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2018-04-02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一、信息化环境下应收账款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个行业不断提出的各种新的需求,财务信息化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可以运用网络及电算化使企业账务处理的速度大大提高。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及信息化管理技术,更加能够满足自身对生产、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自动化的要求,就连财务人员运用的财务软件也越来越分工明确。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网络和赊销两种途径,销售额迅速增长。
然而,这种环境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企业财务人员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时有发生。其次,由于供产销流程的自动化以及财务人员权限的分离,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也只有财务经理了解,其他岗位的财务人员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同时,信用状况不佳的客户在购买商品之后无力支付全部或部分赊购产品的金额,这就导致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加,而催收的工作人员因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权限分离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欠账的客户的信息,致使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持续增加,呆账、坏账的比例占企业整体资产的比例提高,最终导致企业账面利润虽然增加了,但是企业可以利用的营运资金却在逐渐减少。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下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从应收账款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可知,企业要想实现财务信息化,在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复杂性的问题,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与账务处理流程的衔接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如何培养财务人员的操作能力以及保持财务工作者在信息化条件下处理账务的风险评价能力,保证企业财务的准确性和利用率,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应收账款在当前环境下的发展水平。
(一)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销售人员及管理层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环节中,对市场份额时分重视,却常常因一味地追求增长的销售额而不顾任何代价,任由客户赊购、欠账,最终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短缺或欠款迟迟收不回来。在针对赊销的问题上,企业往往不区分客户类型,对不同的客户进行盲目的赊销。财务监管环节中,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控体系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不能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仅仅是对账面上的金额进行分析,不能全面分析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不能采用合理方式确保账款及时收回,导致挂账情况非常普遍。
(二)应收账款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账务处理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数据的计算与报表的整合很大程度上都由计算机来完成。然而,基本的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由具体的数字客观的反应在报表上,而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逐渐被忽略,应收账款风险也无法具体的体现在企业财务人员运用的财务系统上。应收账款核算不准确、账龄划分混乱、欠款清查和催缴没有完善的制度引导,企业在面临巨额坏账及数量较多的小额坏账时,只能以口头提醒等方式来解决,企业的财务风险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缺少信息化财务风险监督岗位
财务会计中有一门分支叫做会计电算化,总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和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会计工作,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虽然信息化下的会计系统满足了财务人员的基本工作需求,但是在岗位设置上却没有与信息化的背景相适应,缺少信息化财务风险监督岗位的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无法有效控制应收账款中潜在的坏账风险,财务部门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往往因为一个小的失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企业缺少专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会计工作者不仅是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也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促使财务的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但是新环境下,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的实用性不强。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领导层忽视大数据下的信息共享带来的便利高效的优势,另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企业财务人员缺少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知识以及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财务问题进行分析决策的意识。应收账款是企业日常财务运营管理中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往来客户的信息记录、应收账款金额的确认与调整、坏账损失的发生及预测等一系列工作都面临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将潜在的坏账风险及其他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需要具有专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对这些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并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对应收账款信息质量的重视
财务人员提高自身对应收账款金额、往来客户信用状况等信息的重视,企业领导对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就会产生更大的关注。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需要财务人员时刻保持会计人员应有的谨慎性。在正确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财务人员需要清楚的了解该项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杜绝虚假、舞弊等行为的发生,保证应收账款金额的真实性,并使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避免企业营运能力的降低。
(二)完善企业应收账款核算和管理的制度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利用赊销来提高销售额,但是管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大量应收账款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资金不能按时正常收回,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企业管理者应对销售业绩重视,同时也应该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及坏账发生的可能,做好预防措施。一方面,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详细划分,对较长时间尚未按合同归还的应收账款予以催缴或要求赔偿。另一方面,采用合适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对企业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如果企业从未计提坏账准备或是采用的方法无法正确体现企业发生坏账的情况,企业财务人员及管理层就无法从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预估企业未来存在的财务风险。
(三)设立财务系统风险控制监督岗位
设立财务系统风险控制监督岗位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在企业的内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和控制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往来客户信用进行深入了解,严格执行往来交易合同中规定的还款事项。在赊销额确定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确定好赊销的上限。监督部门应该对应收账款的运转和收回的过程格外的关注,确保账款可以被及时的收回。其次,企业运用的财务软件除设置必要的岗位外,应加设风险控制监督岗位的系统模块。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账务处理的数据以及往来客户的信息都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整合,多少金额的应收账款应引起企业的重视、账龄超过多少年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清算、哪个客户的信用状况不佳需要在发生交易时尽量采用现金结算……都可以通过财务软件中的监督系统予以提示,引起财务人员的注意,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防止因财务人员的风险评价能力或工作疏忽造成企业大量的经济损失。
(四)提升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
近几年,在计算机水平发展成熟以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逐渐被各个行业所需要,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备的综合素质有进一步的提升,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型财务工作的要求。一方面,伴随着国家对会计考试制度的改革,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难度有所上升。财务人员除了会简单的记账外,还应透过数据本身,分析企业面临的各项问题,对企业存在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对策。其次,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应达到相应的要求,并能在运用财务软件处理账务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需求,与软件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沟通,促使更适合企业和财务人员使用的财务软件的改进,使财务软件更加符合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需要,能对企业的风险进行预警和管控,防止因过度赊销、账龄过长、客户信用不佳等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的发生,使财务处理流程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销售渠道的快速发展给会计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信息化环境下,运用计算机技术针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成为可能。企业根据自身和实际情况,认清目前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改进。对企业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监控,可以更加高效的引起企业管理层对坏账损失的财务风险的重视,从源头上及时发现、控制、催缴可能发生坏账风险的应收账款。同时设立专门负责企业财务风险的审计监督部门,运用相同功能的财务软件对相对应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风险管控,真正实现财务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和监督的智能化、完整化,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并加大财务的安全性、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通讯作者:王海东
【参考文献】
[1]杨慧瑶.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现代国企研究,2018,(02):31-32.
[2]常金晓.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会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4):35-36.
[3]张钰.基于财务信息化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案例比较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7,(9):192-193.
[4]宋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6,(17):81.