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2018-04-02庞飞
庞 飞
(绍兴文理学院 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0 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在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创业创造财富也要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1],指导创业教育从单纯地关注经济效益逐渐转变为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所以,绿色创业教育响应时代要求,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环境绿色、社会和谐、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但是,我国对大学生群体的绿色创业教育处在起步阶段,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值得探讨.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柯林·博尔指出,创业教育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是“第三本教育护照”[2].Neck认为,创业教育不是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或一毕业就创立企业或公司,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个人,培养大学生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培养大学生独立工作的技术和能力,培养大学生服务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3].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文献较多,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模式和路径有一定共识
目前,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较多,学者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模式和路径有一定共识.一是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中,认为将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是在用“拔苗助长”的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家,是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相违背.二是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中,认为由创业理念、创业教学、创业实践等部分构成,要充分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面向”“结合”“融入”的具体目标.三是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中,认为从知识、个性和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很多高校结合特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创业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不够,局限于如何创办企业的教学居多,没有形成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1.2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还不完善.部分高校认为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创办创业园与创业孵化器等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就是创业教育的内容,过于注重创业教育的实战性,缺少科学的创业教育理论学习,更是忽略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研究.一些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形成结合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与学科教学、专业教学和基础知识学习脱节.即使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专业教育,但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知识的创造,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不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培育创业意识阶段、形成创业意识阶段、开始创业行为阶段和创业项目成长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的创业教育内容和支持体系也都不同.但现实中的创业教育没有进行各阶段内容细分,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如何可持续发展缺少支持内容.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创业者因创业续航力不足而放弃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只着眼于一时,要结合大学生创业不同时期的特点形成支持体系,形成持久的教育模式.三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主体责任内容未成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一般包括政府、社会和学校.虽然可以在结构上帮助研究者厘清指标,但只是内容的罗列.各主体间所关注的内容不同,只从自己的视角检验创业教育的成效,导致创业教育评价复杂化,很容易导致评价失实.
1.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趋势
一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如何融入科学理念.有学者总结研究指出,目前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理论指导体系,尚未进入综合创业素质培养阶段.今后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要融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深入理解大学生绿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刘明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要融入科学理念,需要全面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概念、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明确科学理念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在此基础上,大学生创业教育应综合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将绿色发展等科学理念融入理论研究中,最终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需求的创业教育.
二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有学者在研究总结中指出,目前学界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是很系统,缺少科学理论指导,探讨创业教育的文献视角比较零散.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注重科学理论研究,多途径调查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情况,掌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整体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顶层设计创业教育体系[5].
三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设置.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还不够完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一般与就业评价联系在一起,没有建立起完善、独立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6].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开展,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和创业对象的多元化,从“绿色发展理念”切入,以普通学生为主体,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究和构建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2 绿色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系
2.1 绿色发展理念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指导意义
绿色发展理念随着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形成科学体系,指导许多国家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完善人与自然共同生活共同进步的协同.中国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也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将绿色发展理念列为重要的指导理念之一,体现了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的期望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中国环境发展合作委员会早在2012年就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实际行动中自觉推动低碳、环境可持续的经济过程,确保社会所有成员能够享受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必须以环境效益为基础,以代价最小、成效最大的生态经济为导向,培养大学生追求绿色创新价值的创业能力和精神,从而建立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或公益组织.
2.2 绿色发展为创业教育指明方向,创业教育又为绿色发展提供新动力
绿色发展创新创业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转变,从市场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Schaltegger(2002)提出绿色创业的内涵理解,Chow(2006)、Cohen和Winn(2007)等研究指出绿色创业者创业的三个方面动因,即绿色创业教育要教会大学生在可持续发展中发现未来市场机会、以绿色创新来开发未来市场、在创业中要承担社会生态责任.Fetters(2010)、Larso(2012)等学者根据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部分创业教育典型学校的实践案例,总结分析各大学在建构绿色创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构建一个综合多种绿色要素与资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7-8].绿色创业教育必然形成一批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创业企业,为社会提供有保障、有尊严、有体面的工作岗位,从而增加社会发展中资源利用的高附加值,创造更大的收益.
2.3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模式
庄友刚指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本立足点在于推动可持续发展[9].绿色发展理念是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这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确指导理念.所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设置、理论体系构建和价值观传递等研究都要与绿色发展相契合,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可以帮助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把握发展新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发展新常态,具有实践运用价值,更能让大学生接受.
3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3.1 梳理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内容
根据绿色发展理念,从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时间维度分析研究创业教育的构成,构建由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三者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完整体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价值体系内容为:取得经济利益、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知识体系内容为:创业基本知识、创业能力、企业家精神;方法体系内容为: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园实践、创业价值观讨论学习.价值体系内容实现需要培养一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推动教师的绿色发展理念学习,更新绿色发展创业观念;聘任社会上知名的绿色发展企业管理者担任学校创业教师,逐步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结构合理的绿色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传递绿色发展创业价值内容.知识体系内容实现需要设置绿色发展理念相匹配的课程体系,积极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把绿色发展理念纳入到创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完善绿色创业课程体系.方法体系内容实现需进行绿色创业价值观讨论,设定绿色发展主题推进各类创业计划竞赛;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创业实践,鼓励与当地一些绿色发展企业建立实践合作基地,为绿色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地[10].
3.2 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推进机制
根据文献研究、调研分析和实践经验,研究绿色发展的创业教育内容推进关系.一是在价值体系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从服务个人到服务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学习绿色理念自主创业,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服务社会进步,在创业积累等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回馈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帮助他人,从而推进个体的绿色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知识体系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从基础知识到精神提升,激发学生的绿色创业热情,同时根据现实需求,积极提供相关的创业基本知识,包括财经知识、法律制度、各类程序等知识服务.鼓励大学生创业走出校园与社会绿色发展接轨,锻炼自身的绿色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商业直觉等,最终形成绿色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社会责任的绿色发展企业家精神.三是在方法体系方面,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绿色发展的内化途径,通过大学思政课、经管类专业课程、创业实训等平台,形成大学生绿色发展的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家引导和创业园实训等平台将创业教育外化,引导大学生成功创业,践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体系.
3.3 设计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按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递进关系,将绿色发展理念分为三大层次,分别为:低碳循环、绿色生产;和谐共生、绿色生活;美丽中国、绿色惠民.形成大学生创业绿色发展素质认证体系,以此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建立相对应的关系,设定评价指标.“低碳循环、绿色生产”检验取得经济利益、创业基本知识和创业计划;“和谐共生、绿色生活”检验实现自我价值、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美丽中国、绿色惠民”检验回馈社会、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学习,完善大学生绿色发展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评价体系.综合形成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机制,成为评价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R/OL].2015-6-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2](美)柯林·博尔.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J].王一兵译.教育研究,1990(7):16-17.
[3](美)内克等著.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森教学法[M].薛红志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78-79.
[4]刘明.论新形势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着力点[J].继续教育研究,2016(9):23-25.
[5]黄兆信,罗志敏.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6(11):58-64.
[6]邱丽华.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5(7):81-83.
[7]FETTERS M L,GREENE P G ,RICE M P,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Base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s:Global Practices[M].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UK,2010:45-46.
[8]LARSO D,SAPHIRANTI D,WULANSARI A. Educating Technology-based Entrepreneurs:The Development of an MBA Program in Creative and 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C].proceedings of PICMET,2012:879-884;
[9]庄友刚.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规定性[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89-94.
[10]曾智.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2016(7):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