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食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8-04-02《中国食品报》编辑部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食业而言,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食品安全向营养、健康升级,以满足新时代的重大需求,是当务之急。3月8日,在由中国经济网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举办的“两会议食厅”活动中,来自食品领域的多位代表委员,与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以及行业专家一道,深入探讨了在营养健康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和食品安全的发展与挑战。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主持。
主题一:促进食品安全向营养健康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福:依靠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河南众品经过20多年不断创新,促进了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公司已经开始向产业生态圈行进。该生态圈就是从过去的“互联网+”,到现在的“食品产业链+”,再到“温控供应链+”产业体系,由综合“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尤其是现代金融科技和人力资源协同构建起的食品产业新体系。通过利用更好的技术来保证食品安全,利用“互联网+”统筹管理生鲜物流,食品企业在连续的成长升级中,从供应商成为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标准的、一站式的、系统的商业综合解决方案的“食品+互联网”的新型公司。未来,抓住新机遇、构建新平台,通过平台聚集高端的标准、技术、金融、信息、人才,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用户以及消费者,实现动能转换,是新型食品公司的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东方食品集团总经理唐俊杰:新消费形势下食业机遇与挑战共存
食品行业正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
市场环境变化带来新机遇。一是方便化、功能性、特殊人群膳食食品在未来将成为食品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二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新的一代对于消费需求呈现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这为消费升级提供机遇。三是新模式、新技术的运用带来新机遇。围绕消费者需求,商业模式和业态也呈现出多样的迭代升级。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将爆发,各种渠道也将进一步充分融合,最终达到各种渠道随时打通,消费者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即想即得。
同时,企业自身也面临挑战。一是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需要企业提升自身适应力。随着中等收入人群数量的迅速提高并成为我国的主要阶层,我国食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将逐渐加剧。这就需要我国食品行业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二是人力、环境、资源成本不断提高导致经营压力增加。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原料供应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此外,环保压力逐步提高,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将被淘汰。三是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科技助力餐饮企业把控食物源头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餐饮企业适时的通过到农村建设基地以及“基地+农户”等订单农业模式,为城市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高端餐饮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这让传统餐饮发生了第一次观念改变。紧接着,年轻一代对互联网的依赖让线上消费迅速兴起,“传统餐饮+互联网”的模式让餐饮企业真正进入科技时代。
在振兴乡村建设、城市资本下乡的大浪潮下,体验式的消费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热点。尤其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发展有机农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因素进行定制化种植、养殖与体验式采摘,不仅能够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满足城市消费者对绿色、生态的需要,餐饮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对接作用,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与食品安全追溯,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餐饮行业的未来必定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以营养健康为主导的餐饮行业,符合了人们对饮食质量的新需求,也是未来餐饮业的发展方向。这其中,需要从几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是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厨师对营养健康的理解和操作技能,提高服务员对菜品的介绍和搭配的水平,培训专业的营养配餐师,提升餐饮业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促进日常用餐的合理性。二是前端供给侧。通过对生产流程、物流等的把控,为餐饮业提供更安全、更标准化、更方便、更优质的食材。三是餐饮文化的传播。如今,中餐已经成为标志性的“中国符号”为国际认知。积极推动中餐“走出去”,利用中国美食增加文化自信力;利用中国传统的饮食习俗、习惯等传承东方文明,餐饮将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的、润物细无声的载体。
同时,餐饮行业未来的走向将与科技高度结合。在目前的外卖行业中,已经开始有企业尝试无人机送餐、人脸识别结算与自动营养搭配,而这些技术将让未来的中国餐饮业再上新台阶。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食品产业升级人才是基础
人民群众对食品的美好追求是什么?一是安全。从近10年的食品抽检合格率来看,中国的食品安全是持续稳中向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二是营养健康。统计显示,我国食品产业中一些与健康相关的产品或者是品类的增长要高于平均增长速度。蛋白饮料、能量饮料、NFC果汁等增长强劲;运动饮料也将在未来两三年达到25%~30%的复合增长率。这些都显示出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向营养健康积极转型。
食品产业正在升级。升级之前,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储备、应用技术与工艺的调整、基础科学的进一步夯实与新思维的挖掘都需要着力加强。同时,探索发现消费者新需求,做好食品知识科普,都将有助于行业升级。
主题二: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庆国:科技创新让更多食品物尽其用
很多食品材料在未掌握创新科技之前,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通过科技创新既能保证产品成分的安全,又能保证原材料充分利用不被浪费。如:过去做葡萄酒,葡萄籽基本上是扔掉的,现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充分利用。其中的葡萄籽可用于提取葡萄多酚、花青素、葡萄籽油,剩下葡萄渣还可以做成饲料。又如:过去在做番茄籽的综合利用时,番茄肉做成番茄酱后,皮和籽作为废料扔掉了。而现在可以利用科技把籽和皮分开,番茄籽用于提取番茄籽油,番茄皮进行干燥、提取,可以加工成非常好的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如果没有现代的科技创新,这些东西就只能当做废料扔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科技创新为提升食安水平带来新机遇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也就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在加工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保障食品的安全水平,以及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如:食品都需要抗氧化,抗氧化就需要加抗氧化剂,但从目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需求来看,倾向于天然的。竹叶抗氧化剂,就是我国创新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这种竹叶抗氧化剂不仅能抗氧化,同时将其加入油脂中,可大大降低油脂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科技创新为提升食品安全带来了新机遇。如:罐头食品的防腐技术就已经从传统的高压灭菌向超高压灭菌、物理场等技术更迭。这种超高压灭菌方式很好地保持同时也保留了食物的原味。又如,目前通过对保鲜材料的创新,为食品的保鲜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给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会提供越来越多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长乔晓玲:科技创新促进肉类行业高质量提升
我国肉类工业的快速发展,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与从养殖环节到屠宰加工,再到后期更深层次的精深加工环节的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正是各类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肉类行业的发展。如:屠宰技术方面,从一人一刀的小作坊屠宰,到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屠宰方式,以及通过冷却、排酸,让肉品能够延长货架期,最长的可以达到40天乃至60天。产品质量方面,从原料的控制、生产过程的规范,再到加工装备技术水平、加工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肉类抽检合格达到了97%.
目前的肉类产品距离高品质和更好营养性仍有差距,需要更多有前瞻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技术应用,围绕市场经济、循环经济,更好地将肉类产品与营养健康结合,同时加大在中小企业中的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肉类产品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静: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保证农产品源头安全
近年来,依靠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要取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则需要从生产方式、源头管理、生产过程等方面解决。80%以上的食品来源于农产品,所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2001年,我国实行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监测了全国5个城市蔬菜中的16种农药和瘦肉精含量,合格率为62.5%。2017年,监测扩大到了155个大中城市,针对蔬菜的农药监测增加到了58个种类,合格率达到97%。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巨大的进步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取得的。监测结果中的不合格则是源于落后的生产模式、总体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谣言传播,以及源头的安全都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很大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来保证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和追溯体系的安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和标准司副巡视员任玫玫:加速食品安全科技创新 推进智慧监管
当前,健康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水平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及国家战略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食品安全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如农兽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物迁移、霉变污染等风险因素依然存在,行业整体素质需要提高,市场还需要规范等。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能力素质不适应、标准水平还不高。如果不能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推动食品产业的转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提升“产”的水平,“管”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工作已初见成效。科技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另外,还相继推动食品安全科技需求列入国家创新体系、推动科技立项和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接下来将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创新工作,统筹社会资源支持食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智慧监管为抓手,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