的,没有白做的学问,书看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倾向和观念。”[10]49概括来说勤奋好学就是他的人生指南,是做人和治学最好的方法。
在题为《对话文明与儒家伦理》的访谈录中,杜维明教授讲述了儒家文明与个体的关系问题,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儒家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产生了世界性影响。针对年轻人与传统儒家思想的隔膜,杜教授认为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对话性和开放性,完全可以进行现代转化,儒家思想既可以发展经济资本,又可以发展社会资本,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和传统的儒者对话、交友,这样你才能了解和认识他,学习他如何处理社会和人生事务,传承儒家的思想,增强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这册访谈录集中于国学方面的专家,他们自己的人生和治学道路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弘扬,都值得读者认真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凝聚起民族的文化认同。
3.2 在实习中锻炼业务
徐雁先生对研究生的业务技能非常重视,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假期参与书、报、刊领域的工作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寻找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王萍同学编辑的《暑期实习记》,收录了学子们从青涩到成熟的心灵记忆,她认为这不加修饰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更多人的社会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照。
《暑期实习记》收录十七位同学的实习日记,实习地点涉及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中国书店、古吴轩出版社,《中国图书评论》《三联生活周刊》《博览群书》杂志社,《中国图书商报》《图书馆报》《南方周末》报社和深圳、苏州、浙江、湖南图书馆等单位。作为研究生学子,业务实习是他们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对他们学识的第一次社会性检验,不适和困惑在所难免,但他们都能够虚心学习,努力调整,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在工作中也越来越出色。江少莉同学谈她在中华书局编辑部实习的经历,认为从书局编辑的身上,“感受、了解到中华书局追求学术和高质量的出版传统”。许琳瑶同学几年后回顾她在无锡图书馆的实习生活,感慨道:“对于无锡市图书馆来说,我是一个匆匆得不能再匆匆的过客,但对我个人而言,这次机会让我接触到了与校园不一样的思想,开始明白了工作不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付诸实践,从中遇到的挫折、得到的鼓励、养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才是实习经历中最有价值的东西。”[11]123读者从中不仅了解到图书馆与出版业的运行情况,而且能够汲取到实际的社会性经验,尤其对于青年人来说,如何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阅读这本“实战指南”,相信会有莫大的收获。
3.3 在旅行中体悟人生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强调学与行的统一,古代把这种修学方式称为游学。孔子曾率领弟子周游列国,问学考察,留下了儒家经典《论语》。宋代学者胡瑗说:“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见闻,则为有益于学者矣。”[12]202王碧蓉编的《修学旅行记》就是徐雁先生的弟子秉承传统,在游学中写下的心得体会。全书收录十三位同学随同徐雁先生修学旅行时记下的日记,行走足迹遍及青岛、宁波、北京、呼和浩特、杭州、福州等地,他们不仅描述了当地的著名景点,还介绍了隐身于城市的旧书店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风俗,展开来就是一幅幅人文或自然的画卷。
江少莉同学2004年游学于宁波、永康、金华后总结了在行走中学习的意义:“此行我们对秋禾师的‘大阅读’理念有了更感性的认识。他平日在教授我们专业知识、学术方法外,常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有字书,识无字理’,而参会、调研、游学等,就是其实践的一种方式。走出课堂去修学旅行,让我们在广阔的‘天地阅览室’感受、了解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广博深厚的社会生活,从而能将学校所学与自然、时代发生关联,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12]33把社会当作一部大书,向社会学习,社会自然会对求学者有丰厚的回报。做社会的学生而不是老师,潜心问学而不是指手划脚,就能使自己跨入阅读的大境界,从阅读书籍到阅读社会,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只要是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发现生命的意义。
结语
在当今崇尚个性化生活的时代,网络阅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校园和社会上的年轻读者群体,纸本书阅读呈下降的趋势。从分众阅读的角度,徐雁先生针对青年读者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有追求的良善人家,可以没有大酒柜,但一定要有小书橱;一个小康富足之家,不仅要有电脑机房,更应设置纸本书房。因为白纸黑字、青灯黄卷式的传统纸本阅读,可以养成一个人关注细节、宁静淡定、融会贯通的读书心态和阅读素质,使他善于以不变应万变,更好地应对愈来愈浅碎和浮躁的网络阅读。”[3]32这一席话对“学习型校园”的打造和“学习型社会”的促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像书桌上的台灯,照亮了青年读者的心房。
[1]甘其勋.开卷絮语[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2]张怀涛.读书有方[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3]徐雁.书来话长[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4]赵普光.游目骋怀[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5]崔波.读经阅典[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6]蔡思明.书林掇拾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7]童翠萍.书林佳趣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8]薛冰.槛外读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9]马红亚.墨淡书香[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10]李海燕.转学多师随札[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11]王萍.暑期实习记[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12]江少莉.修学旅行记[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Campus Reading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wide Reading ——A Case Study of Reading in Campus Collection
YANG Min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Fuyang 236037, Anhui)
In the national reading promotion vision, the twelve volumes of campus readings show the historical values of reading culture from such aspects as reading values and methodology, reading resources of book reviews, book talk, and book bibliography resources. This will enlight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ding-based learning-oriented campus and enric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cases of universal reading promotion.
group reading; reading theory; book talk; book review; book life
2018-08-2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等院校校园阅读氛围危机干预研究”(16BTQ001) 。
杨敏(1977- ) ,女,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及理论建设。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8.06.24
G25
A
1004-4310(2018) 06-01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